2024-7-8,星期一,20:23,天氣:晴,心情:晴。今天沒有什么特殊的事情發生,周末休息了兩天,周一回來繼續學習啦,加油加油!!!
今日完成模電自選教材第二章內容的學習,開始第三章(BJT)的學習,主要學習內容為:三極管BJT的結構(晶體管電壓/電流+β+晶體管特性曲線/截止與飽和+直流負載線(Q點));單片機方面,開始學習單片機自選教材的第五章內容(數碼管基礎與真值表)
一、雙極結型三極管BJT(續)
1. BJT的結構(續)
(1)晶體管電流:對下圖使用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VL)有發射極電流IE是集電極電流IC和基極電流IB的和,即:IE?= IC?+ IB。因為與IE和IC相比,基極電流IB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計,故上式近似位IE?≈ IC,具體實際情況如下圖所示:
(2)直流β(βDC)
當BJT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工作室,集電極電流與基極電流成比例,晶體管的電流增益β為直流集電極電流與直流基極電流之比,即β = IC?/ IB。βDC稱為電流增益的比例常數(手冊上常表示為hFE),只要晶體管工作在線性區域它就有效,即此時IE?≈ IC?=? βDC?· IB。一般情況下,βDC的變化范圍很大,與晶體管的類型有關,但是有時兩個同類型的晶體管電流增益也會有很大差別,所以,好的放大器電路的設計并不依賴特定的βDC的值進行工作。
(3)晶體管電壓:下圖給出了晶體管的三個直流偏置電壓,即發射極電壓(VE),集電極電壓(VC)和基極電壓(VB),這些電壓都是以地為參考點的電壓,所以用單下標表示(三個極的直流偏置電壓用重復下標表示),對紅色箭頭指出的回路應用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可得集電極電壓等于直流電源電壓減去RC兩端電壓,即:VC?= VCC?- ICRC。(這里兩端的高低電位已在圖中標出,對于晶體管,多數載流子為自由電子的n端為負極,多數載流子為空穴的p端為正極)。此外,當一個晶體管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時,發射結二極管壓降VBE?≈ 0.7V,這表明,基極電壓比發射極電壓大一個二極管壓降,即:VB?= VE?+ VBE?= VE?+ 0.7V
(4)BJT的特性曲線
-
基極-發射極特性:下圖為發射結的I-V特性曲線,可以看到發射結特性曲線與普通二極管相同,所以可以用以前學習的任意一種模型對其進行等效(開關模型,開關-電源模型,開關-電源-電阻模型)。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認為,在BJT 的故障檢測中,我們可以通過查看發射結(正向偏置)兩端的電壓是否為0.7V來判斷BJT是否導通:如果電壓為0則BJT沒有導通;如果電壓遠大于0.7V,則很有可能該BJT發射結開路(此時測得的為基極直流偏置電源電壓VBB)。
-
集電極特性曲線:從上面的學習中可以知道,發射極電流與基極電流成比例(IC?= βDCIB),所以,如果想劃出一條集電極的特性曲線,則必須選定一個基極電流IB,如下圖,則為一條集電極I-V特性曲線(反應IC隨VCE變化的曲線):
從上圖可以看出,當VCC為0時,VCE和IC均為0,隨著VCC的增大,VCE與IC也均隨之增大(圖中AB區域內的曲線),當VCE達到0.7V時,集電結反偏(VB?< VC),IC達到最大值βDCIB,理想情況下,隨VCE的繼續增大,IC將保持不變(集電結反偏BJT導通,相當于導線),如BC段曲線表示,但是實際上,隨著VCE的繼續增大,IC也會略有增大(主要因為集電結寬度變寬,導致基區復合的空穴數減少),在A—>B的過程中,IC上升的斜率由正向厄爾利電壓決定。
將IB設置為其他固定值,就可以生成IC與VCE之間的其他曲線,如下圖所示,這些曲線組成了特定晶體管的集電極曲線組。
(5)截止和飽和:
-
當IB?= 0時,晶體管處于截止狀態,此時集電極電流幾乎為0(除了一個可忽略的非常小的集電極泄露電流ICEO),在截止狀態下,發射極和集電極都處于反向偏置,此時,集電極和發射極兩端的電壓幾乎等于電源電壓。
-
當發射結正向偏置且基極電流增大時,隨著基極電流的增大,集電極電流也逐步增大,RC兩端的壓降增大,根據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可知,VCE減少,當基極電流足夠高時,集電極直流偏置電源電壓(VCC)全部加在RC兩端,集電極和發射極兩端沒有電壓(VCE=0),這種功能工作狀態稱為飽和狀態。這種狀態下的電流為飽和電流:IC(sat)? = VCC?/ RC,一旦基極電流足夠高,使電路達到飽和狀態,進一步增加基極電流也不會影響集電極電流,此時BJT不具有放大作用(IC?= βDCIB不成立)。在實際情況下,處于飽和狀態的BJT,其集電極和發射機之間會有一個非常小的壓降(0.1V),這可以作為故障檢測的一個重要參數。
(6)直流負載線:對一個簡單的三極管電路進行戴維南等效,等效電路如下圖所示:
從上面給出的戴維南等效電路可以看出,該戴維南等效電源(VCC?+ RC)能夠提供的最小和最大電流為0和VCC?/ RC(即BJT的截止和飽和電流),即飽和點和截止點僅取決于等效戴維南電源,與晶體管無關,故截止點與負載點之間的一條線段為該電路的直流負載線,該線段給出了該BJT電路的所有直流工作點:
因為,直流負載線與晶體管本身無關,故可以將一條支流負載線疊加到一族BJT特性曲線上,任何IC值以及VCE值都將位于這條直線上。
(7)Q點:對于下面晶體管電路,其BJT特性曲線族與直流負載線均已給出:
基極電流IB與負載線的交叉點為電路的靜態點(Q點),從第一張圖可以看出,基極電阻兩端電壓為:VRB?= VBB?- VBE?= 12 - 0.7 = 11.3V,則對應的基極電流IB?= VRB/RB?= 11.3μA,則通過在10μA~15μA晶體管特性曲線之間進行插值就可以得出Q點(IB?= 11.3μA)。
二、數碼管的學習
1. 數碼管的基本介紹
下圖為數碼管的原理圖,從圖中看出,一個數碼管共有a、b、c、d、e、f、g、dp這8個段,每一段都是一個LED小燈,所以一個數碼管就是由8個LED小燈組成的:
數碼管內部的結構示意圖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出,數碼管分為共陽和共陰兩種,共陽是8只LED小燈的陽極是連接在一起的(com端),由陰極控制小燈的亮滅;同理,共陰是8只LED小燈的陰極是連接在一起的(com端),由陽極控制LED小燈的亮滅。設計2種LED小燈的目的由兩個:一個是2種小燈可以起到對稱的效果;另一個更重要的是,公共端com流過的電流較大(并聯分流),用兩個com可以把公共電流平均到2個引腳上去,降低單條線路承受的電流。
從上圖可以看出,本次使用的單片機數碼管模塊共有8個數碼管,且是共陰極連接的(8個LED的陽極并聯一起引出),由74HC245(U4)和74HC138(U5)控制使能的:
以最左邊的數碼管為例,間接數碼管的工作工程,因為本單片機的IO口外部都增加了外部上拉電阻,因此74HC138譯碼器的P22、P23、P24引腳默認是高電平,根據38譯碼器的工作特點,此時Y7腳即LED輸出低電平有效(0b111 = 7),而數碼管的a~dp連接在74HC245驅動芯片輸出口,由P0端口控制,所以只要P0端口輸出高電平,此時數碼管兩端就有電位差,可以點亮小燈。
2. 數碼管的真值表
從上述分析來看,若要使數碼管中相應的小燈亮滅,則首先需要控制74HC138譯碼器,使其控制的對應數碼管可以點亮,然后對P0端口進行控制,用于點亮不同的LED小燈。例如,若想控制左邊第一個數碼管(數碼管8)顯示數字1,則需要先設置74HC138(U5),是P22=P23=P24=1,然后設置74HC245(U4)使P0端口的值,使b、c兩個LED小燈處于高電平,即0b000000110 = 0x06,程序如下:
顯示結果如下:
綜上,可以逐一寫出數碼管的真值表:
注意,以上為共陰極數碼管的真值表,共陽極可自行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