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語言處理(NLP)—— 期末復習總

1. 結構主義方法The structural Approach

1.1 語素學Graphemics/音素學phonemics

????????音素phonemes、書面符號written signs、字符character。這一部分關注語言的最小聲音單位(音素phonemes)以及這些聲音如何通過書面符號written signs或字符character來表示。在語音學中,音素是區分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而書面符號或字符則是這些音素在書寫系統中的表現。

????????形態學Morphology:意義的最小單位Minimal unit of meaning。形態學研究詞的結構,尤其是通過詞根、前綴、后綴等形態變化來構成不同意義的詞。這里的 最小單位 指的是構詞素,是詞匯意義的最小單位,可以是詞根也可以是詞素。

????????句法學Syntax:短語的語法結構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phrase。句法學關注詞、短語和句子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以及這種組合遵循的規則。句法結構決定了詞語如何排列組合,以及這種組合對意義產生的影響。

????????語義學Semantics:在短語層面構建意義。語義學研究語言的意義,包括詞匯的意義(詞義學)和句子的意義(句義學)。它關注如何從詞語和短語的組合中構建出復雜的意義。

????????語用學Pragmatics:理解超越單個句子的整個話語的意義。語用學是研究語言如何在實際使用中發揮作用,考慮到語言的社會功能和上下文因素。它關注的是語言如何根據特定的社會情境和交際目的來傳達意義,包括話語的隱含意義、語境的作用以及非言語交際等。

2. WordNet

????????是一個大型的英語詞典,與傳統詞典不同的是,它以網絡的形式組織詞匯的語義關系。它主要關注于詞匯語義學(Lexical Semantics),是研究單詞意義及單詞間關系的一個領域。WordNet 將英語單詞分組為一系列同義詞集,每個同義詞集代表一個基本的語義概念,并且用一系列關系將這些同義詞集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復雜的網絡。

2.1?同義詞集(Synset)

????????在WordNet中,最基本的組成單元是“同義詞集”(Synset),每個同義詞集包含一組意義相近的單詞。例如,“汽車”、“轎車”和“車輛”可能會被歸入同一個同義詞集。通過這種方式,WordNet不僅提供了每個詞的定義,還展示了詞與詞之間的不同關系,如下:

????????同義關系(Synonymy):顯示詞與詞之間的同義關系,如“快樂”和“高興”。

????????反義關系(Antonymy):顯示詞與詞之間的反義關系,如“好”和“壞”。

????????上位詞/下位詞關系(Hypernymy/Hyponymy):展示詞之間的層級關系,例如“果樹”是“蘋果樹”的上位詞,而“蘋果樹”是“果樹”的下位詞。

????????部分-整體關系(Meronymy/Holonymy):表示物體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例如“車輪”是“汽車”的部分,而“汽車”是“車輪”的整體。

????????屬性關系(Attribute):詞匯可以描述某一屬性,例如“重量”是物體的屬性。

????????WordNet的這種組織方式使它成為了處理自然語言處理(NLP)任務中的一個寶貴資源,特別是在語義分析、詞義消歧、機器翻譯等領域。通過理解詞匯間的這些關系,計算機程序可以更好地處理自然語言,實現對人類語言更深層次的理解。

3. 語言錯誤(Speech Error)

????????是語言學和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現象,它幫助我們理解人類在尋找和組織語言過程中word finding的機制?mechanism。通過分析這些錯誤,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語言生成的過程和潛在的心理機制。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語言錯誤類型及其例子:

3.1 錯誤選擇(Mis-selection)

????????這種錯誤涉及到錯誤地選擇了詞語,或者將兩個詞語混合成了一個新詞。

????????混合例子(Blend Example):"buggage"("baggage" 和 "luggage" 的混合,即行李的意思)。

3.2 錯誤排序(Mis-ordering)

????????在句子中詞語出現的順序錯誤。

????????預期(Anticipation):在例句 "I’m not a *cabinet…" 中,"cabinet"(櫥柜)這個詞比預期更早地出現在句子中,表明了預期錯誤。

????????堅持(Perseveration):"How many pints in a *pint … liter" 在這個例子中,"pint"(品脫)這個詞在句子中不適當地重復出現,表明了堅持錯誤,即一個詞不適當地重復。

????????交換(Exchange):"Just *piece a *put of cardboard in it" 在這個例子中,"piece" 和 "put" 這兩個詞的位置發生了交換。

3.3 遺漏(Omission)

????????句子中缺少了詞語。

????????例:"It's an extremely *? project"(這是一個極其……的項目)在這里,句子缺少了一個形容詞來修飾 "project"(項目)。

3.4 添加(Addition)

????????句子中多出了不需要的詞語。

????????例:"He behaved *as like a fool"(他表現得像個傻瓜)在這里,多出了一個不需要的詞 "as"。

????????通過研究這些語言錯誤,研究者能夠洞察到人類大腦在語言處理過程中的復雜性和靈活性,以及在言語產出過程中大腦如何進行快速的詞匯選擇和組織。這些錯誤揭示了語言產出不僅僅是線性的或簡單的過程,而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涉及到多種腦區的協調和大量的心理計算。

4. 音位接近性(Phonetic Proximity)

????????是指單詞之間在發音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有時會導致在言語中不小心使用了錯誤的單詞。當兩個或多個單詞在發音上非常接近時,人們在快速說話或不太專注時容易將它們混淆,導致意外的替換或錯誤。

4.1 馬拉普羅普主義(Malapropism)

????????是一個具體的例子,它描述的是一種特定類型的語言錯誤,其中一個單詞被另一個發音相似的單詞錯誤地替代,盡管這兩個單詞的意義相差甚遠。這個術語來源于理查德·布林斯利·謝里登的喜劇《誤會》中的一個角色,名叫Mrs. Malaprop,她經常誤用詞匯,導致話語中出現荒唐可笑的誤解。

????????例如,某人可能錯誤地使用“prescription”(處方)一詞來替代“subscription”(訂閱),因為這兩個單詞在發音上相似,盡管它們的意義完全不同。這類錯誤通常是無意的,反映了說話者在語言產出過程中的認知過程,特別是在詞匯選擇和言語規劃方面的復雜性。

????????音位接近性和馬拉普羅普主義的研究揭示了人類言語處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的大腦在處理和產出語言時,不僅僅依賴于單詞的意義,還受到它們發音相似性的影響。這種現象突顯了言語理解和產出是一個高度復雜且動態的認知過程,涉及到對語音、語義和語用信息的綜合處理。

5. 舌尖現象(Tip of the Tongue,簡稱TOT)

? ? ? ? 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指的是當人們確信自己知道某個特定的單詞或信息(如人名、地名等),但暫時無法回憶起來的狀態。這種現象通常伴隨著一種強烈的感覺,即答案就在“舌尖上”,即將想起來,但就是暫時想不起來。

????????TOT現象為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來研究單詞在心理詞典(mental lexicon)中是如何被組織和訪問的。心理詞典是指人腦中存儲的關于詞匯的知識庫,包括單詞的意義、發音、拼寫等信息。以下是一些關于TOT現象以及它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心理詞典的組織和訪問方式的見解:

5.1 詞匯的組織

????????TOT現象暗示了心理詞典中的詞匯可能按照某種網絡結構被組織起來,其中單詞之間根據意義、發音或使用頻率等因素相互關聯。當我們試圖回憶一個特定的單詞時,這些關聯有助于觸發相關的記憶,但有時可能只能觸發部分信息(如單詞的首字母、音節數量或與之相關的詞匯),而不是整個單詞。

5.2 詞匯的訪問

????????TOT現象揭示了詞匯訪問過程的復雜性。在嘗試回憶一個單詞時,人們可能能夠訪問到關于該詞的某些信息(如意義或發音的一部分),但無法完全檢索出整個詞匯。這表明心理詞典中的信息訪問可能涉及多個階段,包括初步的詞義激活和后續的詳細詞形或詞音檢索。

5.3 記憶檢索的障礙

????????TOT現象還突顯了記憶檢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某些情況下,與目標單詞相似的詞匯(無論是在意義還是發音上)可能會被錯誤地激活,干擾或阻礙對正確單詞的檢索。這種現象反映了心理詞典中信息檢索的動態性和潛在的錯誤。

5.4 年齡和經驗的影響

????????研究表明,TOT現象的頻率可能受到個體年齡和語言經驗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某些人可能會經歷更多的TOT事件,這可能與認知能力的變化或詞匯存儲的結構調整有關。同時,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他們在第二語言中可能更頻繁地經歷TOT現象,這反映了語言學習和熟練度對詞匯檢索的影響。

????????總的來說,TOT現象提供了一個窗口,讓我們能夠探究和理解人類大腦中詞匯信息的組織和訪問機制。通過研究TOT現象,科學家能夠深入了解語言處理的復雜性,以及認知和語言能力如何在人腦中實現。

6.?失名癥(Anomia)

????????失名癥(Anomia)是一種語言障礙,其特點是在言語中檢索單詞時出現困難,尤其是在試圖找到特定名詞或動詞時。這種障礙通常是由大腦受損引起的,如中風、腦損傷或某些類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失名癥可以影響到任何年齡段的人,嚴重程度不一,從輕微的詞匯檢索困難到嚴重的言語交流障礙都有可能。

????????失名癥患者通常能夠理解他人的言語,并知道他們想要表達的概念,但就是無法找到正確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現象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舌尖現象(Tip of the Tongue, TOT),但失名癥是由于大腦的實際損傷造成的,是一種病理狀態,而不僅僅是正常的認知現象。

6.1 失名癥的表現形式包括

????????言語中斷:在說話過程中經常出現停頓,因為患者在嘗試尋找特定的單詞。

????????用詞不當:可能會使用與目標詞語發音相近但意義完全不同的詞語來代替,或者使用非常籠統的詞語(如“東西”或“那個”)。

????????描述性言語:由于無法直接命名對象或概念,患者可能會采用描述的方式來間接表達,例如,無法說出“鐘”這個詞,可能會說“用來看時間的東西”。

6.2?治療失名癥

????????治療方法依賴于病因以及癥狀的嚴重程度,通常包括語言治療來提高患者的詞匯檢索能力和言語交流能力。語言治療師可能會使用一系列策略和練習,如命名練習、詞匯匹配游戲和交流策略訓練,來幫助患者改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某些病因,如腦損傷或中風,其他醫療干預措施也可能是必要的。

????????了解和診斷失名癥對于早期干預和最大化患者的恢復潛力至關重要。雖然失名癥可能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造成顯著影響,但通過適當的治療和支持,許多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或改善他們的言語能力。

7. 繞口令(Tongue Twisters)

????????是一種包含重復或相似發音的語言練習,它們通常很難快速準確地說出來。繞口令不僅是兒童游戲和語言藝術的一部分,還被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用來研究言語錯誤、音位對齊(phonetic alignment)以及語言處理的機制。

7.1 研究言語錯誤

????????繞口令能夠引發言語錯誤,包括音素替換、插入、省略或顛倒等,因此為研究人類言語產出過程中的錯誤提供了自然的實驗材料。通過分析人們在念繞口令時犯的錯誤,研究者可以探究言語產出的認知過程,比如我們如何在大腦中規劃和執行復雜的發音序列。

7.2 音位對齊

????????繞口令還是研究音位對齊的有力工具。音位對齊是指在言語流中音位(即語音的最小單位)是如何排列和組合的。繞口令中的復雜音素結構要求發音器官(如舌頭、嘴唇和聲帶)快速準確地移動,以產生正確的聲音序列。通過觀察和分析人們在快速重復繞口令時的發音模式,研究者可以了解音位如何在口語中被組織和對齊,以及這些音位如何受到相鄰音位的影響。

7.3 語言處理機制

????????繞口令對于理解人類大腦如何處理復雜的言語信息也非常有用。嘗試快速準確地說出繞口令,要求大腦同時處理多個認知任務,包括記憶繞口令的內容、規劃口腔和聲帶的運動、以及實時監控發音的準確性。因此,繞口令可以幫助研究者探索語言生成的過程,包括大腦如何協調不同的認知和運動過程以實現流暢的言語產出。

????????總的來說,繞口令不僅是一種有趣的語言游戲,也是研究言語產出、音位學和語言處理的重要工具。通過繞口令,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人類語言能力的復雜性和大腦處理語言的方式。

8. 神經影像學

????????神經影像學的研究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發現:我們在進行內部或外部自我監控時,以及在聆聽他人說話時,使用的是大腦中相同的區域。這一發現對于理解語言處理、社交交往以及自我意識的神經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8.1 使用相同大腦區域的含義

????????布羅卡區和韋尼克區:這兩個區域經常被提及,分別與言語產出和語言理解密切相關。神經影像學研究表明,無論是我們在思考如何表達、在默讀時的內部言語,還是在聆聽別人講話,這兩個區域都會被激活。這表明言語產出和理解在大腦中可能共享某些處理機制。

????????自我監控機制:自我監控是指我們在說話或行動時,能夠監控并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環境或實現特定目標的能力。發現我們在自我監控(無論是默想還是實際說話)和聆聽他人時使用相同的大腦區域,意味著大腦有一套統一的機制來處理自我產生的信息和外來信息。

????????鏡像神經元系統:鏡像神經元是一類在觀察他人行為時激活,而當自己執行相同或類似行為時也激活的神經元。這一系統的發現進一步支持了自我監控和他人監控在神經機制上的相似性,暗示我們在理解他人行為和語言時,可能通過模擬這些行為在自己大腦中的表示來實現。

8.2 實際應用和影響

????????這些發現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語言處理和社會交往的神經基礎的理解,還對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實際意義。例如,自閉癥譜系障礙(ASD)或社交交往障礙的個體可能在這些大腦區域的活動或連接上存在異常,這一點可以通過神經影像學方法來觀察和研究。因此,這些研究有助于開發針對這些和其他神經發育障礙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總之,神經影像學的這些發現強調了人類大腦處理言語和社會信息的復雜性,揭示了大腦在理解自我和他人時采用的相似機制,為進一步探索人類語言和社交能力的神經基礎奠定了基礎。

9.?內容(Content)

????????內容(Content)在語言學和交際學中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符號(Symbols)、指示符(Indices)、圖標(Icons)以及話語管理(Discourse Management)。每個部分在溝通和信息傳遞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理解和產生語言的復雜系統。

9.1 符號(Symbols)

????????符號是依賴于文化背景而具有特定意義的任何事物。在人類語言中,單詞、語音或書寫符號都可以作為符號,它們代表或指向了某些具體的事物、概念或想法。符號的意義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而是通過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在一定群體中共同約定成立的。這意味著,同一個符號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

9.2 指示符(Indices)

????????指示符直接指向某物或某事,引導人們的注意力。不同于符號,指示符之間的關聯更多是基于物理或因果聯系,而非約定俗成的意義。例如,煙霧可以是火的指示符,箭頭指示方向。在語言和溝通中,指代詞如“這個”、“那個”也起到了將聽者的注意力引導到特定對象或概念上的作用。

9.3 圖標(Icons)

????????圖標是指直觀地模仿或反映了它所代表對象的形狀、特征或行為的符號。在溝通中,圖標通過其相似性使人聯想到它所指代的對象。例如,路標上的行人圖形是行人的圖標,因為它模仿了行人的外形。在語言學中,擬聲詞(如“喵”代表貓叫)也可以視作一種圖標,因為它們模仿了自然界的聲音。

9.4 話語管理(Discourse Management)

????????話語管理是指在對話和文本中組織和調整話語的過程,以便有效地交流和傳遞信息。它涉及到啟動對話、引入新話題、轉換話題、維持話題、引用、尋求信息、澄清以及結束對話等多個方面。話語管理是溝通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說話者或寫作者能夠根據交流的上下文、目的以及參與者的需求來靈活運用語言。

????????這四個方面共同構成了溝通的基礎,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和角色,但又相互交織和影響,展現了語言和交際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了解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類的溝通行為和語言使用的內在機制。

10.?語言感知(Perception of language)

????????語言感知(Perception of language)是指我們如何理解和解釋語言信息的過程,包括我們如何閱讀、聽和發音。這個過程涉及到對不同語言單位的識別和處理,從單個字符和聲音到語言的節奏和語調。以下是對這幾個方面的簡要說明:

10.1 字素(Graphemes)

????????字素是書寫語言中最小的單位,可以是一個字母或者字母的組合,用于代表發音。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識別字素和它們組成的詞,從而理解文本的意義。字素是閱讀理解的基礎,因為我們需要能夠識別出書寫形式,才能將其轉化為語音信息或直接理解其語義。

10.2 音素(Phonemes)

????????音素是口語中聲音的最小區分單位,能夠區分意義。不同的音素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詞。在聽覺感知中,我們的大腦識別和區分音素,從而理解說話者的意圖和信息。音素是聽力理解的基礎,使我們能夠從連續的語音流中區分并理解單詞和句子。

10.3韻律(Prosody)

????????韻律指的是語言的節奏、語調、強度和音長等非語段特征。它不僅用于表達語言的情感色彩,還能傳達語句的結構和意義,如疑問、陳述或驚訝等。雖然韻律通常與說話時的語音特征相關聯,但它也包括在聽覺感知中如何理解這些語音特征。例如,通過變化語調和重音,說話者可以強調特定的單詞或短語,從而影響句子的整體意義。韻律不僅僅是為了“大聲說話”,而是用來在口語交流中傳達額外的語義和情感信息。

????????語言感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多個層面的信息處理。我們通過視覺和聽覺感知系統接收語言信號,然后大腦對這些信號進行加工和解析,最終形成對語言的理解。這個過程涵蓋了從基礎的聲音和符號識別到復雜的語義理解和情感解碼。了解這些基本組成部分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語言學習和使用中的各種現象。

11? 口語詞匯識別Spoken word recognition

????????口語詞匯識別Spoken word recognition是語言理解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涉及到從連續的語音流中辨識出單個詞匯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從最初的聲音分析到最終的詞匯識別:

11.1 預詞匯分析(Pre-lexical analysis)

????????在這個階段,語音輸入首先基于它們的音素進行分析。音素是任何給定語言中聲音的基本單位,能夠區分詞義。在預詞匯分析過程中,聽者的大腦嘗試識別語音信號中的音素和音素組合(如音節),這是理解所聽到的語言的第一步。這一過程發生在詞匯被識別之前,是對輸入的語音進行初步的、基于聲音的解析。

11.2 對接(Contact)

????????預詞匯分析的輸出隨后被映射到存儲在心理詞典中的形式上。心理詞典是大腦中存儲的關于詞匯的知識庫,包括詞匯的發音、意義和語法信息。在對接階段,識別出的音素和音節組合會與心理詞典中的已知詞匯形式進行匹配,以找到可能的詞匯候選。

11.3?選擇(Selection)

????????識別出潛在的詞匯候選之后,接下來會發生一個選擇過程,以在這些候選詞匯中做出選擇。這個過程可能會受到上下文、語法和語義等因素的影響。例如,根據句子的其他部分和所討論的主題,某些詞匯候選會比其他候選更有可能是正確的選擇。選擇階段是一個動態的決策過程,涉及到評估和比較不同詞匯候選的可能性。

11.4 識別(Recognition)

????????最終,通過逐步縮小潛在的詞匯候選范圍,聽者能夠確定具體的詞匯,比如“cat”(貓)。這個階段標志著詞匯從連續的語音流中被成功識別和提取出來,使得聽者能夠理解言語的意義。詞匯識別的完成意味著聽者不僅識別出了單個的詞匯,還能夠將其融入到更廣泛的語境中,理解整個句子或話語的意義。

????????口語詞匯識別是一個復雜而迅速的過程,涉及到多個認知步驟。通過這一系列步驟,我們能夠從連續的語音流中準確地提取出信息,這是日常交流和語言理解的基礎。

12?預處理(Pre-processing)

????????預處理(Pre-processing)是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文本分析中的一項重要步驟,涉及將原始文本數據轉換為更適合進行分析和處理的形式。以下是預處理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步驟及其含義:

12.1 分詞(Tokenization)

????????分詞是將文本切割成一個個獨立單元(稱為“令牌”或“標記”)的過程。令牌可以是字符、音節、字素(書寫系統的基本單位,如字母或漢字等),甚至是單詞。這是文本分析的基礎步驟,因為它將連續的文本字符串分解成可管理和分析的單元。

12.2 詞干提取(Stemming)

????????詞干提取是一種旨在從單詞中刪除詞尾以找到單詞的“根形式”的過程。這個過程通常基于規則,可能會導致提取出的“詞干”不是一個實際的單詞。例如,從“running”、“runs”和“runner”中提取的詞干可能都是“run”。詞干提取有助于減少詞形變化帶來的復雜性,使不同形式的單詞能夠在分析中被認為是相同的。

12.3?詞形還原(Lemmatization)

????????詞形還原是找到單詞的規范形式(即詞典中的條目形式)的過程。與詞干提取不同,詞形還原考慮了單詞的詞性和語法形態,因此它能夠提供更精確的處理結果。例如,“am”,“are”,“is”的詞形還原結果都是“be”。

12.4 停用詞(Stop Words)

????????停用詞是在文本分析中通常被忽略的單詞,因為它們在語義上沒有太大貢獻,而且非常常見,如“and”,“the”,“is”等。這些詞在不同的語言中都有對應的列表,刪除這些詞可以幫助提高文本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

12.5?搭配(Collocation)

????????搭配指的是在語料庫中共同出現得比隨機概率更高的單詞組合,它們形成了有統計學意義的復合詞或短語,如短語動詞(phrasal verbs)等。搭配分析有助于理解單詞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是如何共同構建意義的。

????????以上步驟都是預處理中常見且關鍵的部分,它們使得原始文本數據變得更加規范化和結構化,為后續的分析和處理奠定基礎。通過這些步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然語言處理任務的性能和準確性。

13.?術語(Terms)和搭配(Collocations)

????????術語(Terms)和搭配(Collocations)都是語言學和文本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它們在使用和功能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13.1 術語(Terminological Expressions)

????????術語或術語表達式是指在特定領域內具有特定含義的詞語和短語。這些表達式通常用于科學、技術、法律、醫學等專業領域,它們的含義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是精確和固定的。例如,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算法”(algorithm)這一術語具有非常具體的定義,它指的是解決問題或執行任務的一系列步驟。術語的使用有助于在專業領域內實現精確的交流和信息傳遞。

13.2 搭配(Collocations)

????????搭配是指兩個或多個單詞一起出現的頻率比隨機概率更高的現象。這些詞組合在一起時,會形成特定的意義或語感。搭配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專業領域,它們可以出現在日常語言或任何語言使用的環境中。例如,“強烈反對”(strongly oppose)、“深感遺憾”(deeply regret)等短語就是典型的搭配,它們比單獨的詞更能準確地傳達特定的意思或情感色彩。

13.3?主要區別

????????領域限制:術語通常與特定的專業領域相關,而搭配在各種語言環境中普遍存在,不特定于某個專業領域。

????????意義的特定性:術語在其領域內有明確且固定的含義,旨在實現精確交流;搭配則是基于詞匯共現的自然語言現象,其組合增強了表達的豐富性和精確性,但不一定具有固定的、限定的意義。

????????功能:術語的主要功能是在專業領域內提供準確的名詞和概念描述;搭配則增強了語言的自然性和表達力,有助于形成具有固定搭配或慣用表達的短語。

????????理解術語和搭配之間的區別有助于更好地處理和分析文本,尤其是在進行專業領域的翻譯、文本編寫和自然語言處理任務時。?

???????

14. N-grams

????????N-grams是自然語言處理(NLP)中使用的一種概率語言模型,用于基于前面單詞的序列預測一個單詞出現的可能性。N-grams模型通過分析給定文本中的單詞序列來預測語言的下一個單元,這有助于理解和生成文本、進行語音識別、拼寫檢查等任務。這種模型根據序列中包含的項數不同,分為不同的類型:

14.1 單元模型(Unigrams,1-grams)

????????單元模型是最簡單的N-grams,每個單元模型只包含一個項目,比如單個單詞或字符。這些模型不考慮周圍的上下文,只基于單個項的出現頻率進行預測。例如:“The”、“quick”、“brown”、“fox”。

14.2?二元模型(Bigrams,2-grams)

????????二元模型包含連續的兩個項目的序列。它們考慮到了緊挨在一起的兩個單詞的關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到語言的上下文信息。例如:“The quick”、“quick brown”、“brown fox”。

14.3 三元模型(Trigrams,3-grams)

????????三元模型包含連續的三個項目的序列。這種模型進一步增強了對上下文的考慮,通過分析三個連續單詞的模式來預測語言的下一個單元。例如:“The quick brown”、“quick brown fox”。

14.4?四元模型、五元模型等(4-grams, 5-grams, etc.)

????????這些是更高階的N-grams,包含四個、五個或更多連續項的序列。隨著序列長度的增加,模型能夠捕捉到更多的上下文信息,從而更準確地預測下一個單詞。然而,隨著N-grams的階數增加,所需處理的數據量也會顯著增加,可能會遇到稀疏性問題,即大多數N-grams在給定的數據集中很少出現或根本不出現。

????????N-grams模型在處理自然語言時提供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考慮和利用語言中單詞之間的局部關系。通過選擇合適的N值,可以在捕獲足夠的上下文信息和保持模型簡潔高效之間找到平衡。

15 稀疏性問題(The Problem of Sparsity

????????稀疏性問題是自然語言處理(NLP)中的一個核心挑戰,尤其是在使用大型詞匯庫和長單詞序列時更為明顯。稀疏性問題指的是在數據集中,很多可能的單詞組合或序列由于出現的頻率極低或根本沒有出現,導致數據中存在大量的零值或未知值。這一問題對于基于統計的模型尤為關鍵,如N-grams語言模型,因為模型的訓練和預測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中觀察到的事件頻率。

15.1 稀疏性問題的影響

15.1.1 模型性能

????????稀疏性會直接影響模型的性能和準確性。如果模型在訓練數據中很少或從未見過某些單詞組合,那么它在遇到這些組合時將難以做出準確預測。

15.1.2 計算效率

????????為了處理或嘗試解決稀疏性問題,模型可能需要考慮大量的特征(例如,所有可能的詞組合)。這不僅增加了模型的計算負擔,還可能導致過擬合,即模型在訓練數據上表現良好,但在未見過的數據上表現差。

15.1.3 數據需求

????????為了減少稀疏性,可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確保足夠的詞匯覆蓋和單詞組合出現。然而,對于特定領域或語言,獲取大規模且多樣化的數據集可能是困難或成本過高的。

15.2 解決稀疏性問題的方法

15.2.1 數據平滑

????????數據平滑技術可以分配一小部分概率給未觀察到的事件,從而避免概率為零的情況。常見的平滑技術包括拉普拉斯平滑(Laplace smoothing)和古德-圖靈(Good-Turing)折扣等。

15.2.2 降維

????????通過降維技術減少特征空間的維度,可以緩解稀疏性問題。例如,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或奇異值分解(SVD)來減少數據集中的特征數量。

15.2.3 詞嵌入

????????詞嵌入技術如Word2Vec或GloVe通過學習將單詞映射到稠密的向量空間中,這些向量能夠捕捉單詞之間的語義關系。由于這些向量表示法在低維空間中,它們可以有效減輕稀疏性問題。

15.2.4 上下文化詞嵌入

????????像ELMo、BERT和GPT這樣的模型通過考慮單詞的上下文來生成詞嵌入,能夠更準確地捕捉單詞的意義,進一步減少稀疏性帶來的問題。

????????通過這些方法,研究者和工程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或緩解稀疏性問題,從而提高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性能和效率。

16.?詞義消歧(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WSD)

????????詞義消歧(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WSD)是自然語言處理(NLP)中的一個關鍵任務,旨在確定給定上下文中詞匯的正確含義或語義。由于許多詞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有不同的含義(即多義詞),詞義消歧對于理解自然語言至關重要。

16.1 詞義消歧的重要性

????????提高理解精度:準確地識別出一個詞在特定上下文中的意義,有助于提高機器理解文本的準確性,特別是在翻譯、摘要、問答系統等應用中。

????????增強語言模型:通過有效的詞義消歧,可以增強語言模型的語義理解能力,使其更好地處理復雜的語言現象。

????????改善信息檢索:在搜索引擎中,正確理解查詢詞的意義可以提高檢索的相關性和質量,為用戶提供更準確的搜索結果。

16.2 詞義消歧的方法

????????詞義消歧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基于知識的方法、基于監督學習的方法和基于無監督學習的方法。

????????基于知識的方法:利用字典、詞典、本體論等語言知識庫來識別詞義。這種方法依賴于人工編纂的語言資源,通過匹配上下文信息和資源中的定義來確定詞義。

????????基于監督學習的方法:使用帶有正確詞義標注的語料庫訓練模型,然后用訓練好的模型對新的上下文進行詞義判斷。這種方法需要大量的標注數據,但通常可以達到較高的精確度。

????????基于無監督學習的方法:不依賴標注數據,而是通過算法在大規模文本數據中發現詞義的模式。這種方法包括聚類分析等,旨在自動發現詞義之間的區別。

????????基于深度學習的方法: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利用神經網絡模型進行詞義消歧成為了研究的熱點。模型如BERT和ELMo通過預訓練在大規模語料庫上捕捉豐富的語義信息,然后在特定任務上進行微調,以實現更精準的詞義消歧。

????????詞義消歧是理解自然語言復雜性的關鍵步驟之一,通過準確地識別詞義,可以顯著提高自然語言處理任務的性能和效果。

17.?語義相似度度量

????????語義相似度度量是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旨在確定兩個詞語、短語或文本段落在語義上的相似程度。基于本體論(Ontology)關系的語義相似度度量特別關注利用語言學和知識結構中定義的概念關系來計算相似度,如同義關系(synonymy)、上下位關系(hyponymy)等。

17.1 本體論關系

????????同義關系(Synonymy):指兩個或多個詞語具有相同或幾乎相同意義的情況,例如,“快速”和“迅速”在某些上下文中可以互換使用。

????????上下位關系(Hyponymy and Hypernymy):描述了一種層次或包含關系,其中一個詞(上位詞,hypernym)表示更廣泛的類別,另一個詞(下位詞,hyponym)表示更具體的實例。例如,“蘋果”是“水果”的下位詞。

????????反義關系(Antonymy):指兩個詞語在某些語義特征上具有對立的意義,如“長”和“短”。

????????整體-部分關系(Meronymy):描述了一個元素(部分,meronym)與它所屬整體(holonym)之間的關系,如“輪胎”和“汽車”。

17.2?語義相似度度量方法

????????利用這些本體論關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度量語義相似度:

????????基于路徑的方法:計算本體論中兩個概念之間路徑的長度,路徑越短,相似度越高。這種方法假設本體論中所有的連接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基于信息內容的方法:利用信息內容(即概念的普遍性或稀有性)來評估相似度。這種方法認為,兩個概念共享更多的信息內容意味著它們在語義上更相似。

????????基于特征的方法:比較概念的特征集合,包括它們的屬性、功能等。相似度根據共享特征的數量和類型來計算。

????????基于深度學習的方法:使用詞嵌入技術(如Word2Vec、GloVe或BERT)生成詞語的向量表示,然后通過計算向量之間的距離(如余弦相似度)來評估語義相似度。這些模型能夠捕捉豐富的語義信息,包括由本體論關系隱含的語義相似度。

????????語義相似度度量對于許多NLP任務都是至關重要的,包括文本相似度分析、語義搜索、問答系統、文本摘要和機器翻譯等。通過準確度量語義相似度,這些系統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自然語言數據。

18.?語義相關性(Semantic Relatedness)度量

????????語義相關性(Semantic Relatedness)度量的目標是檢測和鑒定兩個概念之間更廣泛種類的語義關系,不僅限于嚴格的同義詞或上下位關系,而是包括任何形式的相關性,如功能相關、上下文相關或主題相關。這意味著,即便兩個詞語在字面上不相似,它們也可以因共享某種形式的語義聯系而被認為是相關的。例如,“車”和“車輛”具有明顯的上下位關系,但“車”和“道路”之間的關系則是基于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功能和使用情景相關聯。

18.1 語義相關性度量的重要性

????????增強信息檢索:通過考慮文檔和查詢項之間的語義相關性,可以提高搜索引擎的檢索質量,返回更加相關的搜索結果。

????????改善自然語言理解:語義相關性度量有助于提高機器理解自然語言的能力,特別是在處理含義模糊或多義詞時。

????????促進知識發現:在大數據文本分析中,識別語義相關的概念可以揭示知識模式和隱藏的信息,有助于知識圖譜的構建和擴展。

18.2 語義相關性度量方法

18.2.1?向量空間模型

????????通過將詞語表示為向量,并在向量空間中計算它們之間的距離(例如,余弦相似度),可以度量詞語間的語義相關性。這種方法常用于詞嵌入技術,如Word2Vec或GloVe。

18.2.2 基于知識庫的方法

????????利用外部知識庫(如WordNet或維基百科)來識別和度量概念之間的語義關系。這些方法可以根據概念之間的鏈接和路徑等信息來評估它們的相關性。

18.2.3 混合方法

????????結合使用基于向量的方法和基于知識庫的方法來綜合考慮語義信息,以獲得更準確的語義相關性評估。

18.2.4 深度學習方法

????????利用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如BERT或ELMo,可以捕捉詞語之間復雜的語義關系。這些模型通過在大量文本數據上的預訓練,能夠理解詞語在不同上下文中的細微語義差異。

????????語義相關性度量不僅關注于詞語之間直接的語義聯系,而且能夠揭示更加豐富和復雜的語義網絡,為理解和處理自然語言提供了強大的工具。

19. 主題建模(Topic Modeling)

????????主題建模(Topic Modeling)是一種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用于從文檔集合(語料庫)中發現隱藏的主題結構。這種技術使研究者能夠識別大規模文本集中的主題或概念,而無需手動標注或分類。主題建模廣泛應用于文檔分類、信息檢索、文本摘要和內容推薦等領域。

19.1 非確定性

????????主題建模通常是非確定性的,這意味著每次在同一數據集上訓練模型時,發現的主題可能會有所不同。這種非確定性主要來源于主題建模采用的概率性方法,如隱含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和其他基于統計的模型。

19.2 概率性方法

????????隱含狄利克雷分配(LDA):LDA是最廣泛使用的主題建模技術之一,它假設文檔是由多個主題混合而成,而每個主題又是由多個詞匯組成。模型的目標是發現文檔-主題和主題-詞匯兩層的概率分布,從而推斷出文檔的主題結構。由于LDA和其他概率模型基于隨機過程來初始化和迭代,因此每次訓練可能得到略有不同的結果。

????????非負矩陣分解(NMF):NMF是另一種常用于主題建模的技術,通過分解文檔-詞匯矩陣為兩個低秩非負矩陣(一個代表文檔-主題關系,另一個代表主題-詞匯關系)來發現文檔的主題。雖然NMF不是基于概率的方法,但在初始化和優化過程中也可能引入隨機性,導致非確定性結果。

19.3 處理非確定性的方法

????????多次訓練和平均:通過多次訓練模型并對結果進行匯總或平均,可以減少單次訓練偶然性的影響,獲得更穩定的主題識別結果。

????????超參數調整:通過調整模型的超參數(如主題數、學習率等),可以改善模型的穩定性和性能。

????????種子初始化:在某些模型中,可以通過設定隨機數生成器的種子值來控制隨機過程,以獲得可重復的結果。

????????主題建模提供了一種強大的方法來自動發現文本數據集中的潛在主題,盡管其非確定性特征要求研究者仔細處理和解釋模型結果。通過適當的技術和策略,可以有效利用主題建模來揭示文本集中的深層次主題和模式。

20. 文本摘要

????????文本摘要的發展經歷了從抽取式摘要到基于學習的方法的轉變,這一進程不僅展現了技術的進步,也反映了摘要任務在可解釋性方面可能面臨的挑戰。

20.1 抽取式摘要(Extraction-based Summarization)

????????抽取式摘要是早期文本摘要的主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從原文中直接抽取句子或短語,然后將它們組合起來形成摘要。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它保留了原文的確切詞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摘要的準確性。抽取式摘要的算法通常基于一些啟發式規則,如句子的位置、長度、關鍵詞出現頻率等,來評估句子的重要性。由于抽取式摘要的結果直接來源于原文,因此它具有較高的可解釋性。

20.2 基于學習的摘要(Learning-based Summarization)

????????隨著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基于學習的摘要方法開始興起。這些方法通過訓練模型學習從文本中生成摘要的復雜模式,分為兩大類:

20.2.1 生成式摘要(Abstractive Summarization)

????????生成式摘要技術旨在理解原文的主要內容,并以全新的表達方式重新編寫摘要,類似于人類總結信息的方式。這種方法可以生成更加流暢和凝練的摘要,但它的挑戰在于需要深度理解文本含義,并且在生成過程中保持準確性和一致性。深度學習模型,如序列到序列(Seq2Seq)模型、注意力機制和最近的變換器(Transformer)架構,被廣泛應用于生成式摘要的任務中。

20.2.2 增強型抽取式摘要

????????這種方法結合了傳統抽取式摘要和機器學習技術,通過學習來優化句子或短語的選擇過程。雖然本質上仍然是抽取式摘要,但使用了學習算法來提升摘要的質量和相關性。

20.2.3?可解釋性的挑戰

????????隨著摘要技術從抽取式向基于學習的方法演進,尤其是生成式摘要,可解釋性成為一個挑戰。雖然基于深度學習的模型在生成質量和靈活性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它們的內部工作機制通常被認為是“黑盒”,使得理解模型如何做出特定決策變得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摘要的可驗證性和可信度,尤其是在對準確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的應用場景中。

????????盡管如此,研究者正在通過各種方法嘗試提高基于深度學習的文本摘要模型的可解釋性,包括注意力機制的可視化、模型決策路徑的解釋等,以期在保持摘要質量的同時,提升模型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

21.?Talismane+grew

????????Talismane+grew是一個用于自然語言處理(NLP)的工具,主要用于識別和處理文本中的命名實體命名實體識別是NLP中的一個關鍵任務,它涉及識別文本中的特定信息片段,如人名、地點名、組織名等,并將它們分類為預定義的類別。

????????Talismane+grew通常通過使用在大型數據集上訓練的機器學習算法來識別與不同類型的命名實體相關聯的模式來完成這一任務。然而,即使是像Talismane+grew這樣的先進工具,也可能遺漏一些命名實體或錯誤地識別它們。為了找回遺漏的命名實體,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技術:

????????1. 模式匹配:搜索特定的模式或格式,這些模式或格式通常表明命名實體的存在,例如,首字母大寫的單詞或短語后跟特定名詞(如“President Obama”)。

????????2. 字典查找:對照一個預定義的已知命名實體列表或字典,看看是否有任何未識別的術語匹配。

????????3. 上下文線索:使用周圍的單詞或短語來推斷一個術語代表的實體類型。例如,如果單詞“company”出現在附近,一個未識別的首字母大寫術語可能是一個組織名稱。

????????4. 回退到概括:如果無法識別特定的命名實體,就將其歸類為更一般的標簽,如“未知組織”或“未識別位置”。

????????通過結合使用這些技術,可以提高命名實體識別的覆蓋率和準確性,更好地從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這對于許多NLP應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比如信息提取、問答系統和內容摘要等。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C-value公式來識別一個文本語料庫中的重要多詞術語。C-value是一種量化方法,通過基于術語在文本中的頻率和其遵循的模式來為每個術語分配一個數值。我們將這一方法應用于理解術語性(Termhood)、指代消解(Anaphora Resolution)和命名實體(Named Entities)這幾個概念,通過分析“颶風Irma”這一主題進行示例說明。

21.1 術語性(Termhood)

????????術語性是指一個詞組或術語在特定領域內作為術語的適用性或重要性。使用C-value公式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和評估特定領域內的關鍵術語。

????????在這個示例中,我們考慮以下文本摘錄:

????????The hurricane Irma caused extensive damage in September 2017.”

????????我們關注的識別模式包括:

????????NC ADJ+:名詞后面跟一個或多個形容詞。

????????NC P DET? NC:名詞后面跟一個介詞,可選地跟一個冠詞,然后是另一個名詞。

????????從文本中識別出的潛在術語包括:“hurricane Irma”(颶風Irma)和“extensive damage”(廣泛破壞)。

????????為每個識別出的術語計算C-value:

????????對于“hurricane Irma”(颶風Irma):

  1. ? 術語的長度(|a|):2
  2. ? 頻率(f(a)):1
  3. ? Ta?:空集(沒有其他候選包含“Hurricane Irma”)
  4. ? C(a)=log2|a|×f(a)=log2(2)×1≈1×1=1

????????對于“extensive damage”(廣泛破壞),計算結果也是1。

????????如果設定的閾值為0.5,那么“hurricane Irma”和“extensive damage”都將被視為術語。

21.2 指代消解(Anaphora Resolution)

????????指代消解是指識別文本中的指代表達(如代詞)和它們所指向的實體(如具體名詞)之間的關系。在這個例子中,指代消解可能涉及識別“它”、“他”或“這個”等代詞所指的具體名詞或實體,盡管在提供的文本摘錄中沒有直接的指代消解示例。

21.3 命名實體(Named Entities)

????????命名實體識別涉及識別文本中的具體名稱,如人名、地點、組織等。在這個例子中,“Irma”作為一個特定的颶風名稱,是一個命名實體;它被正確地識別并與“hurricane”(颶風)結合,形成了一個重要的術語或命名實體“hurricane Irma”。

????????通過這個示例,我們可以看到C-value公式如何幫助識別重要的多詞術語,并理解術語性、指代消解和命名實體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

22 正則表達式Regular Expressions

????????正則表達式是一種強大的文本處理工具,用于定義搜索模式,以依據特定規則或模式對文本進行匹配、搜索和替換操作。通過正則表達式,我們可以描述一系列符合某個規則的字符串集合。現在,我們來分析給定的正則表達式 `a?bA?b?a` 并用中文進行解釋:

  1. a?: 匹配字符 'a' 零次或一次。這意味著 'a' 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2. b: 精確匹配字符 'b' 一次。這意味著字符 'b' 必須在這個位置出現一次。
  3. A?: 匹配字符 'A' 零次或一次。與 'a' 類似,'A' 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4. b: 再次精確匹配字符 'b' 一次。這表明在前一個字符后,又一次必須有一個 'b'。
  5. a?: 最后,再次匹配字符 'a' 零次或一次。這意味著字符串的結尾可以有 'a',也可以沒有。

????????基于以上分析,任何符合這個模式的字符串都會被認為是屬于這個正則表達式定義的語言。例如,字符串 "abAba" 符合這個模式:

  • ????????開始可能有一個 'a'(在這個例子中確實有)
  • ????????然后必須有一個 'b'
  • ????????接著可能有一個 'A'(在這個例子中確實有)
  • ????????再次必須有一個 'b'
  • ????????最后可能有一個 'a'(在這個例子中也確實有)

????????因此,"abAba" 屬于這個正則表達式定義的語言。

????????另一方面,"abacaba" 不符合這個模式,因為它包含了不允許出現的字符 'c',同時也違反了正則表達式定義的特定順序和規則。因此,這個詞不屬于該正則表達式定義的語言。

????????正則表達式是一種極其靈活的工具,可以用來定義幾乎任何類型的文本搜索和匹配規則,使其成為文本處理和數據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正則表達式是一種強大的文本處理工具,用于定義搜索模式,以依據特定規則或模式對文本進行匹配、搜索和替換操作。通過正則表達式,我們可以描述一系列符合某個規則的字符串集合。現在,我們來分析給定的正則表達式 `a?bA?b?a` 并用中文進行解釋:

  1. a?: 匹配字符 'a' 零次或一次。這意味著 'a' 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2. b: 精確匹配字符 'b' 一次。這意味著字符 'b' 必須在這個位置出現一次。
  3. A?: 匹配字符 'A' 零次或一次。與 'a' 類似,'A' 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4. b: 再次精確匹配字符 'b' 一次。這表明在前一個字符后,又一次必須有一個 'b'。
  5. a?: 最后,再次匹配字符 'a' 零次或一次。這意味著字符串的結尾可以有 'a',也可以沒有。

????????基于以上分析,任何符合這個模式的字符串都會被認為是屬于這個正則表達式定義的語言。例如,字符串 "abAba" 符合這個模式:

  • - 開始可能有一個 'a'(在這個例子中確實有)
  • - 然后必須有一個 'b'
  • - 接著可能有一個 'A'(在這個例子中確實有)
  • - 再次必須有一個 'b'
  • - 最后可能有一個 'a'(在這個例子中也確實有)

????????因此,"abAba" 屬于這個正則表達式定義的語言。

????????另一方面,"abacaba" 不符合這個模式,因為它包含了不允許出現的字符 'c',同時也違反了正則表達式定義的特定順序和規則。因此,這個詞不屬于該正則表達式定義的語言。

????????正則表達式是一種極其靈活的工具,可以用來定義幾乎任何類型的文本搜索和匹配規則,使其成為文本處理和數據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正則表達式是一種強大的文本處理工具,用于定義搜索模式,以依據特定規則或模式對文本進行匹配、搜索和替換操作。通過正則表達式,我們可以描述一系列符合某個規則的字符串集合。現在,我們來分析給定的正則表達式 `a?bA?b?a` 并用中文進行解釋:

  1. a?: 匹配字符 'a' 零次或一次。這意味著 'a' 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2. b: 精確匹配字符 'b' 一次。這意味著字符 'b' 必須在這個位置出現一次。
  3. A?: 匹配字符 'A' 零次或一次。與 'a' 類似,'A' 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4. b: 再次精確匹配字符 'b' 一次。這表明在前一個字符后,又一次必須有一個 'b'。
  5. a?: 最后,再次匹配字符 'a' 零次或一次。這意味著字符串的結尾可以有 'a',也可以沒有。

????????基于以上分析,任何符合這個模式的字符串都會被認為是屬于這個正則表達式定義的語言。例如,字符串 "abAba" 符合這個模式:

  • - 開始可能有一個 'a'(在這個例子中確實有)
  • - 然后必須有一個 'b'
  • - 接著可能有一個 'A'(在這個例子中確實有)
  • - 再次必須有一個 'b'
  • - 最后可能有一個 'a'(在這個例子中也確實有)

????????因此,"abAba" 屬于這個正則表達式定義的語言。

????????另一方面,"abacaba" 不符合這個模式,因為它包含了不允許出現的字符 'c',同時也違反了正則表達式定義的特定順序和規則。因此,這個詞不屬于該正則表達式定義的語言。

????????正則表達式是一種極其靈活的工具,可以用來定義幾乎任何類型的文本搜索和匹配規則,使其成為文本處理和數據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3.依存句法樹

????????依存句法樹,也被稱為依存解析樹或依存語法結構,是一種樹狀結構,用來表示句子中詞語之間的句法關系。在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依存句法樹被廣泛應用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和理解詞語之間的相互關系。依存句法樹特別適用于情感分析等領域。

????????在依存句法樹中,每個節點代表句子中的一個詞,而樹中的邊則表示詞與詞之間的依存關系。通常,樹的根節點是句子的主要動詞,表明了句子的主干意義,而其他節點則通過邊與之連接,表示它們如何功能性地依賴于或修飾其他詞。這種結構幫助揭示了句子的內在語法和邏輯結構,從而為深入理解文本提供了基礎。

????????舉個例子,考慮句子“小明愛吃蘋果”。在這個句子的依存句法樹中,“愛”可能是根節點,因為它是句子的主要動詞。節點“小明”會與“愛”連接,表示主語與動詞之間的關系;“吃”作為“愛”的直接賓語或補語,也與“愛”連接;而“蘋果”則與“吃”連接,表示它是“吃”的賓語。通過這種方式,依存句法樹清晰地表示了“小明”是誰在“愛”,“愛”什么活動,以及這個活動涉及的對象是“蘋果”。

????????依存句法樹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除了情感分析之外,還包括信息抽取、機器翻譯、問答系統等多個領域。通過分析句子的依存結構,機器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復雜性和細微差別,從而提高處理自然語言的能力。

24.?語法

????????語法是指一種語言中詞語組合成句子的規則體系,它涉及詞語如何組合、變化以形成正確和有意義的句子。語法能夠幫助區分語言中的文法正確與不正確的表達,即區分句子是“語法的”(grammatical)還是“非語法的”(non grammatical)。語法正確的句子遵循了給定語言的語法規則,而語法不正確的句子則違反了這些規則。

????????語法的(Grammatical)**意味著句子或表達遵守了語言的規則,包括詞序、時態、語態、配合等語法元素,使得句子在結構上是正確的。即使句子的意思很簡單或者很復雜,只要遵守了語法規則,它就是語法的。例如,"我每天早上跑步。"這個句子在中文中是語法正確的,因為它正確地使用了主語、時間狀語、謂語動詞等元素。

????????非語法的(Non Grammatical)**意味著句子或表達違反了語言的規則,可能是因為詞序不當、使用了錯誤的時態或語態、主謂不一致等,導致句子在結構上是錯誤的。例如,"跑步我每天早上。"雖然單詞相同,但是由于詞序的錯誤,使得這個句子在中文中是非語法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句子是否語法正確,并不總是直接決定其是否有意義。有時,一個語法結構上正確的句子可能沒有實際意義(比如“顏色無聲哭泣”),而一個語法錯誤的句子可能在特定語境下能夠傳達某種意義。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遵循語法規則是確保溝通清晰和有效的重要基礎。

????????因此,語法不僅是學習任何語言的基礎,也是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它使我們能夠構建有意義且被廣泛理解的語句,同時也允許我們識別和糾正錯誤,以提高語言的準確性和表達的清晰度。

25.?形式概念分析(Formal Concept Analysis, FCA)

????????形式概念分析(Formal Concept Analysis, FCA)是一種用于數據分析和知識發現的方法學,它通過識別對象集合和屬性集合之間的關系來揭示數據的結構。在形式概念分析中,一個“概念”由兩部分組成:外延(Extension)和內涵(Intension)。這兩個術語用于定義和描述概念或語言。

????????外延(Extension):指一個概念或語言包含的所有實例或對象的集合。在定義語言的上下文中,外延是指所有符合特定條件的實體的集合。例如,在數學或邏輯表達式中,可以定義一個語言的外延為“所有整數x,滿足x<=5”的集合。這意味著該語言包括所有滿足這一條件的具體整數值。

????????例子:如果使用外延的方式來定義一個語言,例如“{x為整數,x<=5}”,那么我們關注的是所有滿足這個條件的具體實例或對象。

????????內涵(Intension):指定義或描述一個概念或語言的屬性或特征的集合。內涵強調了構成概念的規則或屬性,而不是具體的實例。在上述語言的示例中,內涵是通過描述語言的特征或規則來實現的,比如“{1,2,3,4,5}”描述了所有滿足條件“x<=5”的整數的集合,這些整數構成了該語言的具體例子。

????????例子:通過內涵來描述同一個語言,例如“{1,2,3,4,5}”,我們通過列出所有滿足條件的具體數值來描述這個語言,側重于語言的特性或構成規則本身。

????????在形式概念分析中,通過分析數據集的外延和內涵,可以構建出一種結構(概念格),它揭示了對象與屬性之間的層次化關系。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發現和表達數據的隱含結構,提供了一種理解復雜數據集的有力工具。在各種領域,如知識管理、數據挖掘、信息檢索等,形式概念分析都有廣泛的應用。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web/40726.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web/40726.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web/40726.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如何做到高級Kotlin強化實戰?(二)

高級Kotlin強化實戰&#xff08;二&#xff09; 2.Kotlin 與 Java 比較 2.Kotlin 與 Java 比較 2.5 字符串拼接 //Java String firstName "Android"; String lastName "enginner"; String message "My name is: " firstName " "…

Web美食分享平臺的系統-計算機畢業設計源碼45429

基于Web美食分享平臺的系統設計與實現 摘 要 本研究基于Spring Boot框架&#xff0c;設計并實現了一個Web美食分享平臺&#xff0c;旨在為用戶提供一個交流分享美食體驗的社區平臺。該平臺涵蓋了用戶注冊登錄、美食制作方法分享發布、點贊評論互動等功能模塊&#xff0c;致力于…

3D Web輕量化平臺HOOPS Web Platform的功能與應用分析

隨著3D技術在多個行業的廣泛應用&#xff0c;對于3D模型輕量化的需求日益增長。HOOPS Web Platform作為一個先進的3D模型輕量化平臺&#xff0c;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整套工具來構建和部署基于Web的工程應用程序。本文將分析HOOPS Web Platform的核心功能和它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情況…

軟件工程學面向對象

一、面向對象方法學概述 傳統的生命周期方法學在消除軟件非結構化、促進軟件開發工程化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xff0c;但仍有許多不足&#xff0c;存在的主要問題有&#xff1a;①生產率提高的幅度不能滿足需要&#xff1b; ②軟件重用程度很低&#xff1b; ③軟件很難維護&a…

MySQL中的MVCC解析

MySQL中的MVCC解析 多版本并發控制是MySQL中實現高并發的一種關鍵技術。通過對數據進行多版本的管理&#xff0c;MVCC能夠在保證數據一致性的同時&#xff0c;提高數據庫的并發性能。本文將深入探討MySQL中的MVCC機制&#xff0c;包括其原理、實現方式以及優勢。 MVCC的原理 …

華為機試HJ22汽水瓶

華為機試HJ22汽水瓶 題目&#xff1a; 某商店規定&#xff1a;三個空汽水瓶可以換一瓶汽水&#xff0c;允許向老板借空汽水瓶&#xff08;但是必須要歸還&#xff09;。 小張手上有n個空汽水瓶&#xff0c;她想知道自己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 想法&#xff1a; 因為可以…

硬件開發工具Arduino IDE

招聘信息共享社群 關聯上篇文章樂鑫ESPRESSIF芯片開發簡介 Arduino IDE&#xff08;集成開發環境&#xff09;是為Arduino硬件開發而設計的一款軟件&#xff0c;它提供了一個易于使用的圖形界面&#xff0c;允許用戶編寫、編輯、編譯和上傳代碼到Arduino開發板。Arduino IDE的…

深入分析 Android BroadcastReceiver (八)

文章目錄 深入分析 Android BroadcastReceiver (八)1. 系統與自定義實現1.1 系統廣播機制1.1.1 系統廣播的實現原理1.1.2 系統廣播的源碼分析 1.2 自定義廣播機制1.2.1 自定義廣播的實現步驟1.2.2 自定義廣播的源碼分析 2. 廣播機制設計的初衷與優勢2.1 設計初衷2.2 優勢 3. 總…

有了提示詞框架的雞,你就能讓AI下提示詞的蛋~

我們在問AI問題的時候&#xff0c;是不是經常感覺AI的回答沒有別人的那么好&#xff1f; 難道別人的AI更加聰明&#xff1f; 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提示詞沒寫好&#xff0c;那么&#xff0c;寫出好的提示詞很難嗎&#xff1f; 一點都不難&#xff0c;其實這都是有套路的&#…

Hive排序字段解析

Hive排序字段解析 在Hive中&#xff0c;CLUSTER BY、DISTRIBUTE BY、SORT BY和ORDER BY是用于數據分發和排序的關鍵子句&#xff0c;它們各自有不同的用途和性能特點。讓我們逐一解析這些子句&#xff1a; 1. DISTRIBUTE BY 用途: 主要用于控制如何將數據分發到Reducer。它可…

NSSCTF-Web題目24(RCE-空格繞過、過濾繞過)

目錄 [MoeCTF 2021]babyRCE 1、題目 2、知識點 3、思路 [SWPUCTF 2022 新生賽]funny_web 4、題目 5、知識點 6、思路 [MoeCTF 2021]babyRCE 1、題目 2、知識點 空格繞過、過濾繞過 3、思路 出現源碼&#xff0c;進行代碼審計 需要我們GET方式上傳一個rce變量&#x…

解碼注意力機制:自注意力與跨注意力的奧秘

標題&#xff1a;解碼注意力機制&#xff1a;自注意力與跨注意力的奧秘 自注意力&#xff08;Self-Attention&#xff09;和跨注意力&#xff08;Cross-Attention&#xff09;是深度學習中的重要概念&#xff0c;尤其在自然語言處理&#xff08;NLP&#xff09;領域的Transfor…

[FreeRTOS 功能應用] 互斥量 功能應用

文章目錄 一、基礎知識點二、代碼講解三、結果演示四、代碼下載 一、基礎知識點 [FreeRTOS 基礎知識] 互斥量 概念 [FreeRTOS 內部實現] 互斥量 本實驗是基于STM32F103開發移植FreeRTOS實時操作系統&#xff0c;互斥量實戰操作。 使用工具&#xff1a;Keil、串口工具 二、代碼…

Rust變量綁定

變量綁定 Rust 通過靜態類型確保類型安全。變量綁定可以在聲明時說明類型&#xff0c;不過在多數情況下&#xff0c;編譯器能夠從上下文推導出變量的類型&#xff0c;從而大大減少了類型說明的工作。 使用 let 綁定操作可以將值&#xff08;比如字面量&#xff09;綁定&#…

全面解析智慧校園行政辦公的協作日程功能

在智慧校園的行政辦公生態系統中&#xff0c;協作日程功能成為促進團隊互動與工作同步的橋梁&#xff0c;它超越了傳統個人日程的范疇&#xff0c;強調的是集體效率與信息的無縫對接。這一功能設計的核心&#xff0c;在于創造一個開放而有序的平臺&#xff0c;讓教育工作者們能…

2-4 Softmax 回歸的從零開始實現

就像我們從零開始實現線性回歸一樣&#xff0c; 我們認為softmax回歸也是重要的基礎&#xff0c;因此應該知道實現softmax回歸的細節。 本節我們將使用剛剛在2-3節中引入的Fashion-MNIST數據集&#xff0c; 并設置數據迭代器的批量大小為256。 import torch from IPython impo…

【chtagpt】pytorch中的方法對象和屬性

文章目錄 定義一個簡單的類屬性和方法對象的區別PyTorch 張量中的屬性和方法對象進一步解釋總結self.value value 的解釋示例解釋總結 為了更好地理解方法對象和屬性&#xff0c;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類來演示這兩者的區別及其用法。 定義一個簡單的類 我們定義一個名為 My…

開發個人Go-ChatGPT--1 項目介紹

開發個人Go-ChatGPT--1 項目介紹 開發個人Go-ChatGPT--1 項目介紹知識點大綱文章目錄項目地址 開發個人Go-ChatGPT–1 項目介紹 本文將以一個使用Ollama部署的ChatGPT為背景&#xff0c;主要還是介紹和學習使用 go-zero 框架&#xff0c;開發個人Go-ChatGPT的服務器后端&#…

主從復制原理及操作

主從復制的概念 主從復制是一種在數據庫系統中常用的數據備份和讀取擴展技術&#xff0c;通過將一個數據庫服務器&#xff08;主服務器&#xff09;上的數據變更自動同步到一個或多個數據庫服務器&#xff08;從服務器&#xff09;上&#xff0c;以此來實現數據的冗余備份、讀…

解決video.js在demo中可以播放,在已有項目中無限waiting的問題

video.js的是有推薦的和react一起使用的寫法的&#xff1a;https://videojs.com/guides/react/ 但是這個寫法在demo中可以正常播放&#xff0c;在放在現有的項目中則播不出來&#xff0c;也不報錯&#xff0c;就是log里顯示on waiting后就什么動靜都沒有了&#xff0c;頁面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