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數據庫管理中,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持久化數據到磁盤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意外情況,如斷電或系統崩潰,從而導致部分數據寫入,而另一部分數據未能成功寫入,這就產生了部分頁面寫問題。MySQL 中的 InnoDB 存儲引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引入了 Doublewrite Buffer 機制。
題目
MySQL Doublewrite Buffer 有了解過嗎?
推薦解析
Doublewrite Buffer 這玩意是啥用呢?

我們都知道 innodb 默認一頁是 16K,而操作系統 Linux 內存頁是 4K,那么一個 innodb 頁對應 4 個系統頁。
所以 innodb 的一頁數據要刷盤等于需要寫四個系統頁,那假設一頁數據落盤的時候,只寫了一個系統頁 就斷電了,那 innodb 一頁數據就壞了,然后就 g 了,恢復不了。
即產生了部分頁面寫問題,因為寫 innodb 的一頁無法保證原子性,所以引入了 Doublewrite Buffer。
其實就是當 innodb 要將數據落盤的時候,先將頁數據拷貝到 Doublewrite Buffer 中,然后 Doublewrite Buffer 再刷盤到 Doublewrite Buffer Files,這時候數據已經落盤了。
然后再將數據頁刷盤到本該到文件上。
從這個步驟我們得知,數據是寫了兩次磁盤,所以這玩意叫 double write。
之所以這樣操作就是先找個地方暫存這次刷盤的完整數據,如果出現斷電這種情況導致的部分頁面寫而損壞原先的完整頁,可以從 Doublewrite Buffer Files 恢復數據。
但雖然是兩次寫,性能的話也不會低太多,因此數據拷貝到 Doublewrite Buffer 是內存拷貝操作,然后寫到 Doublewrite Buffer Files 也是批量寫,且是順序寫盤,所以整體而已,性能損失不會太多。
有了這玩意,在崩潰恢復的時候,如果發現頁損壞,就可以從 Doublewrite Buffer Files 里面找到頁副本,然后恢復即可。
工作流程
當執行寫操作(如INSERT、UPDATE或DELETE)時,MySQL 會首先將數據寫入雙寫緩沖區。接著,這些數據會被同步到 Doublewrite File 中,這一過程由后臺線程完成以確保數據持久性。一旦 Doublewrite File 中的數據被確認寫入磁盤,MySQL 就會將數據寫入實際的數據文件中。如果在寫操作過程中發生故障,MySQL 可以從 Doublewrite File 中恢復數據,因為這里的數據是完整的,可以用來修復損壞的數據文件,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好處
1)數據完整性保障: Double Write Buffer確保了數據的完整性,即使在寫操作過程中發生故障,也能夠從Double Write Buffer中恢復數據。這種機制有效地防止了數據損壞或丟失,提高了數據庫的可靠性。
2)性能優化**:** 雖然Double Write Buffer會增加寫入操作的開銷,但它通過批量寫入和順序寫入的方式提高了性能。它允許后臺線程異步地將數據寫入Double Write Buffer和Double Write File,從而減少了寫操作對數據庫性能的影響。
3)減少碎片寫入: Double Write Buffer的使用減少了碎片寫入的可能性,因為它會將數據收集到一起批量寫入到Double Write File中。這有助于提高磁盤利用率和寫入效率。
4)提高恢復速度**:** 在數據庫恢復過程中,可以利用Double Write Buffer中的數據快速修復損壞的數據文件,而無需執行完整的數據恢復過程。這樣可以顯著縮短數據庫恢復的時間,減少業務中斷的風險。
其他補充
魚聰明 AI 的回答:
魚聰明 AI 地址:https://www.yucongming.com/

MySQL實現Double Write Buffer的方式是將數據首先寫入到內存中的Double Write Buffer中,然后再將其同步到磁盤上的Double Write File中。這個過程是由后臺線程完成的,確保數據的持久性和完整性。
除了Double Write Buffer,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案可以提高寫入操作的性能和可靠性,例如:
- Write-Ahead Logging (WAL):WAL是一種常見的技術,通過先將修改操作記錄到日志文件中,然后再將其應用到數據文件中,來確保數據的持久性和完整性。WAL可以減少數據文件的隨機寫入,提高寫入性能。
- 數據頁級別的校驗和:一些數據庫系統在數據頁中添加校驗和,可以在寫入時檢測到數據頁的損壞,從而提高數據的完整性。
- 閃存緩沖區(Flashcache):一些數據庫系統使用閃存緩沖區來加速寫入操作。閃存緩沖區可以在內存和磁盤之間緩存數據,減少隨機寫入,提高寫入性能。
- 其他緩沖技術:還有一些其他的緩沖技術,如緩存寫入(Write-back Cache)和延遲寫入(Lazy Writ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寫入性能,但需要權衡數據的持久性和性能之間的關系。
總的來說,Double Write Buffer是MySQL實現數據寫入的一種重要機制,但也可以結合其他方案來提高寫入性能和數據完整性。
歡迎交流
Double Write Buffer 屬于執行一條 SQL 語句的最后一個步驟,結合三個日志,可以去想一想執行流程,總共大概有 15 個流程,能夠完整答出來肯定是很加分的,在文末還剩三個問題,歡迎小伙伴在評論區留言!
1)Double Write Buffer的性能損失情況是如何評估的?在哪些情況下,性能損失可能會更為顯著?
2)Double Write Buffer如何與MySQL的日志系統(如redo log和binlog)相互作用?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3)對于高并發寫入的場景,Double Write Buffer可能會帶來哪些挑戰?有什么優化策略可以應對這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