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問答題
系統管理安全兩方面
安全測試
入侵檢測系統的功能
用戶標識與驗證常用的3種方法
(1) 要求用戶輸入一些保密信息,例如用戶名稱和密碼;
(2) 采用物理識別設備,例如訪問卡、鑰匙或令牌;
(3) 采用生物統計學系統,基于某種特殊的物理特征對人進行唯一性識別,例如簽名、指紋、人臉和語音等。
存取控制中的兩種方法
- 隔離技術法。即在電子數據處理成分的周圍建立屏障,以便在該環境中實施存取規則;
(2) 限制權限法。就是限制特權以便有效地限制進入系統的用戶所進行的操作。
實時監視網絡上的數據流并進行分析,反映內外網絡的連接狀態
內置已知網絡攻擊模式數據庫,根據通信數據流查詢網絡事件并進行相應的響應
根據所發生的網絡時間,啟用配置好的報警方式,例如E-mail等
提供網絡數據流量統計功能
默認預設了很多的網絡安全事件,保障客戶基本的安全需要
提供全面的內容恢復,支持多種常用協議
薄弱點掃描
策略檢查
定期監視
系統管理
過程規定安全性
系統運維
應用系統維護部門在運行維護中需要監控的主要性能數據
獲取系統和網絡服務的用戶響應時間的常見方案
監控數據進行分析主要針對的問題
通過對系統日常操作形成的運行報告
用戶身份認證解決系統應用中出現的哪些問題
存儲管理包括
環境安全
①專門用來放置計算機設備的設施或房間;②對IT資產的恰當的環境保護;③有效的環境控制機制(如火災探測、不間斷電源);④定期對計算機設備的周邊環境進行檢查;⑤定期對環境保護設備進行測試;⑥定期接受消防管理部門的檢查;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的流程
( )文檔管理和歸檔
( )文件系統空間的管理
( )文件的遷移
( )災難恢復
( )存儲數據的管理
( )提高系統的易用性,方便用戶使用
( )通過數字證書或統一的權限設置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 )減輕管現人員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 )系統日常操作日志
( )性能/能力規劃報告
( )故障管理報告
( )安全審計日志
(1) 資源(數據、文件、內存和處理器等)爭奪;
(2) 資源負載不均衡;
(3) 不合理的鎖機制;
(4)低效的應用邏輯設計;
(5) 內存占用效率低;
(6) 服務請求的突增
(1) 在客戶端和服務器端的應用軟件內植入專門的監控代碼;
(2) 采用裝有虛擬終端軟件的模擬系統;
(3) 使用分布式代理監控軟件;
(4)通過監控設備來跟蹤客戶端樣本
CPU使用率、內存使用率、磁盤I/O和存儲設備利用率、作業等待、隊列長度、每秒處理作業數(吞吐量)響應時間、平均作業周轉時間
IT財務管理
企業IT系統管理
軟件設計
系統知識
系統評價
解決方案
系統切換
軟件測試
測試分類
程序測試
集成測試
確認測試
系統測試
原系統調研報告
數據遷移
轉換的方法
新舊系統轉換內容
系統環境轉換
數據遷移
業務操作的轉換
防范意外風險
直接轉換;試點后直接轉換;逐步轉換(分段轉換);并行轉換等。
將舊系統中的歷史數據進行清洗、轉換、并裝載到新系統中的過程。
現有的軟件、硬件、工作人員的水平、對舊系統的熟悉情況、系統的運行制度、系統數據的管理等。
虛擬化解決方案
虛擬化解決方案性能指標改善
1、系統效率
2、可維護性
3、實用性
4、安全性、保密性
5、可擴充性
專家評估法
德爾菲法
評分法
表決法
檢查表法
單點登錄(Single Sign On, SSO)
單點登錄是指用戶一次登錄后,就可以依靠認證令牌在不同系統之間切換(或用戶登錄到一個系統后,再轉入到其他應用系統時不需要再次登錄)。
數據庫設計
概念模型設計
邏輯結構設計
關系模式設計
聯系類型
一對多
多對一
多對多
一對一
基本目標
(1) 實現對企業業務的全面管理;
(2) 保證企業IT環境的可靠性和整體安全性,或保證企業IT環境的整體性能:
(3) 對用戶進行全面跟蹤與管理,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4) 維護服務數據,提高服務水平。
用于管理的關鍵IT資源
IT系統管理的通用體系架構
(1) IT部門管理。主要是IT組織結構及職能管理。
(2) 業務部門IT支持。主要是業務需求、開發軟件和故障管理、性能和可用性管理、曰常作業調度、用戶支持等。
(3) IT基礎架構管理。從IT技術的角度建立、監控及管理IT基礎架構。提供自動處理功能和集成化管理。
IT系統管理的通用體系架構分為3個部分,分別為IT部門管理、業務部門(客戶)IT支持和IT基礎架構管理。
(1) 硬件資源。
(2) 軟件資源。
(3) 網絡資源。
(4) 數據資源。
服務流程
(1) IT投資預算 => (2) IT會計核算 => (3) IT服務計費。
IT投資預算與IT服務計費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IT投資預算的作用:通過預算,可以幫助高層管理人員預測IT項目的經濟可行性,也可以作為IT服務實施和運作過程中控制的依據。
IT服務計費的目的:通過向客戶收取IT服務費用,構建一個內部市場并以價格機制作為合理配置資源的手段。
IT服務計費的作用:通過服務計費,迫使業務部門有效地控制自身的需求、降低總體服務成本,從而提高IT投資的效率。
IT會計核算
主要目標
IT項目投資評價的主要指標
日志檢査
主要目標
IT投資預算的目的:對IT投資項目進行事前規劃和控制
穩定性的二級指標
宕機頻率(系統故障)、數據庫故障、網絡故障、機房環境(溫濕度、磁場影響等)、電力保證、操作人員能力
三級B/S模式
表現層、業務邏輯層、數據層
it部門發展計劃
信息安全
信息化
國家信息化的含義
企業的“三層決策”
戰術層
戰略層
決策層
現實四個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務于現在話
國家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
各個領域要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
信息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角色
IT管理的層次
外包方的資格審核時應包括哪些方面
對人員的引進依據以及管理措施
建立定期的員工的考核與薪酬激勵相結合的制度、崗位的業務培訓計劃、完善人才的引進、崗位培訓考核以及激勵機制
技術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發展能力
IT戰略規劃、IT系統管理、IT技術及運作管理。或回答戰略層、戰術層、運作層。
IT部門應該是成本或利潤中心,承擔提,企業業務運作效率,降低業務流程的運作成本。或回答責任中心。
互聯網系統安全
經營者在收集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采用何種技術方法來保證軟件的完整性,請對該方法的工作原理簡要說明。
訪問控制是對信息系統資源進行保護的重要措施
防御型:阻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探測型:阻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矯正型:矯正已經發生的不良事件
管理型:管理系統的幵發、維護和使用,包括針對系統的策略、規程、行為規范、個人的角色和義務、個人職能和人事安全決策
技術型:為信息技術系統和應用提供自動保護的硬件和軟件控制手段。應用于技術系統和應用中
操作型:用于保護操作系統和應用的日常規程和機制。它們主要涉及在人們(相對于系統)使用和操作中使用的安全方法。操作型控制影響到系統和應用的環境。
數字簽名技術。軟件進行數字簽名時,將軟件代碼通過散列函數轉換成信息摘要,用私鑰加密信息摘要,再將軟件和加密后的摘要發給其他用戶,當其他用戶驗證時,用同樣的散列函數將軟件轉換成新的摘要,將簽名解密后與新的摘要比較,結果一致就說明軟件沒有被更改
①收集、使用信息必須合法、必要。
②公開相關收集使用規定,收集、使用信息及發送商業信息必須取得消費者同意。
③不得泄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費者個人信息。
④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受損時及時采取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