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
鈦媒體特別專題策劃《數字思考者50人》:探訪中國深刻的數字化思考者群體。我們理解的“TechThinker”,涵蓋了中國數字化浪潮中的技術踐行者、政策制定者與投資決策者。在這場長達10年的乘風破浪中,每個人都在分享技術進步的果實,卻鮮有人知道結果背后的故事。我們期待通過《數字思考者50人》,還原中國數字化推進過程中的關鍵決策,同時也為你呈現數字思考者們在這個技術大變革時代對未來的展望和判斷。
本期對話:徐晶 太醫管家CEO
作者|楊亞茹
編輯|劉湘明、蓋虹達
首發|鈦媒體APP
? ITValue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患者基數不斷提高,健康管理需求陡增。與此同時,醫療健康支出水漲船高,醫保收支不平衡問題更加顯著,發展商業健康險來緩解醫保壓力是解決方案之一,健康管理平臺的重要性被前置。
通過健康管理平臺的風險評估、疾病預防、早篩早診、主動管理、線下導診等能力,不僅能降低疾病發病率、延緩疾病進展、且通過分層診療還能減少醫療總支出。
一直以來,中國的商業健康險主要承擔支付作用,缺少與醫療及健康管理的連接,這導致傳統健康險主要在“保健康人”,這已經不能適應慢性病人群日益增長的新需求,帶病體保險新賽道中,及時干預用戶健康風險的健康管理平臺成為關鍵角色。
2020年,中國太保聯合紅杉中國設立了上海杉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公司發布醫療健康服務品牌“太醫管家”,日前,太醫管家完成9.2億元戰略輪融資,由新進投資方上海國際資管、三井住友海上聯合投資,原股東中國太保、紅杉中國繼續追加投資完成。
以“家庭醫生+管理式醫療”為基點,太醫管家已惠及超900萬用戶,正在加速構建健康管理、保險產品、就醫服務三位一體的醫療健康生態圈。
曾履職于寶潔、微軟、阿斯利康的“行業老兵”徐晶任CEO,成為太醫管家的“執導筒”者,訂立了“讓每個人健康生活”的企業愿景。
她表示,“市場上現有健康險的特征是保得窄、保得淺,保得窄是說專注于健康人群,保得淺是說只保疾病治療階段,不保之前的早篩和之后的康復。保險保健康人群,醫療藥企治療已得病人群,怎么在帶病人群和健康人群之間構架橋梁,是最難的,這也是太醫管家誕生的條件之一。”
太醫管家要做的正是憑借其醫療服務的專業能力、科技的標化能力,為帶病體保險的創新推出,提供前期依據和后期保障。
徐晶最初在阿斯利康擔任信息技術部副總裁職位,后經多次職位調整后任職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數字化與商業創新部負責人,建立上下游生態圈,全面負責以數字化推動企業商業模式、運營體系、管理體系的優化、創新、改革與轉型。
CIO出身的徐晶認為,“CIO的工作是基于一個產業做信息化、科技化,這個過程當中,CIO們對科技和產業結合的理解最深,沒有人能超越。CIO如果進到一個行業里,經常會帶來一些顛覆性的改變。”
對話人:
萬寧?「鈦媒體集團聯合創始人、ITValue發起理事、鈦媒體研究院院長」
徐晶?「太醫管家CEO」
01
通過數據轉化,平衡行業矛盾
鈦媒體:太醫管家是在什么條件下誕生的?
徐晶:太醫管家的誕生有著必然性,也有多個混合因素。
整個中國醫療市場支付現狀是國家醫保支付占48%,個人支付占45%,而商業保險只占7%,對比國外成熟市場,國內的個人支付比例過高,商業保險支付比例過低。對大眾而言,不論是門診還是住院,相當比例的自付費用沒有被保險覆蓋。
保險保健康人,醫療藥企治療帶病人,怎么在帶病人群和健康人群之間構架橋梁,是最難的,這是太醫管家誕生的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是保險公司有了很強烈的意愿,在投入和啟用健康管理方面達成了共識,要么保險公司自己孵化健康管理平臺,要么從第三方采購健康管理平臺。規模比較大的保險企業有足夠大的業務量,大多會選擇自己孵化。
深入了解保險行業就會知道,保險的保單跟客戶的接觸點和粘性有限,分布在買保險和理賠兩個時間點,中間的過程,保險公司跟客戶之間沒有接觸。如何在這期間仍然黏住客戶,做好客戶服務,對保險公司來說是具有挑戰的,而健康管理平臺可以成為粘性工具。
鈦媒體:帶病體人群有著巨大的保險需求,保險公司也十分重視這一賽道,太醫管家在其中發揮什么能力?
徐晶:我們有三個核心的能力——第一是對醫療本質或對專病治療路徑有認知能力,第二是將醫療服務標準化和產品化的能力,第三是與保險公司做聯合開發健康險產品的能力。
第一個能力,帶病體保險是一個交叉領域,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太醫管家建立的團隊具備對醫療的基本認知,有跟醫療專家打交道的經驗,能夠和醫療專家在一個疾病領域當中達成患者治療路徑的共識,形成團隊自己對專病的深度醫療認知,而且我們能把這種醫療認知轉換成計算機可理解的語言。
第二個能力,傳統醫療靠人來完成服務過程,不同的醫生其診療過程有流派之分和認知差異,這種差異性很難標準化,因此難以產生標準化的保險產品并進行定價。太醫管家的核心能力在于,在對醫療的認知基礎上通過提煉等手段把診療過程標準化,按照產品化和標準化的思路對醫療服務做全盤考量。
第三個能力,對保險精算假設和在保邏輯的認知,以及對保險產品開發全過程的認知,是我們能賦能保險產品的前提,如果保險產品開發和保險服務供應分離,健康管理公司僅想著在產品推出后提供服務,那么這個產品在創新性上很難有突破。
鈦媒體:在具體參與健康險產品聯合開發的過程中,太醫管家是如何利用數字化能力的?
徐晶:第一是對數據的使用、轉換,把專業的醫療數據轉換成普適的消費性數據,第二是在轉換后的數據里定位精算模型中需要的假設驗證數據,第三是將數據應用在不同維度的使用場景。
數據在健康管理過程中的作用機制是先將數據標準化,再建構數據模型,進而產生標準化產品。但健康管理平臺還要面向終端用戶提供服務,那我們的標準化的數據模型就要結合用戶的個人數據將其匹配到不同群體,并形成分層數據,最終落實到分層的用戶服務上。
整體是從個體的單一的數據匯總抽離為總數據模型,再根據模型拆分為細分人群的分層模型,讓用戶感受到的是個性化的服務,但我們服務的過程是按群體標準化切分出的服務標準,這就解決了個性化服務和規模化供給之間的矛盾。
鈦媒體:在日益數字化的時代,這種從個性化數據抽離出標準模型,再通過模型開發產品,又通過模型完成個性化的服務,會是未來很多行業轉型或創新的“必由之路”嗎?
徐晶:這個“必由之路”我會把它先圈定在服務行業。因為服務行業的最大特征是提供個性化服務,但產品型公司提供的是標準化產品。這種方式將服務的個性化和產品的標準化統一到了一條邏輯鏈上并找到了平衡點。
如果單純依據個體去提供服務,成本和效率的優化空間很窄,因此要做分層的個性化服務,解決供給效益和需求個性化之間的矛盾。就像一個支點,左邊是個性化服務需求,右邊是供給的效率,一直以來,沒法跨越這個點,是行業最大的痛點。
02
數字化已成健康管理平臺“發動機”
鈦媒體:太醫管家已經往前一步推出了產品,此前參與了肺結節帶病體保險肺康寶·肺部惡性腫瘤醫療保險的聯合開發,往后走,健康管理的部分扮演什么角色?
徐晶:我們公司的內核服務靠家庭醫生來完成。家庭醫生有個很重要的點是管醫療之外要管健康,這是圍繞醫療展開的更大范疇的服務,具體來說涉及帶病人群的管理,以前沒有這種定期管理,去指導他們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因素的重要性不亞于吃藥,所以需要一個具備醫療內核的團隊,能把服務延伸到健康領域。太醫管家7×24小時家庭醫生服務非常適合做帶病體的長期管理。
太醫管家主打鏈接線上、線下的醫療服務,線上通過全科家庭醫生對疾病做復診,線下鏈接醫療服務的場景,比如體檢。
鈦媒體:醫療領域的割裂一直存在,現有醫療服務是將個人“切割”的,疾病信息在醫院,與健康管理完全脫離。面對這種現狀,太醫管家是否可以用數字化手段串聯健康管理到醫療服務的全鏈條?
徐晶: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比如面對肺結節人群,我們會有數字檔案服務,沉淀相關的風險數據,為他們做長期健康管理。
2023年5月,基于家庭醫生線上服務,太醫管家推出了數字檔案服務。這讓我們掌握了用戶的生命指征,能快速識別并快速判斷風險狀態。這也是一種對數字技術手段的應用,讓平臺能基于數據標準化主動對人群進行管理,給他們定期提醒。
這一鏈條上的每個環節單拎出來都是整個行業正在探索的方向,只不過通過肺康寶這款產品,我們成功做了一次信息和技術的串聯。我相信所有技術手段串聯后都要落地到場景中,一旦能夠定義場景,我們就可以定義產品。
鈦媒體:用數字化手段將健康管理的各種數據積累建檔后,再回到醫療服務,通過有效的健康管理,減少疾病的發生或進展,是太醫管家“讓每個人健康生活”的企業愿景實現的主要途徑?
徐晶:疾病治療過程中,藥物所占的比例不足一半。以糖尿病治療為例,“五駕馬車”治療方法中,藥物治療只占其一。
我們的調研數據顯示,對于糖尿病患者,一年內能跟醫生說多少話,或者見幾次醫生,都能對患者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病情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醫生也不光是治療醫生,還有營養師、心理醫生等,都能對患者生活習慣提出改進。
其實除了重大惡性疾病外,很多慢性病都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
太醫管家這類健康管理平臺要做的是面向普通人提供服務,而數字化科技能力的巨大驅動力在于能讓這件事普適化。我們追求的“讓每個人健康生活”,本質是要延長人的有質量的生命長度。
鈦媒體:全環節的數字化科技能力的使用,如何能實現平衡或降低個體在醫療服務上的支付成本?
徐晶:醫療和健康的平衡,是國家要解決的長久問題,也是健康管理平臺存在的意義。
國家提倡的“治未病”是極具前瞻性的,不是出于本源的改變,而是要把精力投入到健康管理,讓人更專注于健康的狀態,也提高了人的生活品質。
健康管理平臺的最終目的是做風險減量,通過識別風險并做人群分層后,讓一個人的健康風險可量化,通過普適的干預手段,讓每個人都愿意參與到自我健康管理中來。風險分層后就會決定你投入什么資源,而不是“混合投入”。
03
數字化技術在健康領域的應用前景展望
鈦媒體:回到大健康的場景,數字化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帶來哪些可能的變革?
徐晶:如果聚焦整個行業,最大價值在新藥研發。因為現在的治療手段中,藥還是核心,在新藥的研發、對基因密碼的破解以及新藥實驗途徑中,科技會起到顛覆性的作用。
如果撇開根本性的問題,聚焦在最新的變革上,我認為科技手段在及時反饋上的優勢,會率先在血糖監測技術等專業化場景上有所突破。
糖尿病是代謝性疾病,“五駕馬車”中,除藥物治療外,還需牢記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病情監控、教育與心理治療。以飲食治療為例,調整飲食結構的前提是及時反饋,及時反饋要求構建一套個人的數據體系,包括吃什么、吃多大量、怎么吃、烹飪過程等等,這些都會決定糖代謝結果。
新技術一旦實現實時血糖數據的捕捉,進而形成個人模型,就能直接反饋給個人如何吃、吃什么、吃的順序等等,個人通過這個模型導出結果,就會大大降低對藥物的依賴。
鈦媒體:現在的數字化環境使我們能夠把以前不容易去定義或梳理的場景,變得能夠定義或梳理,怎么看待這個新的機會?
徐晶:我覺得數字化本身技術的進程所帶來的顛覆性過程,完全是靠場景化來實現的。舉個例子,比如說電車這個領域的“殺出重圍”絕對是跟電池技術的成熟密不可分的。
產業的發展進程就是技術獲得突破后在某個場景下實現落地的過程。如果把技術突破當成底層建筑,場景化就是在現實當中把它實現的過程。
一個通識性的道理是,任何一個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還原到底層架構都是科技進步的過程。
04
從技術性角色到領航人身份的轉換
鈦媒體:你作為一個技術性角色進入到一個業務場景,這一背景為你定義場景、理解技術到推出一個產品,有什么價值?
徐晶:思維方式起了關鍵作用。技術出身的人有幾個特點,第一點是長期在端到端的信息流里工作,對業務有全局觀認知,我們這批人比做業務的人更了解業務的本質。
第二點是邏輯思維能力,體現的是如何拎主線、砍枝節的過程。科技出身的人天然具備了將服務產品化的特質,我們在IT領域鍛煉出來的需求調研、需求分析、需求提煉,最后要通過方案解決需求,整個過程跟現在的產品化過程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第三點是與人的溝通能力,每一個在CIO位置上的人,上接老板的戰略,橫向鏈接各個業務板塊的協同;下達一個系統在執行過程當中怎么最大化發揮效能。因此CIO具備上下溝通、左右協同的能力。
鈦媒體:從CIO到CEO,怎么做角色轉換?
徐晶:CIO群體具備抽象思考、尋找事物本質的能力,因為在IT領域,建模的過程就是抽象和提煉的過程。一個公司的戰略也是從細節中抽離出來,進而作模型化、概念化,是不斷砍枝節、尋找本源的過程,在這一點上,CIO出身的人具備無以復加的優勢。
而CEO要具備極強的戰略思考能力,戰略是第一位。花了大量時間在戰略思考和模型提煉上,這與我之前在阿斯利康做創新生態圈也有關聯,創新生態圈會接觸大量的企業,會看本質、看核心業務邏輯。
鈦媒體:在高度數字化的時代,一批技術性的人具備了上述特質外,就一定具備了成為CEO的條件了嗎?
徐晶:第一,有團結團隊的核心能力;第二,要在業務邏輯下面看財務數據;第三,IT出身的人邏輯思維能力強,但在企業的經營的過程當中,其實要允許灰度的存在。
我認為CEO需要通過實現用戶價值來實現股東價值,要有可持續的增長思維,跟戰略結合在一起,把業務做出來。
鈦媒體:去年,鈦媒體與ITValue在海南三亞主辦的2023 ITValue Summit數字價值年會上,幾十名險企、平臺方、醫療機構及相關專家聚在一起,共同就商業健康險的路徑探索、數據獲取、人群拓展等問題展開討論。在你看來,這對于行業的發展有何助益?
徐晶:一個行業的改變,在于行業里很多關鍵崗位上人的認知的改變,一個一把手的認知決定了企業能推動到什么程度,一個行業里的一群一把手的認知到什么程度,決定了這個行業能前走到什么程度。去年鈦媒體年會有個很大的價值就是,可以不斷幫助這一群人在各自的成功點上尋找共性、互相激發,共同提高認知。
*溫馨提示:喜歡ITValue公眾號的小伙伴注意啦!根據公眾號推送新規,請將ITValue設為“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消息,已設置的小伙伴還需要重新設置“星標”哦
我知道你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