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企業快速發展、智能化運營過程中,企業設備管理是保障生產連續性和效率的核心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許多企業在設備管理內容流程方面仍然使用傳統管理辦法,這不僅影響了生產效率,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那么,設備管理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傳統管理流程下存在哪些弊端?設備管理系統又如何提升效率和質量呢?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探討。
一、設備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設備管理其實就是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設備管理包括設備的選擇、采購、安裝、調試、使用、維護、更新到報廢等內容的全過程。詳細來說,設備管理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設備規劃與選購:根據企業生產實際需求和預算,進行設備采買規劃,選擇合適的設備型號和供應商,進行采購。
2、設備安裝與調試:新設備到后,需要對設備進行安裝和調試,確保設備能夠正常運行,滿足生產要求。
3、設備使用與操作: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確保他們能夠熟練掌握設備的操作技能,提高設備使用效率。
4、設備維護與保養: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減少設備故障率。
5、設備維修與更新:當設備出現故障時,及時進行維修;當設備性能落后或無法滿足生產需求時,進行更新換代。
6、設備報廢與處理:對于無法修復或無法滿足生產最低要求的設備,進行報廢處理,同時做好新設備的選購準備。
二、傳統設備管理內容中存在哪些弊端!
信息不對稱:傳統設備管理內容中,設備信息往往分散在各個部門,導致設備信息不對稱,難以形成統一的設備管理內容模式。
響應速度慢:當設備出現故障時,傳統設備管理流程中需要人工層層上報,響應速度慢,影響設備生產進度。
維護成本高:由于對設備缺乏有效的預防性和預測性維護策略,設備往往在出現故障后才進行維修,增加了設備維護成本。
數據不準確:手工紙質記錄的設備數據容易出錯,且數據更新不及時,數據統計整理麻煩,導致設備管理決策基于錯誤的信息進行。
資源浪費:無法準確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態和使用情況,可能導致設備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三、設備管理系統帶來的效率與質量提升
設備電子臺賬: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對企業所有的設備批量導入并建立電子化設備信息,并生成設備管理臺賬,方便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隨時對設備信息進行查詢。
一碼一物: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對所有錄入的設備生成設備專屬二維碼,此二維碼就好比設備身份證,可以通過掃描設備二維碼進行設備故障報修,并且可以看到此設備以往的運行及維修情況。
設備運行狀態: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對錄入的所有設備運營狀態進行線上時時監管,包括設備運行異常、設備過保運行、設備停機檢修等狀態,實時更新顯示。
設備巡檢維護:設備管理系統可以依據設備運行狀態,為設備定制巡檢計劃,且到期提醒技術人員執行巡檢計劃,及時發現設備存在的潛在問題。
設備故障報修:設備管理系統支持線上掃描設備二維碼進行故障報修,系統會自動派單,并且整個維修過程可以通過系統實時查看,透明化監管。
設備過保提醒:設備管理系統支持對每臺設備進行過保時間提醒,在設備到期時,系統會自動提醒設備管理人員。
設備報廢:設備管理系統支持對每臺設備進行一鍵報廢處理,并且生成設備報廢記錄,數據可追溯。
引入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從集中化管理、快速響應、預防性維護、數據準確性、資源優化、延長設備壽命和提升員工效率等多個方面提升設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應積極擁抱新技術,利用設備管理系統推動設備管理模式的創新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