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感成像中,“3景城市影像”和“5景城市影像”中的“景”是遙感數據的基本單位,通常指一次成像過程中獲取的獨立遙感影像塊。這一概念的具體含義需結合技術背景和應用場景理解:
一、“景”的技術定義
-
單次成像的獨立覆蓋區域
遙感平臺(如衛星、飛機)在特定時間和位置對地面進行掃描或拍攝時,傳感器會生成一個完整的影像塊,稱為“一景”。例如,Landsat衛星的一景影像覆蓋約185×185公里的區域,而MODIS影像的一景可覆蓋更大范圍。不同傳感器的景大小和分辨率差異較大,例如SAR影像的景可能更小(如3米分辨率),而光學影像的景可能更大。 -
多視角影像的組合
對于立體衛星(如用于三維重建的衛星),“景”可能包含同一區域的多個視角影像。例如,立體衛星在一次軌道運行中對同一地面拍攝前視、下視、后視三張影像,這三張影像組合成“一景”,用于構建立體模型。這種情況下,“3景城市影像”可能指三個不同時間或不同角度的立體影像組。 -
拼接與覆蓋的基本單元
當目標區域超出單景影像的覆蓋范圍時,需通過多景影像拼接形成完整圖幅。例如,貴州省自然資源廳2025年4月獲取的1532景遙感影像中,多景影像通過拼接覆蓋全省。因此,“3景城市影像”可能指拼接城市范圍所需的三個獨立影像塊。
二、“景”的應用場景
-
空間覆蓋與數據整合
城市范圍較大時,單景影像無法完整覆蓋,需多景拼接。例如,某城市可能需要3景Landsat影像才能完全覆蓋,此時“3景城市影像”指這三個拼接后的影像塊。拼接時需進行幾何校正和輻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