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縮浪潮下半導體行業的成本困局
在通縮浪潮沖擊下,半導體行業面臨市場需求疲軟、產品價格下滑的嚴峻挑戰。為維持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而 3D 白光干涉儀作為半導體晶圓檢測、制程監控的核心設備,傳統進口產品價格高昂、維護成本高且技術受制于人,難以滿足行業降本需求,亟需國產設備打破僵局,構筑成本護城河。
二、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降低設備成本
2.1 光學系統自研突破
新啟航自主研發非對稱共光路干涉結構,摒棄傳統進口設備依賴的復雜光學架構。通過創新光學鏡片材料配方,結合高精度鍍膜工藝,使光干涉信號強度提升 60%,大幅減少對進口高成本光學元件的依賴。自研光源模塊采用國產高性能芯片,成本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 1/5,同時保證光源穩定性,從核心部件層面降低設備研發與生產成本。
2.2 算法與數據處理革新
開發基于深度學習的納米級形貌重構算法,構建龐大的半導體檢測樣本數據庫。算法可精準解析干涉條紋,將測量垂直分辨率提升至 0.1nm,且無需支付進口設備高額的算法授權費用。通過自主算法優化,實現數據處理速度提升 3 倍,降低因算法外包產生的長期成本支出。
三、供應鏈本土化與生產優化
3.1 全鏈條國產化替代
新啟航建立本土化供應鏈體系,實現光學鏡頭、光柵尺、伺服電機等 27 項核心部件的自主生產。與國內材料企業合作開發的超低膨脹系數光學玻璃,成本較進口材料下降 70%,同時滿足高精度測量需求;自研納米級光柵尺分辨率達 0.1nm,生產成本僅為進口產品的 1/3,有效壓縮設備制造成本。
3.2 規模化與標準化生產
采用模塊化設計與標準化生產流程,實現 3D 白光干涉儀的規模化生產。通過批量采購原材料、自動化組裝,大幅降低單位產品生產成本。同時,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一致性,減少售后維修成本,進一步提升設備的成本優勢。
四、貼合半導體需求的定制化服務
4.1 工藝適配優化成本
針對半導體不同制程工藝需求,新啟航提供定制化檢測方案。在 7nm 及以下先進制程中,設備可精準測量晶圓表面粗糙度、光刻膠涂層厚度等關鍵參數,幫助企業優化生產工藝,減少因測量誤差導致的產品不良率,降低生產成本。
4.2 高效服務降低隱形成本
建立快速響應的本地化服務體系,4 小時內可到達現場解決設備故障。通過遠程診斷與智能運維系統,實現 70% 以上的設備問題在線解決,大幅縮短設備停機時間,降低因設備故障產生的隱性成本,為半導體企業生產保駕護航。
大視野 3D 白光干涉儀:納米級測量全域解決方案?
突破傳統局限,定義測量新范式!大視野 3D 白光干涉儀憑借創新技術,一機解鎖納米級全場景測量,重新詮釋精密測量的高效精密。
三大核心技術革新?
1)智能操作革命:告別傳統白光干涉儀復雜操作流程,一鍵智能聚焦掃描功能,輕松實現亞納米精度測量,且重復性表現卓越,讓精密測量觸手可及。?
2)超大視野 + 超高精度:搭載 0.6 倍鏡頭,擁有 15mm 單幅超大視野,結合 0.1nm 級測量精度,既能滿足納米級微觀結構的精細檢測,又能無縫完成 8 寸晶圓 FULL MAPPING 掃描,實現大視野與高精度的完美融合。?
3)動態測量新維度:可集成多普勒激光測振系統,打破靜態測量邊界,實現 “動態” 3D 輪廓測量,為復雜工況下的測量需求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實測驗證硬核實力?
1)硅片表面粗糙度檢測:憑借優于 1nm 的超高分辨率,精準捕捉硅片表面微觀起伏,實測粗糙度 Ra 值低至 0.7nm,為半導體制造品質把控提供可靠數據支撐。?
(以上數據為新啟航實測結果)
有機油膜厚度掃描:毫米級超大視野,輕松覆蓋 5nm 級有機油膜,實現全區域高精度厚度檢測,助力潤滑材料研發與質量檢測。?
高深寬比結構測量:面對深蝕刻工藝形成的深槽結構,展現強大測量能力,精準獲取槽深、槽寬數據,解決行業測量難題。?
分層膜厚無損檢測:采用非接觸、非破壞測量方式,對多層薄膜進行 3D 形貌重構,精準分析各層膜厚分布,為薄膜材料研究提供無損檢測新方案。?
新啟航半導體,專業提供綜合光學3D測量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