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盤劃分
1.1 了解磁盤
硬盤的接口類型
接口類型 | 發展方向 | 應用場景 |
---|---|---|
IDE | SATA I/II/III | 個人PC機 |
SCSI | SAS | 服務器上 |
磁盤命名規則
OS | IDE(并口) | SATA(串口) | SCSI |
---|---|---|---|
RHEL5 | /dev/hda | /dev/sda | /dev/sda |
RHEL6 | /dev/sda | /dev/sda | /dev/sda |
RHEL7 | /dev/sda | /dev/sda | /dev/sda |
1.2?磁盤劃分
磁盤劃分思路
-
進入分區表,使用fdisk新建分區
-
更新分區表(刷新分區表)
-
格式化分區 → 創建文件系統
-
掛載使用 → mount【開機自動掛載】
fdisk分區常用命令
lsblk:查看系統中的塊設備及其掛載情況。
df -h:查看正在掛載的設備情況。
fdisk -l:查看當前系統的所有設備分區情況。
添加新的磁盤用來實驗
最后點擊完成就行
1.3 主分區與擴展分區
主分區(Primary Partition)
主分區是可以直接用于安裝操作系統、存儲數據的分區。在MBR分區表中,一塊硬盤最多可以創建4個主分區。
主分區的特點:
-
可以直接格式化并使用
-
可以設置為活動分區(引導分區)
-
在MBR分區表中最多只能有4個
-
每個主分區在分區表中占用一個分區表項(16字節)
擴展分區(Extended Partition)
擴展分區是一種特殊的主分區,它本身不能直接使用,而是作為一個"容器",可以在其中創建多個邏輯分區。
在MBR分區表中,一塊硬盤最多只能有一個擴展分區。
擴展分區的特點:
-
不能直接格式化和使用
-
一塊硬盤最多只能有一個擴展分區
-
擴展分區也占用一個主分區的位置(MBR分區表項)
-
擴展分區的主要目的是突破4個分區的限制
邏輯分區(Logical Partition)
邏輯分區是在擴展分區內部創建的分區,可以直接格式化并使用。
邏輯分區的特點:
-
只能在擴展分區內創建
-
數量理論上沒有限制(Linux系統通常限制為63個)
-
編號從5開始(如/dev/sda5, /dev/sda6)
-
可以像主分區一樣格式化和使用
命令 | 功能描述 |
---|---|
m | 顯示命令菜單 |
p | 打印分區表 |
n | 創建新分區 |
d | 刪除分區 |
l | 列出所有已知的分區類型 |
t | 更改分區類型(系統ID) |
v | 驗證分區表 |
w | 寫入分區表并退出 |
q | 不保存退出 |
1.4?使用fdisk分區工具
fdisk命令詳解
fdisk是Linux系統中最常用的磁盤分區工具之一,它提供了一種交互式的方式來管理磁盤分區。
fdisk主要用于創建、刪除、調整和查看磁盤分區。
fdisk工具的啟動
# 查看所有磁盤及其分區
fdisk -l# 操作指定磁盤(例如/dev/sdb)
fdisk /dev/sdb
fdisk交互式命令
啟動fdisk工具后,會進入交互式命令模式,常用命令如下:
1.5?分區格式化
文件系統介紹
在創建完分區后,需要對分區進行格式化,也就是創建文件系統。
文件系統決定了操作系統如何在分區上組織和管理文件數據。
Linux常見文件系統類型
文件系統 | 特點 | 適用場景 |
---|---|---|
ext2 | 不支持日志功能,適合小分區或閃存設備 | U盤、SD卡等 |
ext3 | 支持日志功能,可從ext2升級而來 | 通用存儲 |
ext4 | ext3的改進版,支持更大文件和分區,性能更好 | 現代Linux系統主要選擇 |
xfs | 高性能日志文件系統,支持大容量存儲 | RHEL7/CentOS7默認文件系統 |
btrfs | 新型寫時復制文件系統,支持快照、校驗和等 | 高級存儲需求 |
swap | 交換分區,用作虛擬內存 | 系統交換分區 |
mkfs命令詳解
mkfs
命令用于在分區上創建新的文件系統,它實際上是一個前端程序,會根據指定的文件系統類型調用對應的格式化工具。
基本語法
mkfs [-t 文件系統類型] [選項] 設備
格式化為ext4文件系統
# 基本格式化
mkfs.ext4 /dev/sdb1# 等同于
mkfs -t ext4 /dev/sdb1
掛載格式化后的分區
格式化完成后,需要掛載文件系統才能使用:
# 創建掛載點
mkdir -p /mnt/data# 臨時掛載
mount /dev/sdb1 /mnt/data# 查看掛載情況
df -h /mnt/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