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PPT】使用ChatGPT+Overleaf自動生成學術論文PPT演示文稿
- 文章摘要:
- 使用ChatGPT+Beamer自動生成學術論文PPT演示文稿
- ??Beamer??是什么
- Overleaf編輯工具
- ChatGPT生成Beamer Latex代碼
- 論文獲取
- prompt設計
- 生成結果
文章摘要:
本文介紹了一種高效利用 ChatGPT + Beamer + LaTeX 自動生成學術論文PPT演示文稿的方法,無需手動編寫PPT內容,10分鐘內即可完成專業排版。
核心流程
-
工具簡介
? Beamer:LaTeX的演示文稿文檔類,支持數學公式、分步動畫和學術主題模板。? Overleaf:云端LaTeX協作平臺,提供實時編譯和豐富模板庫。
-
操作步驟
? 論文獲取:從arXiv下載論文源碼(如BIRD論文),提取.tex
文件與圖片資源。? ChatGPT生成代碼:通過定制化Prompt(包含結構、格式、圖片路徑等要求)生成Beamer代碼。
? Overleaf編譯:上傳生成的LaTeX代碼與圖片,一鍵生成PDF格式PPT。
-
效果展示
? 生成的PPT包含標題頁、研究背景、方法、實驗等完整章節(如圖),排版簡潔專業。
優勢與適用場景
? 效率提升:自動化生成,避免重復排版工作。
? 學術友好:完美支持公式、算法和參考文獻引用。
? 適用對象:學生、研究人員需快速制作學術匯報或會議演示文稿。
關鍵詞:LaTeX Beamer、ChatGPT、Overleaf、學術PPT、自動化生成
(注:實際生成需調整Prompt細節并驗證圖片路徑,部分內容需人工優化。)
使用ChatGPT+Beamer自動生成學術論文PPT演示文稿
不用手寫PPT一個字,就能得到下面這樣的PPT,10分鐘以內即可完成,心動不心動?
??Beamer??是什么
Beamer?? 是 LaTeX 中用于創建演示文稿(幻燈片)的一個文檔類(document class),以其簡潔、專業和高度可定制的特點廣受學術界和技術領域的歡迎。以下是關于 Beamer 的詳細介紹:
??1. 基本概念??
- ??用途??:用于制作學術報告、技術演講、課程講義等演示文稿,支持數學公式、代碼高亮、圖表等科技文檔常見元素。
- ??特點??:
- 基于 LaTeX,排版精美,兼容數學符號和復雜排版。
- 主題(Themes)和顏色方案(Color Themes)豐富,可一鍵切換外觀。
- 支持分步顯示(Overlays),逐步揭示內容(如逐條顯示列表項)。
- 生成 PDF 文件,兼容性強,無需依賴 PowerPoint 等軟件。
Overleaf編輯工具
Overleaf:https://www.overleaf.com/?? 是一個基于云端的 ??LaTeX 協作編輯平臺??,旨在簡化學術論文、技術報告、演示文稿(如 Beamer)等文檔的編寫和排版流程。它集成了 LaTeX 編譯器、實時預覽、版本控制和多人協作功能,尤其適合學生、研究人員和團隊使用。
ChatGPT生成Beamer Latex代碼
論文獲取
以論文:BIRD: A Trustworthy Bayesian Inference Framework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為例,進入arxiv網頁,獲取對應的tex源碼
下載后解壓
把我們想要的tex和png獲取下來(有的論文可能只有一個主要的tex文件存儲論文內容):
在overleaf中創建項目,在自定義的圖片目錄存儲對應的論文圖片(需要我們上傳)
然后把論文的tex源碼上傳至ChatGPT
使用的prompt如下:
prompt設計
請根據以下給定的TeX源文本內容,生成一個完整的中文版PPT介紹,使用LaTeX Beamer實現。
具體要求如下,圖片在目錄{your figs directory}:??內容結構??
PPT必須包含以下章節(按順序排列),每個章節需有明確的標題和內容:
動機(研究背景與問題陳述)
相關工作(領域現狀與挑戰)
方法(核心技術框架)【需要重點介紹方法內容,方法的每個部分要單獨列一頁進行介紹】
創新點(與現有工作的差異化)
實驗方法(實驗設計與流程)
實驗設置(數據集、參數、環境等)
實驗結果(主實驗結果與對比分析)
消融實驗(關鍵模塊的作用驗證)
不足之處(當前方法的局限性)
未來研究(改進方向或潛在應用)
??格式要求??
使用Beamer的Berlin主題(或其他適合學術演示的主題),配色簡潔。
每頁內容需簡潔,避免大段文字,使用itemize或block環境分點陳述。
標題頁包含論文標題、作者、機構、日期。
關鍵術語或數學符號用\alert{}高亮。
??圖片與表格處理??
所有圖片路徑默認在figs/文件夾下,引用時使用相對路徑(如figs/architecture.pdf)。
圖片需自動適配寬度(例如\includegraphics[width=0.8\textwidth]{...}),并添加標題和標簽(\caption和\label)。
實驗結果表格需從源文本中提取,使用tabular或booktabs環境排版,并標注引用來源(例如“如表\ref{tab:results}所示”)。
??代碼生成要求??
生成的LaTeX代碼必須完整,可直接編譯(包含\documentclass、\begin{document}等必要結構)。
在代碼注釋中標注每個章節對應的源文本位置(例如% 對應源文本Section 3.2)。
若源文本中有數學公式,需保留并正確轉換為LaTeX語法(如$y=f(x)$)。
??其他說明??
圖片內容要從tex文件中讀取,直接使用源名稱,不要任意修改,圖片引用使用真實圖片名,不得偽造;
表格內容優先從源文檔中提取真實數據
如果源文本較長,允許對內容進行概括,但核心方法、實驗數據和結論必須保留。
為增強可讀性,可添加過渡頁(例如“本節將介紹實驗部分”)。
生成結果
在生成代碼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進行對應調整即可,最后生成的latex編譯結果如下:
質量還是不錯的,就是內容可能不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