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基于“GMT: Guided Mask Transformer for Leaf Instance Segmentation”進行代碼復現,可按照以下步驟利用Python實現:
- 環境配置
- 克隆倉庫:在終端中使用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vios-s/gmt-leaf-ins-seg.git
命令,將項目代碼克隆到本地。 - 創建虛擬環境(可選但推薦):使用
conda
或venv
創建虛擬環境,例如conda create -n gmt_env python=3.8
,激活環境conda activate gmt_env
。 - 安裝依賴:進入克隆的項目目錄,執行
conda env create -f environment.yml
,按照environment.yml
文件中的配置安裝所需的Python庫。若environment.yml
文件有問題,也可根據報錯信息手動安裝缺失的庫,常見的庫如torch
、torchvision
、transformers
等。
- 克隆倉庫:在終端中使用
- 了解代碼結構
mask2former
目錄:存放GMT模型架構相關代碼,如guide_xxx.py
文件,深入理解這些文件中定義的模型結構和功能,有助于后續的修改和調試。harmonic
目錄:get_embeddings.py
包含訓練引導函數的方法;guide_functions
文件夾存放針對不同數據集訓練好的引導函數。configs
目錄:存儲不同數據集的配置文件,根據實際使用的數據集選擇合適的配置,或根據需求進行修改。guide_train_net.py
:這是GMT訓練代碼的核心文件,負責模型訓練的主要邏輯。submission/results_in_paper
目錄:存放論文中的結果,可用于對比驗證自己復現的結果。
- 訓練模型
- 準備數據集:根據項目需求,準備相應的葉片實例分割數據集,并按照
configs
目錄下配置文件的要求組織數據格式,通常包括訓練集、驗證集和測試集。 - 修改配置:打開
configs
目錄下的配置文件,根據數據集路徑、訓練參數(如學習率、批次大小、訓練輪數等)和模型設置(如模型架構選擇)進行調整。 - 開始訓練:在終端中運行
python guide_train_net.py
命令,開始訓練模型。訓練過程中,可通過日志信息觀察訓練進度、損失值變化等情況,若出現問題,可根據報錯信息定位和解決。
- 準備數據集:根據項目需求,準備相應的葉片實例分割數據集,并按照
- 模型評估與使用
- 評估模型:訓練完成后,利用測試集評估模型性能,參考論文中使用的評估指標(如mAP、IoU等),對比自己復現的結果與
submission/results_in_paper
中的結果,評估復現效果。 - 使用模型:若對復現結果滿意,可在實際應用中使用訓練好的模型進行葉片實例分割任務,根據項目需求編寫代碼調用模型進行預測和處理。
- 評估模型:訓練完成后,利用測試集評估模型性能,參考論文中使用的評估指標(如mAP、IoU等),對比自己復現的結果與
以下為你提供一個簡單的Python代碼示例,用于加載訓練好的模型并進行葉片實例分割預測。此示例假設你已經完成了模型的訓練,并且保存了模型的權重文件。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os# 假設這里是你定義的GMT模型類,需要根據實際代碼修改
class GMTModel(torch.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GMTModel, self).__init__()# 這里簡單示例,實際需要根據模型結構實現self.conv1 = torch.nn.Conv2d(3, 64, kernel_size=3, padding=1)def forward(self, x):x = self.conv1(x)return x# 加載模型權重
def load_model(model_path):model = GMTModel()if os.path.exists(model_path):model.load_state_dict(torch.load(model_path))model.eval()print("模型加載成功")else:print("模型文件不存在")return model# 預處理圖像
def preprocess_image(image_path):image = Image.open(image_path).convert('RGB')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transforms.Resize((224, 224)),transforms.ToTensor(),transforms.Normalize(mean=[0.485, 0.456, 0.406], std=[0.229, 0.224, 0.225])])image = transform(image).unsqueeze(0)return image# 進行預測
def predict(model, image):with torch.no_grad():output = model(image)# 這里簡單示例,實際需要根據模型輸出進行后處理_, predicted = torch.max(output.data, 1)return predicted# 主函數
def main():model_path = 'path/to/your/trained_model.pth'image_path = 'path/to/your/image.jpg'model = load_model(model_path)image = preprocess_image(image_path)prediction = predict(model, image)print("預測結果:", prediction)if __name__ == "__main__":main()
代碼說明
- 模型定義:
GMTModel
類為簡單示例,你需要依據實際的模型結構對其進行修改。 - 加載模型權重:
load_model
函數會加載訓練好的模型權重,并且將模型設置為評估模式。 - 圖像預處理:
preprocess_image
函數會對輸入的圖像進行預處理,包含調整大小、轉換為張量以及歸一化操作。 - 預測:
predict
函數會使用加載好的模型對預處理后的圖像進行預測,并且返回預測結果。 - 主函數:
main
函數會調用上述函數,完成模型加載、圖像預處理和預測的整個流程。
請根據實際情況對代碼中的路徑和模型結構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