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GNS文件中,多個zone之間的鏈接數據通常通過ZoneGridConnectivity
節點處理。以下是處理步驟:
1. 確定鏈接類型
首先,明確zone之間的鏈接類型,常見的有:
- 1-to-1連接:兩個zone的邊界點一一對應。
- ** Overset網格**:zone之間有重疊區域,需通過插值傳遞數據。
- 非匹配網格:邊界點不對應,需通過插值或映射傳遞數據。
2. 使用ZoneGridConnectivity
節點
在CGNS中,ZoneGridConnectivity
節點用于描述zone之間的連接關系。每個zone的ZoneGridConnectivity
節點包含以下子節點:
- GridConnectivity_t:描述與其他zone的連接。
- GridConnectivityProperty_t:描述連接的屬性。
3. 定義1-to-1連接
對于1-to-1連接,步驟如下:
- 在
ZoneGridConnectivity
節點下創建GridConnectivity_t
節點。 - 設置
GridConnectivity_t
節點的GridLocation
為FaceCenter
或Vertex
。 - 使用
PointList
和PointListDonor
定義連接的點列表。 - 設置
Transform
描述兩個zone之間的坐標變換。
4. 定義Overset網格
對于Overset網格,步驟如下:
- 在
ZoneGridConnectivity
節點下創建GridConnectivity_t
節點。 - 設置
GridConnectivityType
為Overset
。 - 使用
PointList
定義重疊區域的點列表。 - 使用
PointListDonor
定義供體zone的點列表。
5. 定義非匹配網格
對于非匹配網格,步驟如下:
- 在
ZoneGridConnectivity
節點下創建GridConnectivity_t
節點。 - 設置
GridConnectivityType
為Abutting
或NonMatch
。 - 使用
PointList
和PointListDonor
定義連接的點列表。 - 使用
InterpolantsDonor
定義插值權重。
6. 使用CGNS庫處理鏈接數據
使用CGNS庫(如libcgns
)讀取和處理鏈接數據。以下是一個簡單示例:
#include <cgnslib.h>
#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index_file, index_base, index_zone;char connectname[33];int donor_zone;cgsize_t npnts, npnts_donor;cgsize_t pnts[100], pnts_donor[100];int transform[3];// 打開CGNS文件if (cg_open("grid.cgns", CG_MODE_READ, &index_file)) cg_error_exit();// 讀取基礎信息和zone信息index_base = 1;index_zone = 1;// 讀取ZoneGridConnectivity信息if (cg_goto(index_file, index_base, "Zone_t", index_zone, "ZoneGridConnectivity_t", 1, "end")) cg_error_exit();// 讀取GridConnectivity_t信息cg_conn_info(index_file, index_base, index_zone, 1, connectname, &donor_zone, pnts, &npnts, pnts_donor, &npnts_donor, transform);// 輸出連接信息printf("Connectivity Name: %s\n", connectname);printf("Donor Zone: %d\n", donor_zone);printf("Number of Points: %d\n", npnts);printf("Number of Donor Points: %d\n", npnts_donor);// 關閉CGNS文件cg_close(index_file);return 0;
}
7. 驗證鏈接數據
確保鏈接數據正確,驗證方法包括:
- 可視化網格和連接區域。
- 檢查連接點是否匹配。
- 運行模擬,驗證數據傳遞是否正確。
總結
處理CGNS文件中多個zone之間的鏈接數據,關鍵在于正確使用ZoneGridConnectivity
節點,并通過CGNS庫讀取和處理這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