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分類方式多樣,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分類方法及具體類型:
一、按功能目標分類
弱人工智能(ANI,Narrow AI):專注于單一任務,無自主意識,如圖像識別(人臉解鎖)、語音助手(Siri、小愛同學)、推薦系統(抖音、淘寶算法)等,當前所有商用AI均屬此類。
強人工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具備人類水平的通用認知能力,能運用已學知識完成新任務,無需人類干預,可自行解決問題,但目前還處于理論探索階段。
超級人工智能(ASI):全面超越人類智能的形態,擁有思考、推理、學習、決策能力,能夠感受情感,擁有需求、信念和欲望,目前還處于理論階段。
二、按技術方法分類
符號主義AI(Symbolic AI):基于邏輯規則和知識表示,如專家系統(如20世紀80年代醫療診斷系統MYCIN),但難以處理模糊信息。
連接主義AI(Connectionism):模擬人腦神經網絡,代表技術有深度學習(CNN圖像識別、Transformer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絡(BP反向傳播、GAN生成對抗網絡)。
行為主義AI(Behaviorism):智能源于環境交互反饋,代表技術為強化學習(AlphaGo、自動駕駛決策)。
三、按能力等級分類
感知智能:主要涉及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技術,典型應用有人臉門禁、語音轉文字。
認知智能:基于知識圖譜、推理引擎等技術,如法律咨詢AI、醫療診斷輔助。
創造智能:以生成式AI(AIGC)為代表,如AI繪畫(Midjourney)、小說創作。
四、按學習方式分類
監督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用標注數據訓練模型,實現輸入→輸出映射,常用于分類(垃圾郵件識別)、回歸(房價預測)等場景。
無監督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發現未標注數據的隱藏結構,如聚類(客戶分群)、降維(數據可視化)。
半監督/自監督學習:利用少量標注數據和大量未標注數據,適用于醫學影像分析等標注成本高的場景。
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智能體通過獎懲機制優化策略,如游戲AI(AlphaStar)、機器人控制。
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ML) 是最大的一個領域,它指的是讓計算機通過數據自動學習和改進,而無需顯式地進行編程。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強化學習 是機器學習的三種主要范式(或類型),它們定義了學習的過程和數據的組織形式。半監督/自監督學習 是介于監督和無監督學習之間的一種策略,旨在利用少量標注數據和大量未標注數據。
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 DL) 是一種實現機器學習的技術或方法,它使用被稱為“深度神經網絡”的復雜模型。它可以應用于前面提到的所有三種學習范式。
五、按應用領域分類
醫療健康:醫學影像分析、藥物分子生成等,如DeepMind AlphaFold(蛋白質預測)。
金融科技:欺詐檢測、量化交易等,如螞蟻集團風控系統。
智能制造:工業質檢、預測性維護等,如特斯拉工廠視覺檢測。
智慧城市:交通流量預測、安防監控等,如海康威視城市大腦。
六、按系統架構分類
單體AI系統:獨立模型完成任務,如單機版圖像分類軟件。
分布式AI系統:多模型協作,如自動駕駛中感知+決策+控制模塊聯動。
邊緣AI(Edge AI):本地設備端運行模型,如手機人臉解鎖、無人機避障。
云端AI:依賴云計算資源,如ChatGPT、大模型訓練。
七、按特殊類型分類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技術包括擴散模型(Stable Diffusion)、大語言模型(LLM),可輸出文本、圖像、音樂、視頻創作等內容。
具身智能(Embodied AI):AI+機器人實體,如波士頓動力Atlas,具備物理世界交互、多模態感知能力。
AI Agent(智能代理):架構為感知→規劃→行動閉環,如AutoGPT(自動執行多步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