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模型系統化學習路線
一、基礎理論筑基(1-2個月)
目標:建立大模型核心認知框架
- 核心內容:
- 深度學習基礎:神經網絡原理、CNN/RNN結構、梯度下降算法
- 大模型本質:Transformer架構(重點掌握注意力機制、位置編碼)、預訓練與微調區別
- 關鍵概念:Tokenizer分詞機制、詞嵌入技術、Prompt工程基礎(指令設計/角色設定/思維鏈)
- 實踐建議:
- 使用PyTorch/TensorFlow復現簡易Transformer
- 在Hugging Face上跑通GPT-2文本生成demo
- 資源推薦:
- 書籍:《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精讀
- 課程:斯坦福CS224n(NLP基礎)、微軟AI-For-Beginners
二、核心架構與訓練技術(2-3個月)
目標:掌握大模型開發全流程
- 關鍵技術:
- 模型架構:LLaMA/GPT類文本模型、CLIP/Stable Diffusion多模態模型
- 訓練方法:
- 全參數微調 vs 高效微調(LoRA/QLoRA降低90%顯存)
- RLHF(人類反饋強化學習)對齊技術
- 數據處理:指令數據集構建、噪聲清洗、向量數據庫應用
- 實踐項目:
- 使用QLoRA微調Llama-3模型(消費級GPU可完成)
- 構建醫療問答指令集(500條數據微調提升任務準確率)
- 工具鏈:
- 訓練監控:Weights & Biases
- 分布式加速:DeepSpeed、FlashAttention-2
三、應用開發實戰(2-3個月)
目標:構建產業級AI應用
- 主流技術棧:
- RAG(檢索增強生成):解決模型幻覺,融合企業知識庫
- Agent開發:
- LangChain/LangGraph構建任務規劃、工具調用、記憶系統
- 多Agent協作框架(如智能BI數據分析Agent)
- 多模態應用:Stable Diffusion文生圖、視頻腳本生成
- 典型項目:
- 智能辦公助手(郵件處理+會議預約)
- 電商客服Agent(訂單查詢+個性化推薦)
- 醫療知識庫問答系統(GraphRAG提升推理準確率至89%
四、優化與部署(1個月)
目標:解決工程落地瓶頸
- 性能優化:
- 推理加速:vLLM(5倍吞吐提升)、KV緩存、量化技術(GGUF 8bit)
- 成本控制:模型路由(7B小模型處理80%簡單請求)
- 部署方案:
- 云服務:AWS SageMaker/Aliyun PAI
- 邊緣設備:Docker容器化部署
- 安全與監控:
- 幻覺抑制:安全校驗層、關鍵詞過濾
- 日志系統追蹤Agent決策鏈
五、前沿拓展與領域深化
- 進階方向:
- MoE(混合專家模型)、Agent自動化(AutoGPT)、具身智能
- 行業融合:金融風控、教育智能助教、工業質檢
- 社區參與:
- 貢獻開源項目(LLaMA Factory、LangChain)
- 關注頂級會議:NeurIPS/ICML最新論文
? 零基礎友好建議
- 新手路徑:Python基礎 → Transformer可視化理解 → Prompt工程實戰 → 輕量化微調(LoRA)
- 避坑指南:
- 勿過早陷入數學推導,優先工程實現
- 選擇生產級項目(如LangChain)替代玩具Demo
優質資源整合
類型 | 推薦內容 |
---|---|
課程 | 菜菜九天集訓(全流程Agent開發)1、智慧樹《大模型全體系實戰》 |
書籍/論文 | 《State of GPT》(Karpathy)、DecryptPrompt論文總結 |
工具平臺 | Hugging Face、LangChain中文文檔、Llama.cpp本地部署 |
數據集 | Hugging Face Datasets、魔塔社區中文指令集 |
學習路線需保持動態迭代,2025年技術焦點已從單純模型調參轉向Agent+RAG+垂直微調三位一體能力。建議每階段以項目閉環驗證(如部署一個Gradio聊天界面),持續積累工業場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