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節主要介紹PDCCH處理流程概述。
? ? ? ?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主要用于傳輸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用于通知UE資源分配,調度信息、系統信息等,可指示UE(User Equipment,用戶設備)進行上行或下行數據的傳輸。PDCCH通過 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控制資源集)與搜索空間(Search Space)共同確定其用于數據接收的時頻域資源。其中:
? ? ? ? CORESET表征了PDCCH的頻域位置和時域占用的符號數量等時頻資源,PDCCH可以在CORESET上進行傳輸。CORESET中的控制區域位于每個 BWP 內(即CORESET所占RB數量小于等于BWP所占RB數量),且每個?BWP 最多可以配置3個CORESET。由于每個用戶最多可以配置4個BWP,因此,每個用戶最多可以配置12個?CORESET[38.331]。5G中CORESET分布如下圖所示。
????????由于PDCCH不再占用全部帶寬,而是通過CORESET進行資源配置,因此,搜索空間表征了PDCCH時頻資源的發送周期和符號起始位置等具體位置集合信息。????????且由于在搜索階段,UE無法知曉發給它的DCI格式、聚合等級及在PDCCH上的位置等,因此,UE須對所有可能的候選位置和所有可能的DCI格式、聚合等級組合逐一嘗試解碼。具體搜索空間的類型如下表所示。?
????????PDCCH其數據的主要處理流程為:DCI→CRC處理→POLAR編碼→速率匹配→加擾→信號調制→資源映射。其中:
- DCI:生成下行控制信息,包含調度指令如資源分配、MCS、HARQ信息等,以及DCI格式和目標UE的RNTI;(長度非固定)[38.212-7.3.1]
- CRC處理:對DCI比特序列附加?24 bit的CRC數據,并用目標的RNTI進一步加擾CRC,用于接收端驗證數據完整性;[38.212-7.3.2]
- 信道編碼:對處理后的比特數據進行Polar信道編碼,用于提升數據抗干擾能力和可靠性;[38.212-7.3.3]
- 速率匹配:通過重復或打孔等操作調整碼率,調整編碼后輸出的比特數,用于匹配物理層資源分配適配QPSK調制需求;[38.212-7.3.4]
- 加擾:利用無線幀或時隙號生成擾碼,用于進一步降低相鄰小區PDCCH的干擾;[38.311-7.3.2.3]
- 信號調制:過將二進制數據使用QPSK調制轉換為符號,用于適配無線信道傳輸;[38.311-7.3.2.4]
- 資源映射:將經過調制的符號分配到指定的時頻資源上,用于確保DCI數據在復雜無線環境中可靠、高效地傳遞至UE。[38.311-7.3.2.5]
????????PDCCH處理流程如下圖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