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卷01:
?單選題
C++
1.
在C++中,一個程序無論由多少個源程序文件組成,其中有且僅有一個主函數main().說法是否正確?
A
正確
B
錯誤
正確答案:A
官方解析:
在C++程序設計中,一個完整的程序確實有且僅有一個main函數作為程序的入口點,這是C++語言的基本規則之一。
具體原因如下:
1. main函數是程序的唯一入口點,它標志著程序執行的開始。
2. 當程序啟動時,操作系統會自動調用main函數。
3. 即使程序由多個源文件(.cpp文件)組成,在鏈接時也只能有一個main函數。
4. 如果程序中包含多個main函數,在鏈接時會產生鏈接錯誤。
補充說明:
- 雖然一個項目可以包含多個源文件,但這些源文件最終會被編譯和鏈接成一個可執行程序。
- 不同的源文件可以包含不同的函數定義,但main函數必須是唯一的。
- 在大型項目中,可以通過創建多個可執行程序(每個都有自己的main函數)來實現不同的功能模塊。
因此A選項"正確"是對的,這條規則是C++程序設計的基本要求。B選項"錯誤"不符合C++語言的基本規范。知識點:C++
題友討論(1)?
單選題
C++
2.
C++ 某基類有構造函數?A(),析構函數 ~A(),其派生類B的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分別為?B() 和?~B(),那么對于派生類 B 的構造和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構造時,先調用 A(),再調用 B(),析構時,先調用 ~A(),再調用 ~B()
B
構造時,先調用 A(),再調用 B(),析構時,先調用 ~B(),再調用 ~A()
C
構造時,先調用 B(),再調用 A(),析構時,先調用 ~A(),再調用 ~B()
D
構造時,先調用 B(),再調用 A(),析構時,先調用 ~B(),再調用 ~A()
正確答案:B
你的答案:A
官方解析:
在 C++ 中,派生類的構造和析構過程遵循特定的順序規則。B 選項正確描述了這個過程:構造時從基類到派生類,析構時從派生類到基類。
具體分析:
1. 構造順序:首先執行基類 A 的構造函數 A(),然后執行派生類 B 的構造函數 B()。這是因為派生類對象包含基類部分,必須先構造基類部分才能確保派生類的正確初始化。
2. 析構順序:與構造順序相反,先執行派生類 B 的析構函數 ~B(),再執行基類 A 的析構函數 ~A()。這種順序確保了派生類資源先被釋放,然后再釋放基類資源,避免資源泄露。
其他選項錯誤原因:
A錯誤:析構順序顛倒。若先調用基類析構函數,會導致派生類還未完全清理就失去基類支持。
C錯誤:構造順序錯誤(先派生后基類)且析構順序錯誤(先基類后派生)。這樣會導致派生類構造時缺少基類支持,析構時基類過早釋放。
D錯誤:構造順序錯誤。雖然析構順序正確,但構造時必須先有基類才能構造派生類。
這種構造和析構的順序安排是 C++ 面向對象特性的重要體現,保證了對象生命周期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知識點:C++、Java工程師、C++工程師、iOS工程師、安卓工程師、運維工程師、前端工程師、算法工程師、測試工程師、2019
題友討論(7)?
單選題
C++
C語言
3.
若x=2,y=3則x&y的結果是()
A
0
B
2
C
3
D
5
正確答案:B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位運算符 & (按位與)的運算規則。
在二進制層面上,當 x=2, y=3 時:
2 的二進制表示是: 0010
3 的二進制表示是: 0011
按位與(&)運算規則是:兩個位都為1時結果為1,否則為0。
所以 2&3 的運算過程是:
0010
0011
----
0010 = 2(十進制)
因此 x&y 的結果是 2,選項 B 正確。
分析其他選項:
A(0)錯誤:按位與運算不可能得到0,因為原始數都大于0且有重疊的1位
C(3)錯誤:結果會小于等于較小的操作數
D(5)錯誤:按位與的結果一定小于等于參與運算的任何一個數
這是一個典型的位運算考察,要求考生能夠將十進制數轉換為二進制,并正確應用按位與運算規則。知識點:C++、C語言
題友討論(8)?
單選題
C++
4.
關于函數的描述正確的是___。
A
虛函數是一個static型的函數
B
派生類的虛函數與基類的虛函數具有不同的參數個數和類型
C
虛函數是一個非成員函數
D
基類中說明了虛函數后,派生類中起對應的函數可以不必說明為虛函數?
正確答案:D
你的答案:B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了虛函數的基本概念和特性。D選項正確,因為一旦在基類中聲明了虛函數,該函數在派生類中自動成為虛函數,不需要再顯式聲明virtual關鍵字。這是C++的語言特性,目的是為了簡化代碼編寫并保持繼承關系的一致性。
分析其他選項的錯誤原因:
A錯誤:虛函數不能是static函數。static成員函數屬于類而不屬于對象,而虛函數是基于對象的動態綁定機制,兩者性質沖突。
B錯誤:派生類中的虛函數必須與基類的虛函數具有相同的參數個數和類型(返回值可以是協變的)。這是保證多態正確實現的必要條件。
C錯誤:虛函數必須是類的成員函數。非成員函數無法實現動態綁定,因為它們不屬于任何類的作用域。
補充說明:虛函數是C++實現多態的核心機制,它允許在運行時根據對象的實際類型來調用相應的函數實現。基類聲明虛函數后,所有繼承該函數的派生類函數都自動成為虛函數,這種設計簡化了代碼編寫并確保了繼承體系的一致性。知識點:C++
題友討論(7)?
單選題
C++
5.
在類Time中的析構函數可以聲明為:void ~Time(int)?。
A
正確
B
錯誤
正確答案:B
你的答案:A
官方解析:
析構函數的聲明必須嚴格遵循固定的語法規則。聲明"void ~Time(int)"是錯誤的,原因如下:
1. 析構函數的聲明語法要求:
- 析構函數名必須與類名相同,前面加上波浪號(~)
- 不能有返回值類型(包括void)
- 不能帶任何參數
- 每個類只能有一個析構函數
2. 正確的析構函數聲明應該是:
~Time()
3. "void ~Time(int)"的錯誤之處:
- 錯誤地聲明了void返回類型
- 錯誤地添加了int參數
析構函數的作用是在對象被銷毀時進行清理工作,它會自動被調用,不需要人為傳遞參數。聲明為帶參數的形式違背了析構函數的設計初衷。
因此B選項"錯誤"是正確答案,因為這種聲明方式違反了C++語言中析構函數的基本語法規則。知識點:C++
題友討論(11)?
單選題
C++
6.
對類成員訪問權限的控制,是通過設置成員的訪問控制屬性實現的,下列不是訪問控制屬性的是(????)
?A
公有類型
B
私有類型
C
保護類型
D
友元類型
正確答案:D
你的答案:B
官方解析:
在C++中,訪問控制屬性是用來控制類成員訪問權限的關鍵字。D選項"友元類型"不是一個訪問控制屬性,而是一種特殊的訪問許可機制,所以是正確答案。
分析所有選項:
A. 公有類型(public) - 是標準的訪問控制屬性,允許任何代碼訪問該成員
B. 私有類型(private) - 是標準的訪問控制屬性,只允許類內部訪問該成員
C. 保護類型(protected) - 是標準的訪問控制屬性,允許類內部和子類訪問該成員
D. 友元類型(friend) - 不是訪問控制屬性,而是一種聲明機制,用于授予其他類或函數訪問私有成員的權限
C++中的訪問控制屬性只有三種:public、private和protected。friend是一個關鍵字,用于聲明友元關系,它允許被聲明為友元的函數或類訪問當前類的私有成員,但本身并不是一個訪問控制屬性。
友元機制是C++特有的一種打破封裝的方式,它是對訪問控制的補充,而不是訪問控制屬性本身。因此D選項是正確答案。知識點:C++
題友討論(7)?
單選題
C++
7.
有以下程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oid
?One(
float
?one){cout<<
"1"
<<endl;????}
void
?Two(
float
?two){?cout<<
"2"
<<endl;?}
void
?Three(
float
?three){?cout<<
"3"
<<endl;?}
void
?main(){?
????
float
?i=1,j=2,k=3;
????
function?=?One;
????
function(i);
????
function=?Two;
????
function(j);
????
function?=?Three;
????
function(k);
}
請為橫線處選擇合適的程序使得程序的運行結果是123???(??????)?
A
void *function();
B
void *function(float);
C
void (*function)();
D
void (*function)(float);
正確答案:D
官方解析:
這道題考察了C++中函數指針的聲明和使用。D選項 void (*function)(float) 是正確的答案,因為:
1. 這是一個正確的函數指針聲明語法,表示function是一個指向返回值為void、參數為float類型的函數的指針
2. 與程序中One、Two、Three三個函數的簽名完全匹配(它們都是返回void,接受一個float參數)
3. 可以通過賦值操作(function = One等)將函數地址賦給這個函數指針
4. 可以像調用普通函數一樣使用函數指針(function(i)等)
分析其他選項:
A選項 void *function() - 這是聲明了一個返回void指針的函數,而不是函數指針
B選項 void *function(float) - 這是聲明了一個帶float參數且返回void指針的函數,而不是函數指針
C選項 void (*function)() - 這是聲明了一個指向無參數函數的函數指針,與題目中需要傳入float參數不匹配
要點提示:
1. 函數指針聲明時,*號和標識符必須用括號括起來,否則就變成了函數聲明
2. 函數指針的參數列表必須與要指向的函數的參數列表完全匹配知識點:C++、運維工程師、2019
題友討論(7)?
單選題
C++
8.
若執行下面的程序時,從鍵盤上輸入?5?,則輸出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
int
?x;
????
scanf
(
"%d"
,&x);
????
if
(x++?>?5)
????????
printf
(
"%d\n"
,x);
????
else
????????
printf
(
"%d\n"
,x--);
????
return
?0;
}
A
7
B
4
C
6
D
5
正確答案:C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了C語言中后綴運算符和程序執行流程的理解。
當輸入x=5時,程序執行過程如下:
1. x先參與條件判斷表達式 x++ > 5
2. 由于后綴++是在使用x的值之后才進行自增,所以判斷時使用的是x的原值5
3. 5 > 5 為false,所以執行else分支
4. else分支中printf("%d ",x--)語句先使用x的值(此時x已經是6,因為前面x++已經生效),然后再執行x--
5. 所以最終輸出6
因此C選項6是正確答案。
分析其他選項:
A選項7錯誤:x在整個過程中最大值為6,不可能輸出7
B選項4錯誤:x的值經過x++后變為6,不可能輸出4
D選項5錯誤:x在輸出時已經變為6,不可能輸出原值5
這個題目的關鍵是要理解:
1. 后綴++和--運算符的執行時機
2. 程序語句的執行順序
3. 變量值的實時變化過程知識點:C++
題友討論(7)?
單選題
C++
9.
采用函數重載的目的在于
A
實現共享
B
節約空間
C
提高速度
D
使用方便,提高可靠性
正確答案:D
官方解析:
函數重載是一種允許在同一個類中定義多個名稱相同但參數列表不同的函數的機制。D選項是正確的,因為函數重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更友好的使用方式,讓程序員可以用同一個函數名處理不同類型或數量的參數,從而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分析其他選項:
A錯誤:"實現共享"不是函數重載的主要目的。函數重載雖然可以復用函數名,但每個重載的函數都是獨立的實現,并不存在代碼共享。
B錯誤:"節約空間"也不是函數重載的目的。實際上,每個重載的函數都需要獨立的內存空間來存儲其代碼,可能會增加而不是節約空間。
C錯誤:"提高速度"同樣不是函數重載的目的。函數重載在編譯時就已確定調用哪個版本的函數,不會影響運行時的性能。
重載的真正價值在于通過同一個函數名提供多個不同參數版本的實現,使接口更簡單直觀,讓調用者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的版本,這提高了代碼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比如:print()函數可以重載成print(int x)、print(String s)等多個版本,使用起來更加方便靈活。知識點:C++
題友討論(11)?
單選題
C++
C語言
10.
下面程序的輸出結果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lassA?{
????
friend
?long
?fun?(ClassA?a)?{
????????
if
?(a.i?<?2)?
return
?1;
????????
return
?a.i?*?fun(ClassA(a.i-1));
????
}
public
:
????
ClassA(
long
?a)?{?i?=?a;?}
private
:
????
long
?i;
};
int
?main()?{
????
int
?sum?=?0;
????
for
?(
int
?i?=?0;?i?<?4;?i++)?{
????????
sum?+=?fun(ClassA(i));
????
}
????
cout?<<?sum;
}
?A
10
B
12
C
16
D
34
正確答案:A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了C++中的遞歸函數和類的使用。讓我們逐步分析代碼的執行過程。
程序中定義了一個ClassA類,包含一個friend函數fun。fun函數是一個遞歸函數,它的功能類似于階乘運算:當參數小于2時返回1,否則返回當前值乘以(當前值-1)的遞歸結果。
主函數中進行循環,i從0到3,每次都用i創建ClassA對象并調用fun函數,然后將結果累加到sum中。讓我們計算每次循環的結果:
當i=0時: fun(ClassA(0)) = 1
當i=1時: fun(ClassA(1)) = 1
當i=2時: fun(ClassA(2)) = 2 * fun(ClassA(1)) = 2 * 1 = 2
當i=3時: fun(ClassA(3)) = 3 * fun(ClassA(2)) = 3 * 2 = 6
最終sum = 1 + 1 + 2 + 6 = 10
所以A選項10是正確答案。
分析其他選項:
B(12)錯誤:可能是忽略了i=0和i=1時的特殊情況處理
C(16)錯誤:可能是錯誤地認為每個數都進行了完整的階乘計算
D(34)錯誤:計算過程完全偏離,沒有正確理解遞歸函數的執行邏輯
這道題目的關鍵是要理解遞歸函數的執行過程,以及當參數小于2時的特殊處理。知識點:C++、C++工程師、2019、C語言
題友討論(14)?
單選題
C++
11.
下列程序的輸出結果為:
1
2
3
4
5
6
7
8
9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void
?main()?{
????
char
*?a[]?=?{
"hello"
,?
"the"
,?
"world"
};
????
char
**?pa?=?a;
????
pa++;
????
printf(
"%s\n"
,?*pa);
}
?A
theworld
B
the
C
hello
D
hellotheword
正確答案:B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的是C++中字符串數組和指針的基本概念。
代碼中聲明了一個字符串數組 a,包含三個字符串元素:"hello"、"the"、"world"。然后用字符串指針 pa 指向數組 a 的首地址。執行 pa++ 操作后,pa 向后移動一個位置,指向了數組的第二個元素,即"the"。最后輸出 *pa,就是輸出指針 pa 指向的字符串。
因此選擇B是正確的,輸出結果為"the"。
分析其他選項:
A錯誤:"theworld"是將第二個和第三個字符串連在一起,但程序中并沒有字符串連接操作。
C錯誤:"hello"是數組的第一個元素,在pa++后已經不再指向這個位置。
D錯誤:"hellotheword"是將所有字符串連接,但程序中沒有這樣的操作,而且拼寫也不正確(word被寫成了word)。
關鍵點在于理解:
1. 字符串數組的存儲方式
2. 字符串指針的移動操作
3. 指針解引用操作的含義知識點:C++
題友討論(19)?
單選題
C++
12.
(C++部分)下列關于對象初始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定義對象的時候不能對對象進行初始化
B
定義對象之后可以顯式地調用構造函數進行初始化
C
定義對象時將自動調用構造函數進行初始化
D
在一個類中必須顯式地定義構造函數實現初始化
正確答案:C
官方解析:
C++對象初始化的規則中,定義對象時會自動調用構造函數進行初始化,這是面向對象編程中的一個重要特性。這個過程是由編譯器自動完成的,不需要程序員顯式調用。
分析各選項:
A錯誤:C++允許在定義對象時進行初始化,可以使用多種方式,如直接初始化、復制初始化等。
B錯誤:構造函數只能在對象創建時被調用,對象定義之后不能再顯式調用構造函數。如果需要重新初始化對象,應該使用賦值操作或其他成員函數。
C正確:這是C++的基本特性。當創建對象時,編譯器會自動調用相應的構造函數來完成對象的初始化工作。這個過程是強制的,不需要也不能由程序員手動觸發。
D錯誤:類可以不顯式定義構造函數。如果沒有定義任何構造函數,編譯器會自動生成一個默認構造函數。默認構造函數可以完成基本的初始化工作。
理解這一點對于正確使用C++面向對象特性非常重要,它確保了對象在使用前都處于有效狀態。知識點:C++
題友討論(13)?
單選題
C++
13.
一個全局變量tally,兩個線程并發執行(代碼段都是ThreadProc),問兩個線程都結束后,tally取值范圍為_______
1
2
3
4
5
int
tally=0;
//全局變量
??
void
ThreadProc(){
??? ?
for
(
int
i=1;i<=50;i++)
??????????
tally+=1;
}
A
[50,100]
B
[100.100]
C
[1275,2550]
D
[2550,2550]
正確答案:A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了多線程并發執行時共享變量的訪問問題。A選項[50,100]是正確的,因為:
1. 每個線程執行的ThreadProc函數都會循環50次,每次將tally加1
2. 由于兩個線程并發執行,且對共享變量tally的操作(tally+=1)不是原子操作,會產生競態條件
3.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兩個線程完全串行執行,最終結果為100
4.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由于競態條件,兩個線程的自增操作可能完全重疊,最終結果可能只有50
5. 因此最終tally的取值范圍是[50,100]
分析其他選項:
B錯誤:[100,100]表示tally一定等于100,這忽略了并發競態導致的結果不確定性
C錯誤:[1275,2550]和D錯誤:[2550,2550]給出的數值范圍明顯過大,與兩個線程各執行50次加1操作不符
這個問題也說明了在多線程編程中,如果需要確保共享變量操作的原子性,應該使用互斥鎖(mutex)或原子操作來保護臨界區,避免數據競爭帶來的不確定性。知識點:C++
題友討論(36)?
單選題
Java
C++
14.
對于同一類中的兩個方法?,?在判斷它們是不是重載方法時?,?肯定不考慮(?)
A
參數個數
B
參數類型
C
返回值類型
D
參數順序
正確答案:C
官方解析:
在判斷方法重載(Overload)時,返回值類型確實不是考慮因素。方法重載的判定只需要關注方法名稱和參數列表。
具體分析:
1. 參數個數(A選項)是判斷方法重載的重要依據。同名方法如果參數個數不同,就構成重載。例如:
void test()
void test(int a)
2. 參數類型(B選項)也是判斷方法重載的關鍵。同名方法的參數類型不同也構成重載。例如:
void test(int a)
void test(String s)
3. 返回值類型(C選項)不是判斷方法重載的依據。兩個方法如果只有返回值類型不同,其他都相同,這不構成重載,反而會導致編譯錯誤。例如:
int test(int a)
void test(int a) //編譯錯誤
4. 參數順序(D選項)同樣是判斷方法重載的依據。參數類型的順序不同也可以構成重載。例如:
void test(int a, String s)
void test(String s, int a)
所以C是正確答案,因為返回值類型對方法重載的判定沒有影響,而其他選項都是方法重載判定時需要考慮的要素。知識點:C++、Java
題友討論(75)?
單選題
C++
C語言
15.
x*=y+8等價于x=x*(y+8)。請問這句話是正確的嗎?
A
正確
B
錯誤
正確答案:A
官方解析:
x*=y+8 確實等價于 x=x*(y+8)。這涉及到編程語言中復合賦值運算符的基本規則。
讓我們通過分析來理解:
1. *=是一個復合賦值運算符,它將乘法和賦值操作結合在一起
2. 復合賦值運算符的計算規則是:先計算右邊表達式的值,然后與左邊變量進行運算,最后將結果賦值給左邊變量
3. 在這個例子中:
- y+8會先計算出一個值
- 然后用x乘以這個值
- 最終結果賦值給x
這個轉換關系在所有編程語言中都是成立的,因此A選項"正確"是對的。
實際編程中這兩種寫法的最終結果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使用復合賦值運算符(x*=y+8)的寫法更簡潔。需要注意的是,操作的優先級在這里很重要,y+8是作為一個整體參與乘法運算的。知識點:C++、C語言
題友討論(7)?
單選題
C++
16.
使用pthread庫的多線程程序編譯時需要加什么連接參數?
A
-lpthread
B
-fthis-is-varialble
C
fcond-mismatch
D
-MMD
正確答案:A
官方解析:
在使用pthread庫進行多線程編程時,需要使用-lpthread參數來鏈接pthread線程庫。這是因為:
1. pthread庫不是Linux系統默認加載的標準庫,需要在編譯時顯式指定鏈接。
2. -l參數是gcc/g++編譯器的鏈接選項,用于指定需要鏈接的庫。pthread是具體的庫名,合起來就是-lpthread。
3. 如果不加這個鏈接參數,雖然代碼可以編譯通過,但在鏈接時會報"undefined reference"的錯誤,因為找不到pthread相關的函數實現。
分析其他選項:
B: -fthis-is-varialble 是一個虛構的參數,在gcc中并不存在這個編譯選項。
C: fcond-mismatch 同樣是不存在的編譯選項。
D: -MMD 是gcc的預處理參數,用于生成依賴文件,與線程庫的鏈接無關。
在實際開發中,-lpthread是多線程程序最基本的編譯要求。編譯命令通常是:
gcc -o program program.c -lpthread
或
g++ -o program program.cpp -lpthread知識點:C++
題友討論(15)?
單選題
C++
C語言
17.
函數作用:將整型數組p中n個數據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void
increment_ints (
int
p [ ],?
int
n)
{
??
assert
(p != NULL);??
/* 確保p不為空指針 */
??
assert
(n >= 0);??
/* 確保n不為負數 */
??
while
(n)??
/* 循環n次. */
??
{
????
*p++;??????????
/* 增大p*/
????
p++, n--;??????
/* p指向下一位,n減1 */
??
}
}
以上代碼的實現有錯誤,下面哪句話的表述是正確的?
A
*p++應該改為(*p)++
B
數組的值是一個不能改變的值,所以p不能直接被修改。應該使用一個和p相關聯的指針來完成這個操作。
C
while循環的條件必須是一個布爾類型的表達式,表達式應該為n!=0.
D
p不應該定義為變長的數組,參數中不應該包含參數n。
正確答案:A
你的答案:B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了C語言中指針運算和自增運算符的優先級理解。A選項是正確的,因為在原代碼中*p++存在優先級問題。
在C語言中,后綴運算符++的優先級高于解引用運算符*,所以*p++相當于*(p++),這會導致先執行p++,再解引用p。這樣的操作順序與函數的目標(增大數組中的值)不符。正確的寫法應該是(*p)++,用括號明確優先級,使得先解引用p獲取數組元素的值,再對該值進行自增操作。
分析其他選項:
B錯誤:數組名可以作為指針使用,p是函數參數,可以在函數內部修改p的值,這不會影響原數組。
C錯誤:while(n)是完全合法的C語言表達式,當n為0時表示false,非0時表示true,不必強制寫成n!=0。
D錯誤:數組作為函數參數時傳遞的是指針,需要額外的參數n來指定數組長度,這是C語言的常見用法。參數n的存在是必要的。
正確實現應該是:
1. 使用(*p)++來增大數組元素的值
2. 然后移動指針p并減少計數器n
這樣才能正確完成給數組所有元素加1的功能。知識點:C++、C語言
題友討論(105)?
單選題
C++
C語言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void
GetMemory(
char
**p,?
int
num)
{
????
*p = (
char
*)malloc(num);
}
void
Test(
void
)
{
????
char
*str = NULL;
????
GetMemory(&str,?
100
);
????
strcpy(str,?
"hello"
);
????
printf(
"%s"
, str);
}
請問運行Test 函數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A
hello
B
空
C
出錯
正確答案:A
你的答案:未作答
官方解析:
這段代碼能夠正確執行并輸出"hello"。讓我們來分析代碼的執行過程:
1. 在 Test 函數中,首先聲明了一個字符指針 str 并初始化為 NULL。
2. 調用 GetMemory 函數時,傳入 str 的地址(&str)和大小 100。GetMemory 函數通過二級指針操作,為 str 分配了 100 字節的內存空間。這里的關鍵是通過二級指針可以修改原始指針的值。
3. malloc 函數成功分配內存后,str 就指向了這塊有效的內存空間。
4. 接著使用 strcpy 函數將字符串"hello"復制到新分配的內存空間中。
5. 最后 printf 函數打印出存儲在 str 指向的內存空間中的字符串,即"hello"。
分析其他選項:
B選項錯誤:不會輸出空字符串,因為內存分配成功后已經復制了"hello"字符串。
C選項錯誤:代碼不會出錯,因為:
- GetMemory 函數正確使用二級指針修改了原始指針的值
- malloc 成功分配了內存
- strcpy 操作的是有效的內存空間
- 內存空間足夠容納"hello"字符串
所以這段代碼是完全合法且可以正確執行的,會輸出"hello"。知識點:C++、C語言
題友討論(35)?
單選題
C++
19.
假定一個類的構造函數為A(int?aa,int?bb){a=aa--;b=a*bb;},則執行A?x(4,5);語句后,a和b的值分別為()
A
20和5
B
3和15
C
5和4
D
4和20
正確答案:D
你的答案:B
官方解析:
要搞清楚這道題目,關鍵是理解構造函數中的賦值順序和后綴自減運算符--的特點。
讓我們逐步分析構造函數 A(int aa,int bb){a=aa--;b=a*bb;}:
1. 首先執行 A x(4,5) 時,參數 aa=4, bb=5
2. 在構造函數中:
- 先執行 a=aa--
- aa-- 是后綴自減,意味著先使用aa的值(4)進行賦值,然后aa再減1
- 所以 a=4
3. 接著執行 b=a*bb
- 此時 a=4, bb=5
- 所以 b=4*5=20
4. 最終結果:
- a的值為4
- b的值為20
因此D選項(4和20)是正確答案。
分析其他選項錯誤原因:
A(20和5)錯誤:把b的計算結果誤認為是a的值
B(3和15)錯誤:錯誤地認為aa--會立即影響a的值
C(5和4)錯誤:完全理解錯誤賦值過程和計算順序
這道題目的關鍵是要理解后綴自減運算符的執行時機,以及賦值語句的執行順序。知識點:C++
題友討論(0)?
單選題
C++
C語言
20.
關于結構類型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
結構類型不可作為其成員的類型
B
結構變量的大小就是其各成員的大小之和
C
結構類型可以定義在函數之外
D
結構類型可以定義在函數之中
正確答案:B
你的答案:A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了C語言中結構體的基本概念。B選項錯誤,因為結構變量的大小并不簡單等于各成員大小之和,還需要考慮內存對齊。由于內存對齊的存在,結構體的總大小通常會大于等于各成員大小之和。
分析其他選項:
A正確:結構類型不能作為其成員的類型,因為這會導致無限遞歸定義,編譯器無法確定結構體的大小。但結構體可以包含指向自身類型的指針成員。
C正確:結構類型可以定義在函數外部,這是全局結構類型定義的常見方式,可以被多個函數共同使用。
D正確:結構類型也可以定義在函數內部,這種情況下該結構類型的作用域僅限于函數內部。
此題主要是考察對結構體內存布局的理解,特別是內存對齊這一重要概念。內存對齊是為了提高內存訪問效率,雖然會造成一定的內存浪費,但這是一種必要的性能優化手段。知識點:C++、C語言
題友討論(33)?
單選題
C++
C語言
21.
若有以下定義和聲明:
1
2
3
4
5
6
7
struct
student {
????
char
?num[6];
????
char
?name[8];
????
float
?mark[4];
}?a[30];
FILE
?*fp;
設文件中以二進制形式存有10個班的學生數據,且已正確打開,文件指針定位于文
件開頭。若要從文件中讀出30個學生的數據放入a數組中,以下能實現此功能的語句
是()
A
for (i=0;i<30;i++) fread (&a[i],sizeof(struct student),1L,fp);
B
for (i=0;i<30;i++) fread (&a[i],sizeof(struct student),30L,fp);
C
fread (a,sizeof(struct student),L,fp);
D
for (i=0;i<30;i++) fread(a[i],sizeof(struct student),1L,fp);
正確答案:A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了C語言文件操作中fread函數的使用。A選項是正確的,因為它正確實現了從文件中逐個讀取30個學生數據的功能。
let's分析每個選項:
A正確:
- fread(&a[i], sizeof(struct student), 1L, fp)表示每次讀取1個student結構體大小的數據
- 通過循環30次,依次將數據讀入數組a的每個元素中
- 參數設置正確:目標地址&a[i]、單個數據大小sizeof(struct student)、讀取數量1L、文件指針fp
B錯誤:
- fread的第三個參數設為30L,表示每次要讀取30個結構體
- 這會導致每次循環都試圖讀取30個數據,造成數據重復讀取和越界
C錯誤:
- 參數L未定義,會導致編譯錯誤
- 即使改為30L也缺少了必要的取地址符號&
D錯誤:
- a[i]前缺少取地址符號&
- 直接使用a[i]作為目標地址是錯誤的,因為需要的是地址而不是值
補充說明:
fread函數的標準格式是:
size_t fread(void *ptr, size_t size, size_t nmemb, FILE *stream)
其中ptr是存儲數據的地址,size是每個數據項的大小,nmemb是要讀取的數據項數量。知識點:C++、C語言
題友討論(10)?
單選題
C++
22.
在c++中,以下能對二維數組 a 進行正確初始化的語句是()
A
int a[2][]={{1,0,1},{5,2,3}};
B
int a[][]={{1,2,3},{4,5,6}};
C
int a[2][4]={1,2,3},{4,5},{6}};
D
int a[][3]={{1,0,1},{},{1,1}};
正確答案:D
官方解析:
在C++中進行二維數組初始化時需要遵循一些規則。D選項是正確的,因為在聲明二維數組時,第一個維度可以省略,但第二個維度必須明確指定。D選項中 int a[][3] 明確指定了列數為3,且初始化值符合語法規則。空的花括號 {} 表示該行所有元素都初始化為0。
分析其他選項的錯誤原因:
A錯誤:int a[2][] 是不合法的聲明方式。在C++中聲明二維數組時不能省略第二個維度。
B錯誤:int a[][] 的聲明方式在C++中是非法的,必須至少指定第二個維度。
C錯誤:初始化列表的語法錯誤。正確的語法應該是用逗號分隔每個子數組,且每個子數組都要用花括號括起來。
具體解釋D選項:
int a[][3]={{1,0,1},{},{1,1}}; 表示:
- 第一行是 {1,0,1}
- 第二行是 {} 即 {0,0,0}
- 第三行是 {1,1,0} (最后一個元素自動補0)
- 由于提供了3個子數組,所以第一維的大小自動確定為3
這種初始化方式完全符合C++語法規范。知識點:C++
題友討論(47)?
單選題
C++
C語言
23.
設有說明int s[2]={0,1},*p=s; 則下列錯誤的C語句是?(???????)。
A
s+=1;
B
p+=1;
C
*p++;
D
(*p)++;
正確答案:A
官方解析:
題目中涉及數組和指針的基礎知識。A選項是錯誤的,因為在C語言中數組名s代表數組首地址,是常量,不能進行自增運算(s+=1)。
分析其他選項:
B選項(p+=1)正確:p是指向數組的指針變量,可以進行指針運算,p+=1會使指針向后移動一個整型數據的長度。
C選項(*p++)正確:這是一個后綴自增運算,先使用*p的值,然后p指針向后移動一個位置。等價于*(p++)。
D選項((*p)++)正確:這是將p指向的值進行自增運算,由于使用了括號,會先進行解引用操作,然后對該值進行自增。
總結:
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數組名是常量指針,而指針變量可以進行各種合法的指針運算。數組名s作為常量指針,不能進行s+=1這樣的運算,但是指向數組的指針變量p是可以進行算術運算的。其他三個選項都是合法的指針或數值運算操作。知識點:C++、C語言
題友討論(24)?
單選題
C++
C語言
24.
下面選項中關于位運算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位運算的對象只能是整型或字符型數據
B
位運算符都需要兩個操作數
C
左移運算的結果總是原操作數據2倍
D
右移運算時,高位總是補0
正確答案:A
官方解析:
位運算是計算機中一種基本的運算類型。A選項正確,因為位運算只能作用于整型(byte、short、int、long)和字符型(char)數據,不能用于浮點型數據。這是因為位運算直接操作二進制位,而浮點數的存儲結構比較特殊。
分析其他選項:
B錯誤:并非所有位運算符都需要兩個操作數。比如取反運算符(~)就是一元運算符,只需要一個操作數。
C錯誤:左移運算不一定使結果變為原來的2倍。左移1位確實相當于乘以2,但如果移位導致1溢出到高位之外,結果就不是2倍關系了。
D錯誤:右移運算時,對于有符號數,如果原數為正數則高位補0,如果原數為負數則高位補1。只有無符號右移(>>>)才是無論何時高位都補0。
這個題目考察了位運算的基本知識點,包括運算對象類型、運算符操作數要求、移位運算的特點等。理解這些特性對于進行底層編程和位操作非常重要。知識點:C++、C語言
題友討論(41)?
單選題
C++
25.
對于某個函數調用,可以不給出被調用函數的原形的情況是()。
A
被調用函數式無參函數
B
被調用函數式無返回值的函數
C
函數的定義在調用處之前
D
函數的定義在別的程序文件中
正確答案:C
官方解析:
在C語言中,當函數的定義在調用處之前時,編譯器已經知道了函數的完整信息(包括返回類型、參數列表等),因此可以不用顯式地聲明函數原型。這就解釋了為什么C是正確答案。
分析其他選項:
A錯誤:即使是無參函數,如果函數定義在調用處之后,仍然需要提供函數原型。因為編譯器需要知道這個函數是否真的不需要參數。
B錯誤:無返回值的函數(void函數)同樣需要原型聲明(如果定義在調用后),編譯器需要知道該函數不返回值,以便正確處理函數調用。
D錯誤:如果函數定義在其他源文件中,恰恰更需要在調用處提供函數原型。因為編譯器在編譯當前文件時無法看到其他文件中的函數定義。
補充說明:
函數原型的主要作用是讓編譯器提前知道函數的簽名信息,包括:
- 返回值類型
- 參數個數和類型
- 調用約定
只有當函數定義在調用之前時,由于編譯器已經獲得了完整的函數信息,才可以省略函數原型聲明。知識點:C++
題友討論(12)?
單選題
C++
C語言
26.
能夠從輸入流中提取指定長度的字節序列的函數是()
A
get
B
getline
C
read
D
cin
正確答案:C
官方解析:
read()函數是專門用于從輸入流中讀取指定長度字節的函數。它可以精確控制要讀取的字節數,并將讀取到的字節存儲到指定的緩沖區中。
分析各選項:
C選項正確: read()函數的主要功能就是從輸入流中讀取指定數量的字節。它有以下特點:
- 可以指定要讀取的具體字節數
- 返回實際讀取到的字節數
- 可以指定存儲讀取數據的緩沖區
A選項錯誤: get()函數通常用于讀取單個字符,不能指定讀取長度。
B選項錯誤: getline()函數主要用于讀取一行字符串,直到遇到換行符,不能指定具體的字節長度。
D選項錯誤: cin是C++的標準輸入流對象,本身不是函數,而是通過重載運算符>>來實現輸入,不能直接指定讀取長度。
補充說明:read()函數的典型用法如:
stream.read(buffer, length)
其中buffer是存儲數據的緩沖區,length是要讀取的字節數。這種精確控制讀取長度的能力使它特別適合處理二進制數據。知識點:C++、C語言
題友討論(6)?
單選題
C++
27.
以下代碼執行結果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arent?{
public
:
????
virtual
?void
?output();
};
void
?Parent::output()?{
????
printf
(
"Parent!"
);
}
class
?Son?:?
public
?Parent?{
public
:
????
virtual
?void
?output();
};
void
?Son::output()?{
????
printf
(
"Son!"
);
}
int
?main()?{
????
Son?s;
????
memset
(&s,?0,?
sizeof
(s));
????
Parent&?p?=?s;
????
p.output();
????
return
?0;
}
A
Parent!
B
Son!
C
編譯出錯
D
沒有輸出結果,程序運行出錯
正確答案:D
官方解析:
這道題考察了C++中虛函數表(vtable)的原理以及內存操作對對象狀態的影響。
當使用memset將整個對象清零時,會破壞對象的vtable指針。在C++中,包含虛函數的類會在對象內存布局的開頭包含一個指向虛函數表的指針。這個指針對于虛函數的調用至關重要。
程序執行過程分析:
1. 創建son類對象s
2. memset操作將s對象的所有內存清零,包括vtable指針
3. 通過父類引用p指向s
4. 調用p.output()時,由于vtable指針已被清零,程序會試圖訪問地址0處的虛函數表
5. 訪問空指針會導致程序崩潰
所以D選項"沒有輸出結果,程序運行出錯"是正確的。
其他選項分析:
A錯誤:不會輸出"parent!",因為程序在嘗試調用虛函數前就會崩潰
B錯誤:不會輸出"son!",原因同上
C錯誤:不會輸出"son!parent!",原因同上
這個例子說明了在C++中直接操作對象的底層內存是危險的,特別是對含有虛函數的對象。應該使用proper的構造函數和賦值操作符來操作對象,而不是直接修改內存。知識點:C++
題友討論(51)?
多選題
C++
28.
下列關于運算符優先級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
所有運算符結合性是從左到右
B
優先級順序可以被括號改變
C
位運算符優先級比右移運算符優先級高
D
結合方向決定同一優先級的運算符的運算次序
正確答案:AC
你的答案:AD
官方解析:
大多數運算符結合性是從左到右,只有三個優先級是從右至左結合的,它們是單目運算符、條件運算符、賦值運算符,A選項錯誤。用括號改變優先級順序,使得括號內的運算優先于括號外的運算,B正確。右移運算符比位運算符優先級高,C錯誤。同一優先級的運算符,運算次序由結合方向所決定,D正確。
知識點:C++
題友討論(0)?
多選題
C++
C語言
29.
數組定義如下:
1
int
?arr[2]?=?{10,?20};
下列函數的作用是,將數組中的兩個數值進行交換,即調用函數后,arr變為{20,10},
1
2
3
voidchange(
int
*?p)?{
/*……*/
}
若要正確實現函數功能,/*……*/為()
A
int temp = p[0];
p[0] = p[1];
p[1] = temp;B
p[0] = p[0] ^ p[1]; p[1] = p[1] ^ p[0]; p[0] = p[0] ^ p[1];
C
int n1 = p[0];
int n2 = p[1];
int temp = n1;
n1 = n2;
n2 = temp;D
int temp = *p;
*p = *(p+1);
*(p+1) = temp;正確答案:ABD
你的答案:ABCD
官方解析:
這道題目考察了在C語言中通過指針實現數組元素交換的基本操作。ABD都是正確的實現方式,它們采用了不同的語法形式但實現了相同的功能。
選項A使用數組下標方式訪問元素:p[0]和p[1]分別代表數組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元素,通過臨時變量temp完成交換,這是最直觀的實現方式。
選項B使用異或運算來實現交換,但這里有一個索引錯誤:應該是p[0]和p[1]而不是p[1]和p[2]。如果將索引修正,這種方法也是可行的。這種實現方式的特點是不需要額外的臨時變量。
選項C是錯誤的,因為它只是在局部變量n1和n2之間進行了交換,并沒有修改原數組的值。函數結束后,這些局部變量會被銷毀,原數組內容不會改變。
選項D使用指針算術運算來訪問數組元素:*p表示第一個元素,*(p+1)表示第二個元素。這種方法本質上與A方法相同,只是換成了指針的形式來訪問數組元素。
總之,要實現數組元素交換,關鍵是要真實修改到原數組的內容,而不是僅在局部變量間進行交換。A、B(需修正索引)、D三種方法都直接操作了原數組的內存空間,因此都能實現預期功能。知識點:C++、C++工程師、2019、C語言
題友討論(39)?
多選題
C++
30.
有以下程序,程序的功能是菜單選擇:選擇A輸出:ADD;選擇D輸出:DELETE ;選擇S輸出:SORT;選擇Q則退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int
?main()
{
????
char
?choice?=?
'?'
;
????
while
?(________)
????
{
????????
cout?<<?
"Menu:?A(dd)?D(elete)?S(ort)?Q(uit),Select?one:"
;
????????
cin?>>?choice;
????????
if
?(choice?==?
'A'
)
????????
{
????????????
cout?<<?
"ADD"
?<<?endl;
????????????
continue
;
????????
}
????????
else
?if
?(choice?==?
'D'
)
????????
{
????????????
cout?<<?
"DELETE?"
?<<?endl;
????????????
continue
;
????????
}
????????
else
?if
?(choice?==?
'S'
)
????????
{
????????????
cout?<<?
"SORT"
?<<?endl;
????????????
continue
;
????????
}
????????
else
?if
?(choice?==?
'Q'
)
????????????
break
;
????
}
}
請為橫線處選擇合適的程序(? ? ? )A
choice!='Q'
B
choice!=Q
C
choice
D
1
正確答案:AD
官方解析:
在給定的程序中,橫線處需要填寫循環條件。程序要求:選擇Q時退出循環,其他情況繼續循環。分析選項:
A. choice!='Q'
- 初始時choice為空格(' '),不等于'Q',條件為真,進入循環。
- 輸入A/D/S后,choice不等于'Q',循環繼續。
- 輸入Q時,在循環體內執行break跳出循環,功能正確??
B. choice!=Q
- Q未加單引號,視為變量名,但未定義,編譯錯誤??
C. choice
- choice為字符類型,非\0時條件為真(如'Q'的 ASCII 值為 81,非零)。
- 輸入Q后,雖然執行break,但下一次循環條件仍為真(choice='Q'),會再次進入循環,無法退出??
D. 1
- 恒真條件,循環持續執行。
- 輸入Q時通過break跳出循環,功能正確??
錯誤分析
- 選項B存在語法錯誤,排除。
- 選項C在輸入Q后無法終止循環,不符合要求。
知識點:C++、Java工程師、C++工程師、iOS工程師、安卓工程師、運維工程師、算法工程師、測試工程師、2019、系統工程師、測試開發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