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python數據分析基礎02:數據可視化分析》
《Python數據分析基礎01:描述性統計分析》
探索性數據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EDA)?的深度解析,涵蓋核心目標、方法論框架、關鍵技術及可視化示例,嚴格遵循去工具化、重業務邏輯原則,通過示意圖說明分析邏輯。
一、EDA的本質與目標
1. 核心定義
- 業務定位:在建立正式模型前,通過可視化與統計技術理解數據內在結構、發現隱藏規律、識別異常與關聯性的科學探索過程。
- 與傳統分析的區別:
2. 四大核心目標
目標 | 業務意義 | 關鍵技術 |
數據結構理解 | 識別關鍵變量分布與數據質量 | 分布圖、數據類型分類 |
異常值檢測 | 發現數據采集錯誤或特殊業務事件 | 箱線圖、Z-score分析 |
變量關聯挖掘 | 揭示影響業務結果的潛在驅動因素 | 散點圖矩陣、相關性熱力圖 |
模式識別 | 預判業務趨勢與周期性規律 | 時間序列分解、聚類分析 |
二、EDA方法論框架(四階循環)
三、關鍵技術詳解(附示意圖邏輯)
1. 單變量分析:理解個體特征
- 分布分析示意圖
業務解讀:- 左偏分布:如用戶年齡→ 年輕用戶占比高,需關注尾部高齡群體需求
- 雙峰分布:如產品銷量→ 可能存在兩類客戶群體(企業/個人)
- 異常值檢測(箱線圖邏輯)
關鍵參數:- IQR(四分位距)?= Q3-Q1
- 異常邊界:Q3 + 1.5IQR / Q1 - 1.5IQR
業務案例:
信用卡交易中 >$10,000 的消費需人工復核(風控規則觸發點)
2. 多變量分析:關系網絡構建
- 相關性熱力圖(業務決策導向)
解讀要點:- 深紅色(|r|>0.8):強相關→ 警惕多重共線性(如廣告費與銷售額)
- 深藍色(r<-0.6):強負相關→ 機會點挖掘(如促銷力度與庫存周轉率)
- 散點矩陣(交互效應探測)
業務場景:
零售業中發現“客單價”與“停留時間”呈分段相關:- 0-30分鐘:正相關(瀏覽促進消費)
- 30分鐘:負相關(過度決策導致放棄購買)
3. 高維分析:模式降維
- 主成分分析(PCA)業務解釋
應用場景:
將20個用戶行為指標壓縮為3個主成分,定義用戶分群策略
四、EDA在行業中的實戰應用
案例:銀行業信貸風控EDA流程
- 單變量分析
- 發現貸款金額分布右偏→ 重點監控大額貸款申請
圖表
代碼
barChart
??? title 貸款金額分布分段
??? xAxis 區間(萬元)
??? yAxis 筆數
??? series 申請量: [120,85,63,42,15]
??? categories [0-5,5-10,10-20,20-50,>50]
- 多變量分析
- 年齡與違約率呈U型曲線:青年(<25)和老年(>60)風險更高
- 高維模式
- 通過聚類識別4類高危人群:高負債青年、低收入多筆借貸者等
五、EDA的DCMM銜接點
EDA階段 | DCMM能力域 | 治理價值 |
數據質量檢查 | 數據質量 | 異常值修正提升數據可信度 |
變量關聯分析 | 數據架構 | 指導主題域模型設計 |
模式發現 | 數據應用 | 驅動精準營銷/風控策略優化 |
關鍵原則總結
- 圖形選擇法則:
- 趨勢分析 → 折線圖
- 分布對比 → 直方圖/密度圖
- 關系探索 → 散點圖/氣泡圖
- 業務優先準則:
- 拒絕“漂亮但無信息量”的可視化
- 每個圖表必須回答一個業務問題(如:“為什么Q3退貨率突增?”)
- 大模型賦能方向:
- 自動生成EDA報告框架
- 基于NLQ(自然語言查詢)的動態維度下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