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數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高等教育格局。今年4月,為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 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表明將持續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全方位發展,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
清華領銜,AI大廠聯合,集中討論學科+AI人才培養難題
為響應這場教育范式革命,許多全國高校自2024年起全面啟動人工智能教育改革,但目前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理論框架與實踐范式。在此背景下,5月28日,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人工智能通識教育(AIGE)研究中心、金磚創新基地數字經濟研究中心指導,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鯨社區牽頭,異步社區與中國信通院聯合發布的《AI 融合高等教育:從通識到專業——學科 + AI 人才培養白皮書》召開發布會,從政策解讀、現狀分析到教學模式與教學工具、技術底座、高校實踐案例等,全景式呈現 AI 融合高等教育的現狀與前景、機遇與挑戰。
針對醫學領域,白皮書中表示,醫學AI人才需掌握 AI 技術在疾病預測、診斷支持、個性化治療和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具備生物數據分析、醫學影像處理和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能力。隨著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深入應用,未來的醫生和醫學研究人員將需要運用 AI 技術來提高診斷精度、預測疾病風險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為此,學生需要掌握生物信息學、醫學影像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能夠將 AI 應用于醫學診斷、個性化治療及健康管理。針對醫科的各個細分專業,白皮書內也提供了醫科與人工智能融合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路徑參考,覆蓋了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等9大學科。
據悉,該白皮書在編撰過程中,特別組建了專家顧問委員會,特邀 20+ 位國內高校權威專家領銜指導,成員覆蓋通識教育及文、理、醫、工全學科領域,為人才培養理念與實踐路徑把關定向。同時,項目組廣泛收集 2500+ 份多元問卷,調研對象涵蓋學生、企業從業者、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員等群體,并系統梳理國內外 100+ 高校自 2024 年以來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政策規劃與創新實踐,以扎實的數據與案例支撐,確保白皮書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價值。
明計數,識天下|南京醫科大學的數據挖掘人才培養實踐
在醫學領域,大量復雜的醫療信息亟待高效處理與深度挖掘。從海量的臨床病歷,到多樣的醫學影像,再到復雜的基因數據,隨著技術的發展,傳統方式已難以滿足需求。因此,當前產業界亟需能夠運用先進AI工具快速精準分析醫學數據,挖掘潛在規律與價值,助力疾病診斷、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對此,白皮書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醫學領域AI+ 素養和交叉融合課程建設意見和人才培養建議,力圖為醫學院校在醫學專業背景學生中推進 “醫學+AI” 融合課程教學,提供可參考的思路與實踐經驗。
和鯨助力多所醫科高校開展AI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落地,其中便包括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生物統計學專業面向大三學生開設了《生物醫學數據挖掘》課程。該課程依托和鯨平臺開展,以培養生物醫學數據的挖掘思維和編程能力為主要目標,在此基礎上,課程同時致力于拓展學生對生物醫學前沿領域研究的認知,并培養學生處理大型復合多組學人群隊列數據的分析技能。
該課程以肺癌病因案例為主線展開教學——從宏觀因素到基因組、蛋白組,再到機器學習建模,結合理論與實踐,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探索肺癌不同方面的病因。采用這種案例貫穿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建立系統化的認知框架,培養學生的數據挖掘思維,鼓勵他們在面對問題時,從不同維度逐一切入,最終實現整合分析,從而獲得更為全面和有效的研究結果。
在當前教育數字化革命的浪潮之下,培養“醫科+AI”創新型人才,是各大高校及教師亟待破解的命題。和鯨已與眾多醫學院校、醫院展開合作,期待能助力更多院校創新課程模式,加速醫學教育與前沿技術的融合進程,培養出更多適應行業需求的復合型醫學人才 。
讓每個學科擁抱 AI ,共同開啟高等教育智能化轉型的新篇章。期待《AI 融合高等教育:從通識到專業——學科+AI 人才培養白皮書》的發布能為高校 AI 通識教育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論指導,并勾勒出學科與 AI 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未來,隨著白皮書指導價值的逐步釋放與研討成果的持續轉化,我國高等教育將加速邁入“學科+AI”協同發展的新階段,為培養適應智能時代的復合型人才提供強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