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掃描邊跟蹤雷達仿真
邊掃描邊跟蹤(BISTAR)雷達仿真是一種實時雷達信號處理的技術,用于模擬雷達系統的操作過程,特別是那些具備連續掃描能力的雷達。它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信號發射:雷達發射電磁波脈沖,并控制天線進行邊掃描,即一邊沿著預設的方向線移動,一邊發射脈沖。在這個過程中,雷達會記錄下每個點的發射時間。
(2)信號傳播與反射:電磁波遇到目標物體后會被反射回來,形成回波。由于目標距離的變化和目標特性,回波的時間和強度會發生變化。
(3)信號捕獲與處理:當回波返回雷達時,需要通過接收機接收到,并通過相應的信號處理技術(比如頻譜分析、匹配濾波等)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目標的距離、角度和徑向速度。
(4)目標檢測與跟蹤:利用檢測算法(如恒虛警率檢測、卡爾曼濾波等)對回波進行分析,確定是否有目標存在,并估計目標的屬性。對于邊掃描邊跟蹤雷達,目標可能會隨著天線掃過的區域而移動,因此需要實時更新目標的跟蹤狀態。
(5)數據融合與顯示:在獲取多個掃描周期的數據后,通常會對所有數據進行融合,以減少噪聲影響并提高定位精度。最后,將結果顯示在地圖或者其他用戶界面,供后續的決策支持。
(6)仿真環境構建:使用專用的信號處理軟件包(如MATLAB Simulink或者Python的RadarPy等)構建逼真的仿真環境,包括大氣衰減、多路徑效應等真實世界的因素。
帶GUI界面的雷達定位仿真程序,使用效果較好,適合初學者學習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analyzBuffer.m?,?3410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analyzBufferWithMTI.m?,?1246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buildAntenaGain.m?,?799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calcDiffAngle.m?,?326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changeGuiColors.m?,?546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createTargetObj.m?,?1002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createTargets.m?,?1459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dAngle.m?,?97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displayTargets.m?,?1576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handleRadarControlls.m?,?536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MTIcalcVelocityFromFourier.m?,?816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placeClutter.m?,?393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plotDistLines.m?,?462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plotFOV.m?,?1477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plotTarget.m?,?911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radarSimulation.fig?,?725651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radarSimulation.m?,?34303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runRadarSim_v2.m?,?23236
雷達定位仿真程序(帶gui界面)/targetsReturn.m?,?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