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嵌入式系統的概念
二、通用計算機系統與嵌入式系統的比較
用途
硬件
軟件
性能與功耗
開發與維護
三、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的關系
四、物聯網的三層架構
1.?感知層(Perception Layer)
2.?網絡層(Network Layer)
3.?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三層架構的協作流程
一、嵌入式系統的概念
????????嵌入式系統一般由嵌入式微處理器、外圍硬件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以及應用程序等4部分組成,并且分為4個層次:硬件層、中間層、軟件層和應用層。
????????嵌入式系統是一種專用的計算機系統,通常嵌入在更大的設備或系統中,用于執行特定的任務。它通常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硬件包括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等,軟件則包括操作系統(通常是實時操作系統RTOS)和應用程序。嵌入式系統的設計目標是高效、可靠、實時響應,并且通常具有低功耗、小體積和低成本的特點。
二、通用計算機系統與嵌入式系統的比較
-
用途
-
通用計算機系統:用于多種用途,如辦公、娛樂、編程等,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和靈活性。
-
嵌入式系統:用于特定任務,如家電控制、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等,具有專用性和針對性。
-
-
硬件
-
通用計算機系統:通常使用高性能的通用處理器(如Intel、AMD),具有較大的存儲容量和豐富的外設接口。
-
嵌入式系統:通常使用低功耗、專用的處理器(如ARM、MIPS),存儲容量較小,外設接口根據具體需求定制。
-
-
軟件
-
通用計算機系統:運行通用操作系統(如Windows、Linux),支持多任務、多用戶操作,軟件生態豐富。
-
嵌入式系統:通常運行實時操作系統(RTOS)或無操作系統,軟件針對特定任務優化,資源占用少。
-
-
性能與功耗
-
通用計算機系統:追求高性能,功耗較高。
-
嵌入式系統:追求低功耗和高效率,性能滿足特定需求即可。
-
-
開發與維護
-
通用計算機系統:開發工具和環境成熟,維護相對簡單。
-
嵌入式系統:開發工具和環境可能較為復雜,維護需要考慮硬件和軟件的緊密結合。
-
通用計算機系統 | 嵌入式系統 | |
---|---|---|
硬件 | 主機(CPU、主板、內存條、顯卡等) | MCU/MPU(將CPU、存儲器、I/O集成在一個芯片上,形成芯片級計算機) |
硬件 | 顯示器(屏幕尺寸大,分辨率高) | 顯示屏(LCD/OLED,尺寸小) |
軟件 | 相對獨立,用戶可安裝、卸載 | 集成/固化在芯片中,用戶不能更改 |
操作系統 | Windows、Mac OS不開源,內核不可裁剪 | μC/OS-II、Linux、WinCE、Tiny OS、Android等,內核可裁剪 |
三、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的關系
????????物聯網(IoT)是指通過互聯網將各種設備、傳感器、系統等連接起來,實現數據交換和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終端設備:物聯網中的終端設備(如智能家居設備、工業傳感器、可穿戴設備)通常都是嵌入式系統,負責數據采集、處理和傳輸。
-
實時性與可靠性:嵌入式系統的實時性和可靠性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工業自動化和智能交通等領域。
-
低功耗與小型化:物聯網設備通常需要長時間運行且體積小巧,嵌入式系統的低功耗和小型化特點非常適合這些需求。
-
通信與協議:嵌入式系統通常集成了各種通信模塊(如Wi-Fi、藍牙、Zigbee等),支持物聯網中的多種通信協議,實現設備間的互聯互通。
-
數據處理與邊緣計算: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嵌入式系統不僅負責數據采集,還承擔了部分數據處理和邊緣計算的任務,減少云端負擔,提高響應速度。
四、物聯網的三層架構
????????物聯網(IoT)的三層架構是物聯網系統的基本框架,通常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每一層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組成部分,共同協作實現物聯網的數據采集、傳輸和處理。以下是三層架構的詳細說明:
1.?感知層(Perception Layer)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最底層,主要負責數據采集和物理世界的感知。它是物聯網與物理世界直接交互的部分。
-
功能:
-
采集物理世界的數據(如溫度、濕度、光照、位置等)。
-
控制執行器(如開關、電機等)以執行特定操作。
-
將采集的數據轉換為數字信號,供上層處理。
-
-
主要設備:
-
傳感器:用于采集環境數據(如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等)。
-
執行器:用于執行操作(如電機、繼電器、LED燈等)。
-
嵌入式設備:如單片機(MCU)、嵌入式處理器等,負責控制傳感器和執行器。
-
RFID標簽:用于物體識別和跟蹤。
-
攝像頭:用于圖像或視頻采集。
-
-
特點:
-
低功耗、小型化、低成本。
-
通常部署在物理環境中,可能面臨惡劣條件(如高溫、高濕、震動等)。
-
2.?網絡層(Network Layer)
????????網絡層是物聯網的中間層,主要負責數據傳輸和通信。它將感知層采集的數據傳輸到應用層,同時實現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
-
功能:
-
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通道。
-
支持多種通信協議和網絡技術。
-
實現設備與云端、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通信。
-
-
主要技術:
-
有線通信:如以太網、RS-485等。
-
無線通信:
-
短距離通信:藍牙(Bluetooth)、Zigbee、Wi-Fi、Z-Wave等。
-
長距離通信:LoRa、NB-IoT、4G/5G等。
-
-
網絡協議:
-
互聯網協議:TCP/IP、HTTP、MQTT、CoAP等。
-
物聯網專用協議:如MQTT-SN、AMQP等。
-
-
-
特點:
-
高可靠性、低延遲、廣覆蓋。
-
支持海量設備接入和數據傳輸。
-
3.?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是物聯網的最上層,主要負責數據處理、分析和應用。它將網絡層傳輸的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并提供具體的物聯網服務。
-
功能:
-
數據存儲、處理和分析。
-
提供用戶界面和交互功能。
-
實現具體的物聯網應用(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業自動化等)。
-
-
主要技術:
-
云計算:用于大規模數據存儲和計算。
-
大數據分析:用于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
人工智能(AI):用于數據預測、模式識別和智能決策。
-
用戶界面:如移動應用、Web應用、儀表盤等。
-
-
典型應用場景:
-
智能家居:遠程控制家電、安防監控。
-
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環境監測。
-
工業物聯網(IIoT):設備監控、預測性維護。
-
智慧醫療:遠程醫療、健康監測。
-
-
特點:
-
高度定制化,根據不同需求提供特定服務。
-
強調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
-
三層架構的協作流程
-
感知層采集物理世界的數據(如溫度、濕度等)。
-
網絡層將采集的數據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傳輸到云端或本地服務器。
-
應用層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提供具體的服務(如報警、控制、決策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