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換矩陣
????????機器人通常包含多個關節和連桿,每個關節和連桿都有自己的局部坐標系。變換矩陣能夠將一個點或向量從一個坐標系轉換到另一個坐標系,從而實現對機器人各個部件位置和姿態的統一描述
????????變換矩陣能夠將復雜的運動分解為旋轉和平移的組合。通過矩陣乘法,可以將多個連續的運動操作合并為一個單一的變換矩陣,從而簡化運動學分析。例如,在機器人正運動學中,通過連乘各個關節的變換矩陣,可以得到末端執行器的總變換矩陣。
????????在機器人學中,各連桿的變換矩陣用于描述相鄰連桿坐標系之間的位置和姿態關系。通常使用Denavit-Hartenberg(D-H)參數法來求解變換矩陣。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1. D-H 參數
D-H 參數包括四個參數:
-
a:連桿長度(沿 x 軸的距離)
-
α:連桿扭角(繞 x 軸的旋轉角)
-
d:連桿偏距(沿 z 軸的距離)
-
θ:關節角度(繞 z 軸的旋轉角)
2. 變換矩陣公式
相鄰連桿的變換矩陣?Ai??可以表示為:
3. 示例
假設有一個簡單的兩連桿機械臂,D-H 參數如下
連桿 | ai | αi? | di? | θi? |
---|---|---|---|---|
1 | a1 | 0 | 0 | θ1 |
2 | a2 | 0 | 0 | θ2 |
連桿1的變換矩陣?A1
連桿2的變換矩陣?A2
總變換矩陣?T
總變換矩陣?T?是各連桿變換矩陣的乘積:
T=A1?A2
4. 計算總變換矩陣
將?A1?和?A2??相乘,得到:
總變換矩陣有什么用
總變換矩陣在機器人學、計算機圖形學和控制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描述機器人末端執行器(或任何目標點)相對于基坐標系的位置和姿態。以下是總變換矩陣的主要用途:
1.?描述位置和姿態
總變換矩陣?T?是一個 4x4 矩陣,包含旋轉和平移信息:
-
R:3x3 旋轉矩陣,描述末端執行器的姿態(方向)。
-
p:3x1 位置向量,描述末端執行器的位置。
-
0:1x3 零向量,用于齊次坐標的規范化。
通過總變換矩陣,可以清晰地知道機器人末端執行器在空間中的位置和方向。
2.?運動學分析
總變換矩陣是機器人正運動學分析的核心工具。通過將各連桿的變換矩陣相乘,可以得到末端執行器相對于基坐標系的位姿。這對于機器人路徑規劃、軌跡生成和運動控制至關重要。
3.?坐標變換
總變換矩陣可以將一個坐標系中的點或向量轉換到另一個坐標系中。例如:
-
將末端執行器的坐標系中的點轉換到基坐標系。
-
將傳感器數據轉換到機器人基坐標系。
4.?路徑規劃和軌跡生成
在機器人路徑規劃中,總變換矩陣用于計算機器人末端執行器的目標位置和姿態。通過逆運動學,可以進一步求解關節角度,使機器人達到目標位姿。
5.?碰撞檢測
在機器人工作空間中,總變換矩陣可以用于檢測機器人是否與環境中的障礙物發生碰撞。通過計算機器人各連桿的位置和姿態,可以判斷其是否與障礙物相交。
6.?仿真和可視化
在機器人仿真和可視化中,總變換矩陣用于更新機器人模型的位置和姿態。通過實時計算總變換矩陣,可以在仿真環境中動態顯示機器人的運動。
7.?控制系統
在機器人控制系統中,總變換矩陣用于反饋控制。通過傳感器獲取末端執行器的實際位姿,與目標位姿進行比較,可以生成控制信號,驅動機器人達到目標。
8.?多機器人協作
在多機器人系統中,總變換矩陣可以描述不同機器人之間的相對位置和姿態,從而實現協作任務。
示例
假設一個兩連桿機械臂的總變換矩陣為:
-
位置:末端執行器的位置為:
-
姿態:末端執行器的姿態由旋轉矩陣?R?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