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悲傷的事實,這兩周,成長值為零~~
從大數據部門臨時抽調到互聯網部門,支援重構的“配置下單”項目。
一個變種的低代碼架構設計,唯一比較有意思的是它的業務組件的設計與校驗設計,算是學習到點東西吧,其余的時間都是趕工中度過~~
一、價值
(一)架構
有幸與公司的前端技術高經
聊天,向大佬請教架構師之路,大佬給的建議。
- 技術是為業務服務的。API 學習是基礎,但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懂這個新技術解決了哪個業務場景。
- 深耕業務。深度熟悉某一類業務是架構師的必走之路,比如活動秒殺設計、低代碼設計
- 前瞻性。擁抱變化,做設計時需要考慮后期的擴展,更友好的支持。比如:服務人數從 1K 擴展到 1W、新加功能特性
這些是建設性的建議,真正落地還是有一段路要走:
了解技術背景
一個新技術的出現,必定伴隨著特定的業務場景,在這個獨特的業務場景,持續完善這個技術,最終才會有面向世人的技術
.
反思:通常看到一個技術時,會首先一股腦的去學習 API,反而忽略了最本質的東西。
透過技術學習架構
一個好的技術,必定伴隨著一套穩固的架構設計。空談架構有點虛,可以從一門技術的設計,慢慢去學習它內在的架構。學習它、模仿它、使用它。
很好的例子,Vue 中存在雙向綁定,React 中為何一直沒有雙向綁定呢?
打破限制
每一個小的業務做到極致都是一項很龐大的版圖,像數據、日志、隊列、資產等。架構的本質是為業務服務,打破技術人的邊界思維,敢想敢做,是否可以更進一步、再進一步呢?
(二)互聯網
不曾真正在互聯網網絡做過事兒,這兩周支援互聯網部門,明顯體會到不同的氣氛。
怎么說呢,互聯網部門與內部系統部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互聯網部門更有朝氣,使用最新的技術、說著最潮的行話、下最晚的班
。
互聯網部門是善變的。作為直接對接用戶的部門,一個需求、一周變化個兩三次都是有可能的。不要擔心,會有一堆小伙伴陪著你加班,UI、UE、產品、開發…
互聯網部門是自由的。完全基于敏捷思想,快速迭代,以最終產品說話。
(三)外包
不得不說的一件事兒,要遠永避開外包、避開外包、避開外包…
需要支援的項目,工期緊張、任務繁重。所以,一件很悲傷的事兒,就是沒人關心支援的人是否了解項目,也不需要支援的人了解架構、業務,按照人家已設計好的架構填空就行。
外包的滋味十足,基本上天天在趕工,整個人都在透支中…
二、反思
連續兩周未有效讀書了,一直給自己找借口。覺得加班忙,所以可以諒解。啊哈哈哈哈哈
時間總會有的,懶而已
三、往期回顧
- 雙周回顧#004 - 滿眼歡喜
- 雙周回顧#003 - 新生
- 雙周回顧#002 - 紅樹林
- 雙周回顧#001 - 火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