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繞太陽公轉,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復的移動,也讓地球上出現了一年四季的變化冷熱交替,對于溫度我們有最直觀的感受冷暖自知,但僅限于很小的溫度范圍,在中國東北地區冬天最低溫度可以低于零下30攝氏度,而在夏天南方地區最高溫度可以高于零上三十度。

這個溫度范圍,是我們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但你知道嗎?溫度也有極限值,最低溫度-273.15攝氏度,而最高溫度1.4億億億億攝氏度,那么這些溫度是如何來的,為什么有極限?
首先了解溫度的定義
溫度表示一個物體的冷熱程度,去觸摸一個物體感受到它的冰冷,這意味著它的溫度要低于我們的體溫,這也導致人體熱量在流失,從而感覺到冰冷。

溫度本質上代表著微觀粒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微觀粒子構成,這些微觀粒子時時刻刻都在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因此可以從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來評估該物體的冷熱程度。
絕對零度如何確定?
前邊已經了解溫度的本質是微觀粒子的熱運動劇烈程度,那么最低溫度是如何定義出來的哪?
涉及到了微觀粒子的運動,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量子力學,它有一個核心理論“不確定性原理”,指的是微觀量子性質的不確定性,它們時時刻刻都處于一種疊加狀態,例如同時處于左旋和右旋。這個理論聽起來十分詭異,當時的愛因斯坦等老一派物理學家都非常反對這個理論。

薛定諤還提出著名的思維實驗“薛定諤的貓”思維實驗,來嘲諷量子力學哥本哈根派對于量子力學的詮釋。當然結果現在很明了,愛因斯坦等一眾物理學家“錯了”,不確定性原理真實存在。那也就意味著一個粒子不可能完全處于靜止狀態,因為那樣的話我們就知道了它的基本性質,例如位置信息和運動狀態。

那么從熱力學的角度出發根據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微觀粒子的熱運動越劇烈動能越高,那么溫度就會越高。而根據不確定性原理粒子平均動能理論上有一個最低點,這也是物體的絕對零度,但根據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永遠都無法達到,只能無限的接近。
為何存在最高溫度?
常常聽說宇宙中最高溫度為1.4億億億億攝氏度【1.416785(71)×10^32K】,那么它到底是如何來的哪?
科學家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瞬間出現了最高溫度,此后隨著宇宙不斷地膨脹,溫度只能是越來越低。這個溫度被科學家稱之為普朗克溫度,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它。

首先就是普朗克時間,被認為是有意義的最小時間間隔,在宇宙大爆炸后經過普朗克時間,那個溫度就是最大的。小于普朗克時間內溫度可能會更高,但是對于現代科學并沒有意義。
其次是普朗克長度,不同溫度的物體會釋放出不同波長的黑體輻射,溫度越高波長越低,而如果溫度高于普朗克溫度1.4億億億億攝氏度,那么輻射的波長就要小于普朗克長度【1.616255(18)×10^?35 m】,這個結果將變得毫無意義。

總結
溫度有極限值其實很好理解,我們可以從微觀粒子的運動速度極限值入手,量子力學中不確定性原理限制了微觀量子的最低運動速度,而愛因斯坦相對論用光速限制了物體最高運動速度極限。
目前認為最高溫度出現在宇宙大爆炸普朗克時間后,而已經發現最低溫度是在回力棒星云(Boomerang Nebula),距離地球5000光年,位于半人馬座方向,最低溫度大約是?272°C。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