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對自己錢包里裝了多少錢沒有數的人,是個有浪費趨向的人,如果改變這一習慣,一定會讓你的存款增多不少。
人們常說,猶太人善于賺錢,美國人善于花錢,中國人和日本人善于存錢。在日本現代生活中,家庭節約敲門的書籍也很暢銷。那么日本人的這種善于存錢的“民族性”在年輕一代身上體現了多少呢?近日,日本的人才派遣情報公司的“專職服務中介DODA”做了一項相關的調查,其結果顯示,日本30歲年輕人的平均儲蓄為328萬日圓。 另據日本國稅廳2011年的調查顯示,日本30~34歲男性的平均年收為434萬日圓,30~34歲女性的平均年收為296萬日圓。
“專職服務中介DODA”的這項調查是2012年關于白領層男女(正社員或契約社員)的儲蓄特點進行的。30歲年輕人的儲蓄額是高?還是低?因個人的消費價值觀不同難以有個統一的結論。不過“專職服務中介DODA”的調查中,也顯示出一個有趣的結果,19%的儲蓄在50萬日圓以下,15%的在500~1千萬日圓。這也反映出日本年輕人迥然不同的消費價值觀。 生活在社會上自然需要工作掙錢,天有不測風云,誰都難免也有突然生病,暫時不能工作的可能性。
另外,人生中的結婚大事,照看、孝敬年老的父母等都需要錢。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多必備些存款想必是賢明之舉。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就像上面的調查結果所顯示的那樣,有的人就是會存錢,有的人就是很難存上錢,那么兩者有何不同之處呢。
一位名叫野呂EISHIRO的日本人從他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得到啟發,撰寫了一本如何管理自己的錢包,使自己變成一個善于存錢的人的書籍,向人們介紹存錢的訣竅。野呂曾經生活懶散,欠下1千多萬日圓的債,但是他以此為鑒,在用錢方面進行了他特有的管理方法,3個月之內奇跡般的還清了全部債務。他書中介紹的方法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 時刻清楚自己錢包有多少錢 野呂在書中提及到一個很平常的問題:不翻看自己錢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錢包中有多少錢嗎? 野呂建議每個人都試試,他認為從誤差多少能看出一個人管理自己錢的能力。
他說,如果誤差在500日圓以內,可以稱為善于管理錢。如果誤差在3千日圓以上,就說明管理不合格。咋看起來容易,一旦實際做時,發現日常生活中的零花錢的金額并不好把握,知曉自己錢包中的數額的誤差在1千日圓以內并非易事。 野呂認為善于存錢的人應該是善于管理自己的開支的。
比如出門時,錢包里放多少錢,會用在甚么地方,大概花費多少錢等。如果對此都成竹在胸,應該對自己錢包的金額也了然于胸。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不能不說這個人是個花錢缺乏計劃的人。 同樣的道理,清楚地知道自己銀行的存款金額嗎?可能會有分好幾個銀行帳號存錢的人,但能否把握自己有多少存款,能看出自己管理錢的能力。
不過,從管理金錢的方便性來看,還是帳號少些便于管理。野呂建議大家不妨試試,改善一下自己管錢的方式,看看是否有助于存錢。 如何找出日常生活的浪費開支 如何節儉生活中不必要的開支可以說是善于存錢人所需的基本素質。那么首先是找出哪些是不必要的開支。對此野呂給出的答案是:一天結束的時候對自己的錢包做個盤點。 盤點的要點是,檢查一天花費的發票與出門前錢包里的金額及余額是否吻合。當然首先要養成購物時積極保存發票的習慣。在整理發票時,就能發現自己的消費趨向和找出不必要的購物花費等。從而改變自己不良的花費習慣。
野呂表示說,日常生活中,養成不隨便花錢的習慣有個訣竅:每天出門前估計一下一天的消費物品及金額,并且錢包里就只放相應的金額。每當出現計劃外的開支時,就會認真考慮是否有必要。這樣就能管理好自己的錢包。 每個人管理開支都有自己的習慣方式,上述管理不一定適合于每個人。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對自己錢包里裝了多少錢沒有數的人,是個有浪費趨向的人,如果改變這一習慣,一定會讓你的存款增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