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驗了酷睿 I5 2300 在3D游戲和多任務、高清播放等方面的突出性能后,今天我利用空閑時間針對酷睿 I5 2300在高清轉碼方面上與本人的舊平臺上對比了一下.,其結果也讓人感到震撼。好了閑話不多說了,先來給自己新舊PC做個介紹:
新平臺概括
(因為要對比高清解碼方面做比較,所以為了彌補舊平臺CPU和GPU上的不足,特意在舊系統中配置了Nvidia GeForce 9800 GT)
以上是兩個平臺的概括,接下來說一說所用到的軟件MediaCoder 這款免費的軟件大家都不陌生,用它主要的原因還是針對多核CPU有所優化,同時針對nVidia的顯卡有CUDA加速和Sandy Bridge平臺中的Intel硬件加速。
新平臺在MediaCoder選的加速方式 舊平臺在MediaCoder選的加速方式
Intel硬件加速下執行效率
以下是具體步驟:
目標:將大小為1G、分辨率為1080P、編碼為AVC的高清視頻文件轉碼為清晰度較好、容量較小、編碼為H.264的MP4文件。從中比較新舊平臺轉換時間。
被轉換文件信息
步驟一
首先通用設置為輸出文件分辨率為640*368幀數為12.500,文件編碼格式為H.264、平均碼率為2000Kbps具體看下圖:
步驟二:
在新平臺上做轉碼開啟開啟Intel硬件加速,記錄CPU占用率,轉換過程所耗費的時間。
首先開啟酷睿I5 2300所有核心
因為開啟Intel硬件加速的原因cpu占用率為47.6%
轉換為編碼為H.264的MP4文件,用時159秒。(在這里簡單說一下碼率;碼流 x 時間 = 總容量 這里要注意的是碼流的單位,1 byte (B) = 8 bits (b),我們計算機上文件的容量K/M,都是指B;1 Kilobyte(K/KB)=2^10 bytes=1,024 bytes 千字節 ;1 Megabyte(M/MB)=2^20 bytes=1,048,576 bytes 兆字節;所以如果用的bits/s的碼流計算容量記得要除8。碼率關系這文件的大小和清晰度,如果剛把平均碼率設置為1000Kbps那么文將縮小將近一半轉換時間也有所減少,但是清晰度大打折扣。所以為了保證清晰度取2000Kbp)
CUDA硬件加速下執行效率
步驟三:在舊平臺上做視頻轉碼,開啟nVidia顯卡的CUDA加速,記錄CPU占用率,轉換過程所耗費的時間。具體看下圖:
開啟舊平臺雙核心
在舊平臺中開啟nVidia顯卡的CUDA加速后,表現不盡人意。
CPU占用率略高,從CPU占用率上可以看出nVidia顯卡的確起了很大作用。(因為時間有限,沒有對N卡進行功率測量所以具體N卡在轉碼中是否全力運轉有待考證。)
舊平臺的轉碼時間為9分19秒
Intel加速 VS CUDA加速完勝對比情況說明:初入比較大的還是轉碼時間,兩者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對比設置(除硬件加速外)都是一樣的,但速度相差很大。而舊平臺轉碼文件占用空間也比新平臺占用多8MB,可以說酷睿 I5 2300憑借著的獨立的轉碼引擎單元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這點可以在上圖的cpu使用率上可以看出。
從右下角的CPU使用率來看是100%編碼器占用了66%(開啟Intel硬件加速后編碼器CPU%只有1.5%)可見獨立的轉碼引擎單元分擔了編碼器大部分工作。憑借這點可以看出酷睿 I5 2300 在轉碼的中令人所震撼能力了。
有朋友也許會說這個視頻源文件編碼格式并不是能很好的支持硬件加速,以及在設置上都有問題,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我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到底新平臺和舊平臺差多少其它的不太注重,二就是我也是忙的著急對比,MediaCoder這套軟件專業性也比較強所以沒時間細看請大家原諒。最后多說一句關于獨顯安裝后集顯被屏蔽的問題。據聽說Lucid Virtu軟件可以解決此問題,所以在購買了酷睿 I5 2300又有獨立顯卡的朋友可以搜一下好像有30天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