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十年前,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移動電話,當時我對它的操作系統和處理器一無所知,能有一部“移動”電話我就很高興了。
如今,人們在買手機的時候比我當初考慮的顯然更多。他們不僅考慮手機的操作系統和處理器,還要考慮諸如屏幕大小等等其他因素。人們對這些細節的關注一方面源于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也在于如今有諸多手機操作系統可供我們選擇。在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中,Android占有約80%的市場份額,是當之無愧的大佬。
早期的 Android
在2003年10月,Andy Rubin、Rich Miner、Nick Sears、Chris White成立Android.Inc。他們最初打算為數碼相機開發操作系統,但隨后專注于移動設備。在2005年8月,Google收購Android.Inc顯示出進軍移動設備操作系統的意圖。隨后在2007年,Open Handset Alliance(OHA) 成立,這是一個由互聯網公司(如Google)、設備制造商(如Sony,HTC,Samsung)和移動運營商(如Sprint,T-mobile)聯合創立的。OHA的目標是為移動設備制定開放標準,正是彼時Android OS作為一個開源軟件對外發布。然而,第一部Android設備HTC Dream在一年后(2008年10月)才發布。
Android的開源優勢
Android基于Linux內核并且源代碼在Apache協議下開放,這在Android發布時就給予它獨特的優勢:
- 制造移動電話的OEM在Android發布伊始就對其顯示極大的興趣,OHA中幾乎所有的OEM成員都發布了Android手機并且將繼續如此。即使是新的OEM制造商也傾向于發布基于Android的手機,因為這樣可以直接為終端用戶提供現有的軟件,而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經歷在OS研發上。
- 隨著Android源碼可以被人們方便的下載和進行修改,針對不同硬件平臺的Android變體正逐漸涌現,一個例子是基于Android的Nokia X 系列。
- 作為開源系統本身,Android就激起了世界各地開發者、開源愛好者和大眾用戶的興趣。
Android應用商店
Android支持第三方應用,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說法。老一些的手機操作系統(如Symbian)也允許用戶安裝應用,但是應用開發過程毫無一致性,并且用戶很難找到和安裝那些應用。有了應用商店,一切變得簡單多了。如今幾乎所有的手機平臺都有其應用商店,針對某一特定平臺的應用數量甚至可以用來衡量特定操作系統的受歡迎程度。
Android開發
憑借背后的Google,Android逐漸建立起了龐大的生態系統,我們來看看其中幾個重要的角色:
- IDE:想要為Android開發應用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集成開發環境(IDE),或者開發所需要的工具。獲取Android開發環境很簡單:只需下載Eclipse IDE并安裝Android開發者工具插件。
- 詳盡的文檔和支持:開發者面臨的下一個問題是文檔。盡然應用要運行在Android環境中,應用開發者需要知道他們在代碼中可以使用哪些API。舉個例子:如果一個應用開發者想要使用攝像頭,她該怎么辦?她可以查詢文檔,找到合適的函數并進行調用。系統代碼也很容易獲得,這使得開發變得方便快捷。
- Google Play:開發者希望用戶能夠獲取他們的應用,甚至從中獲取報酬。Google Play就是使應用得到托管并且從中獲取報酬的渠道,其中有成千上萬種應用可供用戶選擇。但這不是獲取應用的唯一渠道,用戶亦可之間安裝.apk按轉包。
防止碎片化
雖然人們可以自由修改Android的源代碼,但是一個潛在的問題是:如果所有人都用代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將無法制定一個標準。Google有一個解決辦法:兼容性測試工具(CTS),這是一個基于JUnit的測試模塊,對修改過的Android實現進行校驗。所以即便Android是開源的,代碼可以被隨心所欲的修改,操作系統的標準依然存在,新的實現若被稱作Android便依舊是符合標準的。這使得很容易對Android進行改裝使其適應新的硬件平臺,并且用戶任然可以在特定的Android設備上運行從應用商店下載的應用。
開源社區和Google的不斷創新使得Android達到新的高度,并且Android依然在前進。你認為還有哪些其他因素促進了Android的成長?
(英文出處:opensour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