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年齡在20歲上下,你可能還是一名學生,但正經受著輟學創業這一想法帶來的壓力;或者你已工作,但總覺得打工并不適合自己,感覺自己正在失去獲得寶貴經驗和潛在財富的機會。
過去幾年成長起來的這代人在“迷失”的邊緣徘徊。工作機會減少,讀大學也不是保障。大公司亦不再是構筑職業生涯的安全港灣。透過媒體的鏡頭,創業似乎成了沙漠中唯一的綠洲。
然而關于創業,或許少有人給你建議,這里所列出的一些因素都是你可以考慮的。每個人的路都不同,決定只能自己來做。
創業只是達成目的手段
人們通過有目的感的工作來實現自我,因此在心理上,我們對成功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圍繞著目標的設立和貫徹。目標給出了未來的形態,而創業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要常思目標,但不要陶醉在手段中。你關心的是什么?你想幫助哪些人?創業使目標的達成更容易了還是更困難了?
創業公司文化無非是新型企業文化
相對傳統公司,人們把創業公司描繪成一種令人振奮的、冒險的選擇,覺得創業公司更加自由、靈活、開放。一些公司早期的確如此,然而后期的創業公司很快會僵化得跟它們之前的公司毫無二致。在系統、方法、文化和社會層面,創業幾乎被簡化成了公式和處方,然而創新本身從無公式可言。
創業公司并未顛覆舊有系統
在投資人和投資機構眼中,創業公司只是一個資產種類。創業系統中有大批為老板刻苦工作的年輕人。可這個系統未必關心創業者自身——事實上,這套系統從形成之初就明白并接受了絕大多數創業公司最終都會失敗這一事實。由風險投資支撐的創業公司本身并沒什么顛覆性,只是另一套系統。如果你覺得創業公司顛覆了舊的市場格局,那你對顛覆后的結果滿意嗎?是解決了問題,還是轉移了問題?
創業的人際成本不斷上升
每一則創業故事都缺不了一兩個英雄:通宵加班編程,幾周不回家到處融資,完全沒有個人生活。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回報就在上市時間表的圣壇上等著我們。但故事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婚姻破裂、朋友揚鑣、孩子無人照看……有人自殺了,“社區”里會有人在博客上、Twitter上悼念一下、反思一下,然后一切照舊,說不定還成了努力拼搏的榜樣,用來吸引投資者,恐嚇競爭對手……
年輕的程序員們,我真心建議你綜合考慮創業這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想讓生命留下痕跡,路不止一條。
作者Alex Payne,Simple 公司CTO,曾在Twitter任工程師。12歲接觸軟件開發。《Programming Scala》合著者。
周鴻袆:從程序員創業談起
離開雅虎中國后的周鴻袆現在的身份是IDG公司的投資合伙人,手中拿著五億美金用來做風投的他自然對創業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由于周鴻袆出身程序員,也一直是本刊的忠實讀者,他希望一方面站在投資商的角度,同時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來探討“程序員創業”這個話題。
一個周五的傍晚,在北京光華路的一個酒吧中,本刊約到周鴻袆進行這次對話。從昌平遠道趕來的周鴻袆由于塞車而晚到了半個小時。由于開會講了一天的話,他的聲音有些嘶啞。不過在草草的吃了晚飯后,周鴻袆仍然用其快速的語調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記者:我已經看到您在其它的媒體上接受了一些采訪,也談到了很多關于創業的話題。面對程序員這個群體,講創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周鴻袆:的確如此,最近由于我的身份,只接受創業方面的話題。關于程序員創業,我之所以愿意談我的觀點,是因為我是程序員出身,也是從小公司做起來的,我自認為對待很多程序員個人包括共享軟件作者和一些小網站還是很好的。我希望和他們分享一些經驗和體會。
首 先,我想說的是聰明人不一定能成功,很多程序員很聰明,但我一看就知道他們不會成功。因為我看到了一些問題,而且現在太多程序員存在很多誤解。因此,我希 望把我的觀點告訴程序員。或許有一些程序員能夠清醒,某個人可能因為我的某一句話有了感覺,對他以后的成長產生了幫助,這就足夠了。
要知道,程序員總是以為自己優秀所以就能成功,其實不是。中國的程序員大部分是盲目的:看看CSDN的論壇就能夠感覺到,要么有一群人自我感覺極端的良好,以專家自居,要么就是一群藍領埋怨公司和社會環境不行,待遇不好。
應該說,中國程序員創業的成功率也是很低的。放眼望去,中國互聯網成功的人士有幾個是真正寫過十年軟件的。事實上,現狀和我們所能聽到的媒體宣傳的故事很不一樣。
很多程序員的最高理想就是寫一個共享軟件,一年可以掙幾百萬。但我希望談的不是告訴程序員如何掙錢,掙錢很容易,而是要告訴程序員如何去創業。比如雖然FlashGet的作者收入很高,衣食無憂,但從創業的角度看,它并沒有以商業公司的方式創業成功。
記者:那根據您的觀察,中國的程序員在創業方面欠缺哪些?
周鴻袆:首先,我看到中國程序員的合作心態非常缺乏,我認為這是中國程序員最大的問題,當然這是有很多原因的。
大 家經常說這句話:態度決定一切。但事實上好程序員基本上都比較傲氣,因為程序員往往會覺得自己在做世界上一件十分偉大的事情,這就是驅動機器,修改一行代 碼,機器就能夠工作,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行為。這很容易會讓程序員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可以Control Everything。程序員的自信在編程上是非常需要的,但不是適合一切場合。如果我們不說這些,可能很多程序員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仍然認為 自己是King of the World。
事實上,程序員的能力只是控制了一個機器。但創業僅僅具備了和機器打交道這一種能力是絕 對不夠的,他還需要和合作伙伴、競爭對手、投資人、員工甚至整個社會環境打交道。很多程序員因為已經習慣了和機器打交道,不善于也不愿意其它的工作。很多 程序員會內心認為“營銷不是很簡單嘛,市場很簡單啊,管理也很簡單啊,”我認為這種心態是非常害人的。
程序員還是一個很固執的人群,他覺得自己是機器的統帥,因此不會靈活,不會妥協。我當時也喜歡寫程序,但我知道如果自己沉迷于寫程序,肯定沒戲,所以是逼著自己改變角色。
記者:在做公司的過程中,您應該也經常和不同層次的程序員打交道吧?有什么深刻的故事和印象?
周 鴻袆:這兩天,我收到幾封程序員的來信。有一封信中大意說“我是個如此優秀的程序員,為什么我就不能成功呢,請你指點。這里有我的blog地址,看完你就 會了解我了。”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的希望別人幫忙,就要把情況真實的說出來,而不是上來就說自己很優秀,這種語言就會讓別人覺得很不舒服,不是很好的交流 方式。我還真看了那個blog,但看完之后,覺得這個程序員就是一個空想狂。
可以說,很多程序員實際上是優秀帶來了自負,這種自負使得其不要說創業,可能在在公司中工作也會遇到問題。所以,我甚至認為程序員在創業方面遇到的困難比其它類型的人員更大。如果程序員希望主導一個創業,可能首先就要逼自己不是一個程序員。
記者:所以我們不能只單純談程序員創業,而是要從程序員創業談起。為了避免這些問題,要做哪些轉變呢?
周 鴻袆:是的,要從創業談起。程序員首先要學會和別人合作。提到這點,很多程序員都會說“我正在帶著其他程序員寫程序啊,我會合作啊。”但這種合作是片面 的,我所談的不僅僅是程序員和程序員之間的合作,而是包括了程序員和其它各種角色之間的合作。程序員相親,他們的語言比較能夠容易理解。但作為一個程序 員,你能不能商業人員、銷售人員很好的合作呢。
我這些年還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程序員動不動就把目標定為比爾·蓋茨。其實,比爾蓋茨 不應該成為程序員崇拜的目標對象,這會讓程序員迷失方向,因為微軟另外一個創始人保羅·艾倫才是真正的程序員。再看其它一些例子,Google的第20名 程序員都可以獲得五億美元。Adobe公司兩個創始人也是一個精通技術,一個對商業精通,這樣的搭配才能夠更好的成功。因此,對于很多程序員來說,一定要 找準真正的榜樣,不要被外界的故事迷惑了頭腦。如果剖開一些故事的外表,你會發現國外很多成功的程序員,背后一定有一個很強大的商業感覺的人或者一個團 隊。
記者:那也就是說,程序員應該作為一種創業的參與者,而不一定要做主導者了?
周鴻袆:程序員的商業感覺其實并 不是很好。即便有商業感覺,其實這只是一個靈感,一個創意,但要要做成、做大還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市場、運營,這些對于程序員是不可想象的。程序員要明 白,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找到一個可以彌補自己缺陷的合作團隊才是出路。加入一個創業團隊,可能個人占10%,但因為更容易成功,而且團隊可以做100分 的事情。而如果只是一個人做,很可能就失敗了。
這方面,國外的程序員對自己的長短比較清楚。在硅谷,很多程序員技術上都很牛,但他們 都非常知道自己只是在技術這個領域水平比較高,出了這個領域,自己什么都不是。正因為有了這種心態,他們特別懂得與人合作。我認為國外的程序員已經普遍意 識到了這點,他們很愿意成為創業團隊中的一員而并非自己創業。
因此,程序員需要調整心態,不要把自己當作精英人物,要承認自己在編程方面是優秀的,但永遠有人比自己更優秀,對于其它的領域,很可能自己很無知。要知道,其實程序員的選擇其實是最少的,因此抱有開放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記者:你認為國內的程序員在哪些地方還與創業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周 鴻袆:我認為現在的很多程序員經驗過于不足,他沒有認真踏實做過很多工作就奢談創業。如果一個程序員沒有在編程方面深入過,沒有積累,也就是半瓶子醋。這 樣的程序員我接觸過很多,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問題出在哪里,讓人感覺又愛又恨。我認為程序員既然要憑借自己的技術,那就一定要踏實,要能夠實現任何創意。
但現在一些程序員自己沒有商業意識,卻又很自負,不相信別人,不理解的事情就不做。我遇到過很多程序員,他們對公司做什么方向都質疑。他 們希望自己先想清楚,可是一想就浪費了很長時間。很多程序員就可悲在這里,積累的不多,看不到方向,但他也不相信自己的公司和老板,這是一個悖論,需要程 序員深刻反省。要知道,每個公司都有懂商業的人。
就這樣,一些程序員極端自負,另外有一些程序員碰了很多釘子之后,感覺很自卑,于是便認為國內軟件業不行,最后出國或者打工,很少有程序員能對自己能做公正的評價。
記者:您是否認為國內的環境是造成程序員浮躁的因素呢?
周鴻袆:這個倒問住我了,我以前沒有仔細考慮過這點。但我想,不管怎樣,程序員需要先從自身找問題,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了。我承認一個現實:程序員生存狀態并不是很好,但程序員很多報怨其實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值和自身的缺陷產生的反差。
首 先,產品沒有大小,只有市場的大小。很多人總是覺得這也小,那也看不上。認為公司做的產品很無聊,要做就要像CSDN論壇中某些人宣揚那樣:做游戲一定要 做3D引擎,好像只有這樣才夠牛。這其實就是一種浮躁。很多程序員寫軟件總是很多bug,基礎知識也不牢固,沒有參加幾個項目,沒有寫過十萬行代碼,就奢 談做大項目,這有價值嗎?
而且我還發現有些程序員特別憤青,罵環境,罵老板,其實這只能把自己的心態搞的很壞。很多人剛進公司時做的 很差,雖然工資少,但他沒有想到給公司增加了很多bug,公司實際上是在給他出學費。論壇上大家都在討論哪里活干得少錢拿的多。甚至還有人列了一些黑名 單。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程序員自己將周圍環境搞的烏煙瘴氣了。
有的程序員還非常喜歡指點江山,指點公司。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不可以,但 指責別的公司對個人沒有什么好處,因為存在就是合理的。如果看不到,恰恰證明是自己看不到。我看到很多程序員也寫blog,技術交流的我認為非常好,但有 些人是寫評論。我是覺得程序員不要做評論家,中國不缺評論家,最缺的是實干家。
總之,程序員一般過于自我。總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世界是什么。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努力的去客服。我的經驗就是看別人如何做的好,為什么能夠做的好,什么是我所不能理解。程序員要學會慢慢站在別人立場上看問題。
記者:您對希望創業的程序員有哪些建議呢?
周 鴻袆:對程序員來說,現在要做的也很簡單,這就是需要大量的實踐,要慢慢培養對產品,對商業的感覺。我的建議說出來可能有些忠言逆耳。對絕大多數程序員來 說,自己一個人成功的機率是很小的,所以我認為加入一個創業的團隊可能更為合適。現在有很多初期創業的公司,也需要很多優秀的程序員加盟。如果有理想,可 以選擇加入一個團隊,也有相應的股份,這方面我可以充當一個橋梁。
微博上看到一篇IT方面的文章,大意是:難道創業只需要錢嗎?
????? 本來看標題我只想回:沒錢能行嗎?
?后來此文列出了很多創業者的“劣根性”,譬如:
一、抵擋得住虛榮心嗎?
二、真的有耐心嗎?
三、你有定力嗎?
四、真的懂怎么做事嗎?
?具體內容就不展開了。這是我以前公司的領導給我轉發的文章,他表示很贊同這些“劣根性”,并建議程序員就應該好好工作、敬崗愛業、一絲不茍、效忠公司效忠領導,直至干到人老珠黃為止,末了還加了一個“呵呵”。
這里我想為“創業者”打抱不平,尤其是程序員創業者。
? 虛榮心、耐心、定力、做事和做人。這四項首先是我們所有人在還沒有真正“成熟或成型”前共有的通病:
1、? 正確的虛榮心是促進人類向前進的基本因素
曾經接觸過一個土豪老板,詢問創業經驗。
“門面。沒有好的門面,誰會給你做生意?”,土豪老板如是說。
?我沒信。
后來,我想去拿一個軟件招標項目。用戶要對參加招投標的供應商做私下了解。很簡單,我自己的門面簡直無法直視,于是臨時借了一個高大上朋友的公司,這貨還不 是軟件公司,于是從開電腦維修公司的朋友那借了幾臺電腦,臨時從學校老師朋友那借來了十來個學生充當員工(男女搭配,長相不能猥瑣)
領導很滿意。
什么叫正確的虛榮心?簡單來總結:那就維護好恰到好處的面子(門面)。打群架都要一幫人在后面充數呢!咱IT人創個業沒有正確的虛榮觀怎么混?
以后我們的三觀要改一改,要改成四觀,最后一觀是“虛榮觀”。
?
2、? 耐心是果,急躁是因
耐心是長期急躁、沖動導致的結果。
古語: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苦的過程就是磨練自己耐心和耐性的過程。
我的創業經歷中,第一次吃苦是因為連續入了3個標,結果一標沒中,手上兩個項目一個都沒收到全款。
?有人會說:請堅持下去。
?此話說來容易,做到并不容易。我告訴大家真正能堅持的原因:那就是我只能堅持下去,因為其他路也沒有。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如果你放棄了創業后面還有很多路你能堅持的住嗎?事實情況是:很難。
?很多創業者因為真的沒啥后路,不堅持就是死,于是他堅持了。當然也有很多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當今年代、惰性橫飛的年代,前者和后者的比例嚴重失衡,也就是說有一大部分人創業其實是為了生存主義,理想不理想的以后再說吧~~.
耐得住寂寞是因為你無法不寂寞。
十年前,我剛參加工作。由于“家境貧寒“,干了大概一年多就想自己創業,于是出現了以下情況:
1、? 資金幾乎沒有。除了工資,積蓄基本沒有。國企工薪父母的工資還沒我高。
2、? 人脈?沒有。除了公司項目認識的客戶,幾乎沒人了解我
3、? 經驗?別提了,無法直視。那時弱弱的接觸了幾個客戶,基本客戶提出來的需求都是我無法完成的。
4、? 團隊?這個也沒有,拉了幾個志同道合的人想一起干。結果,弄了一個多月也沒討論個道道出來。最后,在互相埋怨的氣氛中幾個人中止討論。
我最后想了半天,還是采取了跳槽這條路,于是北漂了。
對于”耐心”我再總結一下:如果你和我十年前一樣的情況還是堅持創業了,那么你肯定沒有耐心,當然這和是否會成功不一定是因果關系;十年后我終于真的自己創業,這時的我除了有耐心,其他還真不夠充分,譬如激情。
所以,奉勸大家,不要等到自己耐心和耐性足夠強大的時候你再去創業,因為這樣你會沒有足夠的激情。
?
3、? 關于定力
說實際的,定力就等同于心態。
?譬如你做了大半年的產品發現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力;
?譬如你的合作伙伴在你快要成功時突然背叛了你;
?譬如你做軟件做了幾年發現還是養豬更賺錢;
?譬如你的家族企業需要你放棄創業去接手;
?譬如你的產品有大公司要以50萬收購,但是你覺得未來值一個億;
?。。。。。。
還有很多,如果你碰到上述情況該怎么做抉擇?
注意:這不是創業者才有的問題,這是任何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只不過前者更加需要重視這個心態。
什么是創業者的良好心態?其實我也說不好,我們打個治療系的比方:
假如有一個問題很棘手,你很捉急,急得想撞墻;很擔心,擔心的頭皮發麻。于是你應該這么問自己:
1、? 問:這個問題現在你能解決嗎?
答:能。
問:那你此時此刻還擔心什么?
2、? 問:這個問題現在你能解決嗎?
答:不能
問:那你此時此刻還擔心什么?
3、? 問:這個問題現在你能解決嗎?
答:不知道,可能還要過段時間才行
問:那你此時此刻還擔心什么?
?
? 4、關于做事
程序員有個通病:
1、? 程序員是最強的是如何把用戶的需求轉換為產品的
2、? 程序員最弱的是如何把轉化為產品的東西再轉化為錢
?
創業新手的通病:
1、? 創業新手的做事效率絕對是最高的(但效率過于高也是一種病)
2、? 創業新手往往是單線程的,如果多件事一起發生,并且這幾件事還有些關聯就容易出錯
3、? 創業新手往往不知道如何協調客戶、用戶之間的利益關系。
4、? 創業新手往往能把握住正能量,卻很少能把握住“負能量”
5、? 當創業者和合伙人發生利益沖突時,很少能協調到位。
?
總結:做人和做事齊頭并進,要做事先做人,才會事半功倍。否則你要花10倍的做事精力才能達到”做事加做人各花50%精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