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分層結構
OSI參考模型發展史
OSI參考模型
記憶:一個叫淑惠的女生試用物聯網
OSI參考模型解釋通信過程
具體操作
H代表頭部
數據鏈路層;加了頭部H2和尾部T2
物理層對數據不再處理
類似包裹;打包和拆包
應用層
如果可以不聯網也能使用的程序就不屬于應用層的范圍
萬維網(web網):HTTP
表示層
數據格式變換:比特流–>圖片
會話層
進程:正在運行的程序(包括在后臺運行的),每一個進程都會分配一個端口號來標識
傳輸層
TCP/UDP
流量控制:控制發送方速率
網絡層
數據報(父) 分組(子)
數據報過長的時候,把數據報進行切割,放在鏈路上來傳遞,使傳輸更加靈活
路由選擇:選擇合適的路由方式
差錯控制;檢查發送是否有錯
擁塞控制:全局上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數字信號轉換為電磁波、光信號
定義傳輸模式;
單工;只可以同一時間有一個人在發送,另一個人在接收
半雙工:介于之間,兩個都可以是發送和接收,但還是同一時間只有一個發送方,另一個接收方
雙工:兩個人可以雙向同時地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