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一分為二
- 負面思維
- 直線思維
- 恐懼本能
- 規模錯覺
- 以偏概全
- 命中注定
- 單一視角
- 歸咎他人
- 情急生亂
一分為二
要做到實事求是, 就要做到當你聽到一分為二的說法時, 你就能迅速認識到這種說法描述的是一種兩極分化的圖畫, 而兩極之間存在一道巨大的鴻溝。 而在現實中, 這道鴻溝往往并不存在, 絕大多數人都生活于中間狀態。
要想有效地控制我們一分為二的錯誤本能, 我們就要堅持尋找絕大多數。
-
我們要注意只比較平均數的做法。 平均數之外, 我們還要注意數據的實際分布。 如果兩組數據的分布出現了重疊, 那么有可能兩組之間的鴻溝并不存在。
-
我們要注意只比較極端情況的做法。 在所有的群體、 國家或者國民中, 總會有極端情況的存在,總會有頂層和底層。 而頂層和底層之間的差別, 有時候是極端不公平的。 即便如此, 大多數仍然分布在中間狀態, 而在中間并不存在鴻溝。
-
我們要注意只俯視不仰視的做法。 記住俯視會帶來錯覺, 一切看起來都一樣矮, 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負面思維
要做到實事求是, 我們就要做到在聽到負面消息時能夠認識到我們原本就更容易獲得負面新聞, 而很難聽到關于事情在進步的消息。 這種現實情況, 使得我們系統性地對世界產生了負面的印象, 從而產生了焦慮。
要想控制我們的負面情緒, 我們就要做到對壞消息要有思想準備。
- 更好和不好。 我們要學會區分狀態和趨勢, 要認識到事情可以同時是不好的, 但也是在變得更好的。
- 好消息不是新聞。 好消息是很少得到報道的,因此我們總是聽到壞消息。 所以當你聽到壞消息的時候, 可以問一下自己是否我們沒有聽到好的消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 循序漸進的進步不是新聞。 當一件事情在持續變好, 但當中產生了一些小的低谷的時候, 通常你只會注意到低谷, 而不是整體的趨勢。
- 更多的壞消息并不意味著更多的壞事情。 我們能夠聽到更多的壞消息, 有時僅僅是因為我們對壞事情的關注度和監控能力提高了, 并不意味著這個世界在變得更壞。
- 警惕過分美化的歷史。 人們經常會刻意地美化自己的歷史, 而國家也經常會刻意地美化自己的歷史。
直線思維
要做到實事求是, 就需要認識到我們不能假設事物總是按照直線發展的, 并且我們要記得, 直線發展的事物在現實中是很少見的。
要想控制直線思維的本能, 我們就需要記住, 自然界有很多不同的曲線形狀。
- 不要做直線假設。 有很多事物的發展并不遵循直線規律, 而是遵循S形曲線、 滑梯曲線、 駝峰曲線或者倍增曲線的規律。 沒有一個孩子是按照直線的規律長高的, 而且也沒有父母會認為孩子的身高會無限增長。
恐懼本能
要做到實事求是, 就是當我們感到恐懼的時候, 我們能夠認識到我們害怕的事情不一定是真正危險的。 我們對于暴力、 受困以及污染的天然恐懼, 會使我們習慣性地過度高估這些風險。
要想控制我們的恐懼本能, 我們需要計算真實的風險。
-
可怕的世界: 恐懼vs.現實。 我們感受到的世界, 比真實的世界更可怕, 這是因為我們注意到的信息都是被媒體精心選擇過濾過的, 而媒體刻意選擇那些嚇人的信息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
風險=危險程度×發生的可能性。 你面臨的真實風險, 并不取決于它看起來多么嚇人, 而在于兩個因素: 危險的程度和發生的概率。
-
在采取行動之前, 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當你在恐懼中的時候, 你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不要在恐懼中做決定。
規模錯覺
要做到實事求是就是當你看到一個單一的數字并且它令你印象深刻的時候, 要記得把它和其他數字做對比或做除法, 得到比例之后, 你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觀點。
要想控制規模錯覺, 我們就要關注比例。
- 對比。 大的數字總是看起來很大, 而單一數字很容易誤導我們。 當我們看到一個單一數字的時候, 一定要記得做對比, 或者做除法, 得到某種比例。
- 二八原則。 如果你得到了一個長長的清單, 就應該先排序, 然后找到最大的幾項并且做深入分析。 通常這幾項的重要性要遠大于其他所有項目加在一起的重要性。
- 比例。 數字和比例有可能代表著完全不同的含義。 尤其當我們在不同大小的組別之間做對比的時候, 比例總是更有意義。 具體來講, 我們在對國家和地區進行比較的時候, 應該更加關注人均數字。
(MyNote:二八原則、比例也是某種意義的對比。)
以偏概全
要做到實事求是, 就是要意識到當我們討論一個群體的時候, 我們的分類可能是錯誤的。 我們一定會繼續做分類和類比的工作, 但是我們要盡可能地提醒自己, 不要做錯。
要想控制住我們的以偏概全的本能, 我們要經常質疑自己的分類方法。
-
在同一類別中尋找不同。 特別是當一個類別非常巨大的時候, 我們應該試圖找到有效的辦法來將其分得更小、 更準確。
-
在不同類別中尋找相同。 如果你發現不同的類別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相似性, 那么要考慮, 你的分類方法有可能是不正確的。
-
在不同類別中尋找不同。 不要假設在一個類別中適用的規則可以在其他類別中同樣適用。 比如收入水平第四級的人不要假設其他級別的人也適用同樣的生活規則。 再比如失去意識的士兵和沉睡中的嬰兒是不同的。
-
注意大多數。 大多數僅僅意味著超過一半, 我們應當具體區分, 大多數究竟意味著51%還是99%。
-
注意極端案例。 活靈活現的圖片往往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它們有可能只代表著極端案例, 而不是普遍現象。
-
不要假設別人是傻瓜。 當你發現一些奇怪現象的時候, 請保持好奇心和謙卑之心, 去探究這現象背后的道理。
命中注定
要做到實事求是, 就是要認識到很多事情(比如人民、 國家、 宗教和文化)看起來似乎保持不變, 僅僅是因為改變發生得非常緩慢, 并且要記住聚沙成塔。要想控制命中注定的本能, 就要記住緩慢的改變也仍然是改變。
-
注意追蹤持續的提高。 每年小的改變可以在幾十年后積累成巨大的改變。(量變&質變)
-
更新你的知識。 有些知識很快就會變得過時,技術、 國家、 社會文化和宗教都在持續的改變當中。
-
與老年人對話。 如果你想弄清楚價值觀是如何改變的, 請想一想你的祖父母們的價值觀和你的價值觀有什么不同。
-
收集文化改變的案例。 找到反面的案例來挑戰那種認為文化一成不變的說法。
單一視角
要做到實事求是, 就是要認識到單一視角會限制你的想象力。 并且時刻牢記獲取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問題,得到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從而制訂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要想控制單一視角的本能, 必須有一個工具箱, 而不僅僅是一把錘子。
- 檢查你的想法。 不要僅僅專注于那些能夠證明你的想法的正確案例, 而要多與那些持有不同意見的人討論。 發現自己想法的不足之處。
- 有限的經驗。 不要認為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外有什么真知灼見。 對自己未知的領域要保持謙遜。 同時也要注意到專家也有他們的局限性。
- 錘子和釘子。 當你會熟練地使用某一種工具的時候, 你總會盡可能多地使用它。 等你花了太多的時間專注于分析某一個問題的時候, 有可能會夸大這個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的重要性。 請牢記, 沒有任何一個工具是萬能的。 如果你總是習慣于使用錘子的話, 那么請多和那些習慣使用改錐、 扳手和卷尺的人打交道。 多聽聽來自不同領域的人的意見。
- 關注數字, 但不僅僅關注數字。 沒有數字,我們無法理解世界, 但是僅有數字, 我們仍然無法理解世界。 請專注于發現數字背后的真實世界。(數據只是抽象的,未必能夠完全反映這個世界。)
- 當心簡單的想法和簡單的解決方案。 人類歷史上從來就不缺乏充滿了烏托邦式的簡單想法的空想家, 而最終他們都帶來了可怕的結果。 我們應當認識到事物的復雜性, 學會兼收并蓄以及妥協。 我們應當在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基礎上來解決問題。
歸咎他人
要做到實事求是, 就是當人們開始找替罪羊的時候, 你應該認識到這是錯誤的, 并且能夠記起, 簡單地歸咎他人只會使你把握不住問題的真正要點, 并且無法集中注意力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要想控制歸咎他人的本能, 你應該停止尋找替罪羊。
-
尋找原因, 而不是尋找壞人。 當壞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試圖去責怪任何個人或群體。 首先接受沒有人刻意為之這個事實。 然后努力去理解這一事情發生背后的系統性原因。
-
尋找系統, 而不是尋找英雄。 當有人號稱自己做了什么偉大的業績的時候, 問問自己, 如果沒有這個人, 是否這件事情仍然可以發生? 通常是整個系統的有效運行使得好的事情發生了。
情急生亂
要做到實事求是, 就要認識到當你感覺必須做一個緊急的決定的時候, 牢牢地記住, 事實上絕大多數情況并不是真的緊急。
要想控制情急生亂的本能, 你需要做到循序漸進。
-
深呼吸。 當你情急生亂的本能被喚醒的時候,你的其他本能也會被激活, 而你大腦的分析能力則停止工作了。 請給你自己一點時間和更多的信息。絕大多數情況下, 你并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動, 以后仍然會有機會。 事實也通常不是非黑即白的。
-
堅持了解基礎數據。 如果一件事是緊急且很重要的, 那么我們必須對它進行持續觀測。 請警惕那些雖然相關但并不準確的數據, 或者那些雖然準確但實際并不相關的數據。 只有相關且準確的數據才真正有用。
-
警惕那些帶有偏見的預言家。 任何關于未來的預測都是具有不確定性的。 所有的預測都必須考慮到未來的不確定性。 你應當堅持對預測有一個全面的、 包含多種情形分析的了解。 永遠不要只看最佳或最差情形。 并且要用這種預測和歷史上發生的事實相對比, 來檢查這種預測方法的準確度。
-
小心過激的行動。 盡可能了解激烈行動的后果和副作用。 了解這一行動的理論依據。 應當穩扎穩打地取得現實的進步, 并且在過程中持續觀測實施效果。 通常循序漸進的方案, 總會優于大刀闊斧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