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數傳參:
1、形參變量屬于它所在的函數,出了該函數就不能使用
2、實參與形參之間都是以賦值的形式進行數據傳遞(值傳遞)
3、return 其實是把返回值數據放置到一個公共的區域(函數和函數調用者),如果不寫return語句,那么該區域中就是一個隨機的垃圾數據
4、數組作為函數參數傳遞時,長度會丟失,需要額外增加一個變量把數組的長度也傳遞過去。
5、函數之間,數組的傳遞時址傳遞,函數與函數的調用者可以共享數組
練習1:實現一個函數,找出數組中的最大值
#include<stdio.h>int func(int a[],int len)
{int max=a[0];for(int i=1;i<len;i++){if(max<a[i])max=a[i]; }return max;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 argv[])
{int a[10]={0,1,2,3,4,5,6,7,8,155};int max= func(a,sizeof(a)/sizeof(a[0]));printf("%d",max);
}
練習2:實現一個函數,對數組進行排序
#include<stdio.h>void func(int a[],int len)
{int change;for(int i=0;i<len;i++){for(int j=i+1;j<len;j++){if(a[i]>a[j]){change=a[i];a[i]=a[j];a[j]=change;}}}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 argv[])
{int a[10]={15,95,18,19,47,85,63,25,98,46};int len=sizeof(a)/sizeof(a[0]);func(a,len);for(int i=0;i<len;i++){printf("%d ",a[i]); }
}
練習3:實現一個函數,查找數組中是否存在某個值,如果存在,則返回該數據在數組中的下標,否則返回-1
#include<stdio.h>int func(int a[],int len,int n)
{for(int i=0;i<len;i++){if(a[i]==n)return i; }return -1;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 argv[])
{int a[10]={0,2,1,3,4,5,6,7,8,9};int len=sizeof(a)/sizeof(a[0]);int ret=func(a,len,1);if(ret)printf("%d",ret);else printf("none");
}
設計函數時的準則:
1、一個函數最好只解決一個問題,這樣可以降低出錯率,提高可讀性。
2、最好不要依賴其他函數。(降低耦合性)
3、數據由調用者提供,結果返回給調用者(提高通用性)
4、要考慮調用者提供的非法數據,可以通過返回值方式告訴調用者,或者把可能出現的情況通過注釋的方式寫明白(健壯性)
進程映像:
程序:儲存在磁盤上的可執行文件(二進制文件、腳本文件)
進程:正在系統中運行的程序
進程映像:指的是進程內存的分布情況text 代碼段: 存儲二進制指令、常量,權限是只讀,強制修改會產生段錯誤
data 數據段: 存儲初始化過的全局變量、初始化過的靜態局部變量
bss 靜態數據段: 存儲未初始化過的全局變量,未初始化過的靜態局部變量,程序運行時會被清理為0
stack 棧: 存儲局部變量、塊變量,會隨著程序運行不斷申請、釋放,由操作系統管理,小
heap 堆: 由程序猿手動管理,足夠大
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
局部變量: 定義在函數內存儲位置: stack 棧生命周期: 函數調用開始直到知道函數執行結束使用范圍: 函數內使用全局變量: 定義在函數外存儲位置: data(初始化)、bss(未初始化)生命周期: 運行前就定義完成,程序結束才釋放適用范圍: 程序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使用塊變量: 定義在語句塊內的 if{} for(){} while(){}存儲位置: stack 棧生命周期: 函數調用開始直到知道函數執行結束使用范圍: 只能在語句塊內使用
注意:1、局部變量可以和全局變量同名但是會屏蔽同名的全局變量,同名塊變量也會屏蔽同名的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2、建議全局變量首字母大寫
存儲介質:
硬盤->內存->高級緩存->寄存器
類型限定符:
auto: 用于定義自動申請、自動釋放內存的變量(局部變量),不加就代表加注意:全局變量不能用auto修飾C11標準中auto用于自動類型識別auto num =3.14
extern: 聲明變量,意思是說明此變量已在別處定義過了,請放心使用。但是只能臨時通過編譯,鏈接時找不到該變量,依然會報錯聲明時不可賦值
static:被它修飾過的局部變量叫靜態局部變量改變存儲位置:改變局部變量的儲存位置,由stack改到data或bss(由是否初始化決定改到那個段)延長生命周期: 延長局部變量的生命周期限制作用域:限制全局變量、函數只能在本文件中使用,可以防止全局變量、函數被別人調用可以防止防止命名沖突
const:“保護”變量不被顯示地修改注意:如果對初始化過的全局變量、初始化過的靜態局部變量使用const修飾,那么存儲位置會變成text
volatile:如果變量值沒有顯示地改變,那么在使用這個變量時,不會從內存中讀取,而是繼續用上次讀取的結果,這叫編譯器的取值優化。如果變量被volatile修飾后,每次使用該變量時,不做取值優化,每次都從內存中讀取。一般在硬件編程、多線程編程時經常使用
register:申請把變量的存儲介質由內存改為寄存器。但是由于寄存器有限,所以不一定能申請成功注意:寄存器變量不允許獲取地址
typedef:類型重定義,定義變量前如果加入typedef,那么變量名就變成了這個類型注意:不是替換關系#define num int 替換typedef int num; 類型重定義從使用角度看一樣
遞歸:
函數自己調用自己的行為,有可能會造成死循環
遞歸可以實現分治這種算法,就是把一個復雜的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相同的小問題,直到問題解決1、出口問題2、解決一個小問題3、調用自己計算出第n個斐波那契數列
int func(int n)
{if(1== n||2 == n) return 1;return func(n-1)+func(n-2);
}
1 1 2 3 5 8 13.......遞歸函數每調用一次都會在棧內產生一份自己的拷貝,直到到達出口,才會一層一層的釋放,因此使用遞歸時非常耗費內存,
與循環相比速度非常慢,能使用循環解決就用循環解決。不要試圖分解遞歸的過程遞歸優缺點:1、耗內存、速度慢2、好理解、思路清晰3、可以解決非線性的執行過程
作業:
1、用編程模擬漢諾塔的移動過程
#include<stdio.h>void show(char a,char c,int n)
{printf("%d %c->%c\n",n,a,c);
}void func(int n,char a,char b,char c)
{if(n==1)show(a,c,n);else{func(n-1,a,c,b);show(a,c,n);func(n-1,b,a,c);}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 argv[])
{int n;scanf("%d",&n);func(n,'A','B','C');return 0;
}
2、輸入一個整數,計算出0~9每個數字出現幾次
#include<stdio.h>void func(int n,char a[])
{if(n==0)return;a[n%10]++;func(n/10,a);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 argv[])
{int n;scanf("%d",&n);char a[10]={};func(n,a);for(int i=0;i<10;i++){printf("%hhd:%hhd ",i,a[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