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原文《651頁23萬字智慧教育大數據信息化頂層設計及建設方案WORD》(獲取來源見文尾),本文精選其中精華及架構部分,邏輯清晰、內容完整,為快速形成售前方案提供參考。
目錄
一、 方案背景
1.1 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
1.2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重要內容和標志
1.3 大數據驅動教育信息化發展
1.4 政策指導大數據推動教育變革
1.5 教育大數據應用生態服務教育現代化
二、 建設需求
2.1 地區教育系統亟待進行信息共享、系統融合
2.2 新型教學環境需要創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2.3 教育元素的改變需要教育評價模式的更新
2.4 新型社會形態促使人才培養模式急需轉變
三、 設計思路
3.1 聚焦數據價值
3.2 堅持融合創新
3.3 提升師生素養
3.4 轉化思維模式
四、 建設目標
4.1 打造教育大數據平臺,統領教育應用
4.2 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
4.3 變革教與學發展模式,提升師生數據素養
4.4 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破解發展難題
4.5 挖掘大數據推動教育研究轉型
4.6 基于大數據推動教育科學決策
4.7 開展教育大數據服務,惠及全體教育參與者
五、 頂層設計
5.1 設計原則
5.1.1 標準化和規范化原則
5.1.2 開放性和可擴展性原則
5.1.3 易用性原則
5.2 總體框架
5.2.1 基礎環境
5.2.2 大數據管控中心
5.2.3 教育大數據應用服務
5.3 技術路線
5.3.1 大數據技術
5.3.2 數據融合技術
5.3.3 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
5.3.4 微服務架構
六、 建設內容
6.1 標準體系建設
6.1.1 術語和定義
6.1.2 數據元素結構
6.1.3 標準規范
6.2 數據庫建設
6.2.1 學生元數據目錄
6.2.2 教師(職工)元數據目錄
6.2.3 學校元數據目錄
6.2.4 資源元數據目錄
6.3 地區級建設(市/區/縣)
6.3.1 區域大數據決策支持服務平臺
6.3.2 教學質量大數據應用
6.3.3 教學發展大數據應用
6.3.4 校園安全大數據應用
6.4 校級建設
6.4.1 校園大數據中心平臺
6.4.2 教學質量大數據應用
6.4.3 教學過程大數據應用
6.4.4 新高考應用
6.4.5 智能管理裝備
七、 教學服務
7.1 教研活動服務
7.2 教學過程服務
7.2.1 教育大數據平臺服務
7.2.2 教學質量大數據應用服務
7.2.3 教學過程大數據及新高考應用服務
八、 建設模式
8.1 資金投入
8.2 建設周期
8.2.1 分期建設
8.2.2 階段應用
九、 預期效果
十、 項目實施管理方案
10.1 項目組織管理
10.1.1 建立項目組織管理機構
10.1.2 確定項目分工角色職責
10.1.3 建立項目組織相關管理制度
10.2 項目管理計劃
10.2.1 綜合管理計劃
10.2.2 綜合變更控制
10.3 范圍控制計劃
10.3.1 范圍定義及跟蹤
10.3.2 變更管理
10.3.3 變更控制工具
10.4 進度控制計劃
10.4.1 項目進度跟蹤
10.4.2 項目進度分析
10.4.3 項目進度控制
10.5 組織機構和人員管理計劃
10.5.1 人力資源規劃
10.5.2 項目團隊建設
10.5.3 項目團隊管理
10.6 質量保障計劃
10.6.1 質量保證目標
10.6.2 質量保證角色與職責
10.6.3 質量保證流程
10.6.4 質量保證活動
10.7 溝通管理計劃
10.7.1 溝通計劃
10.7.2 報告形式
10.7.3 相關工具文檔
10.8 配置管理計劃
10.8.1 配置管理目標
10.8.2 配置管理角色與職責
10.8.3 配置管理流程
10.8.4 配置項定義
10.8.5 配置管理活動
10.8.6 配置管理工具
10.9 風險控制計劃
10.9.1 風險識別
10.9.2 風險分析
10.9.3 風險控制
10.10 變革管理計劃
10.10.1 變革管理方法
10.10.2 變革管理成功的關鍵策略
10.11 項目進度計劃
10.11.1 影響項目進度的因素
10.11.2 項目進度制定的原則
10.11.3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10.11.4 項目里程碑
10.12 安全保密計劃
10.13 文檔編制計劃
10.13.1 項目管理類
10.13.2 軟件工程類
10.13.3 項目支持類
10.14 質量保障計劃
10.14.1 確定質量保證目標
10.14.2 質量保證角色與職責
10.14.3 質量保證流程
10.14.4 質量保證活動
10.15 產品交付計劃
10.15.1 背景介紹
10.15.2 客戶管理
10.15.3 服務人員管理
10.15.4 服務流程管理
10.15.5 服務實體設施
10.15.6 產品詳細交付計劃
10.16 項目培訓計劃
10.16.1 培訓組織管理
10.16.2 培訓隊伍要求
10.16.3 培訓對象
10.16.4 培訓內容及要求
10.17 實施風險管理
10.17.1 風險計劃
10.17.2 風險監視
10.17.3 風險管理
十一、 售后服務及培訓
11.1 售后服務說明
11.1.1 售后服務及響應級別
11.1.2 定期現場巡檢服務
11.1.3 專人值守服務
11.1.4 本地化服務
11.2 運維服務保障措施
11.2.1 項目運維組織機構及職責
11.2.2 運維風險預防措施
11.2.3 運維突發事情應急措施
11.3 服務質量保障措施
11.3.1 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
11.3.2 運行維護制度建立
11.3.3 運維知識庫系統
11.3.4 運行維護隊伍建設
11.3.5 閉環式服務
11.3.6 服務監督機制
11.3.7 試運行期間的運維保障
11.3.8 免費質保期間的運維保障
11.3.9 免費質保期后的運維保障
11.4 質量保證范圍
11.5 售后服務承諾書
11.6 售后服務機構網點清單、服務電話
11.6.1 售后服務人員配置
11.6.2 人員培訓計劃
十二、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12.1 施工組織設計
12.1.1 綜合說明,質量、服務、安全文明施工目標
12.1.2 主要施工方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
12.1.3 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資和施工機械設備情況、主要施工機械進場計劃
12.1.4 施工設備進場計劃
12.1.5 工程所用產品進場計劃
12.1.6 確保工程質量的技術組織措施
12.1.7 確保安全生產的技術組織措施
12.1.8 確保文明施工的技術組織措施
12.1.9 施工順序、總進度安排及總形象進度示意圖
12.2 項目管理機構配備
12.3 質量及保修服務
12.3.1 保修期與保修范圍
12.3.2 保修責任
12.3.3 售后培訓
12.3.4 售后維護服務
12.3.5 接口對接服務
12.4 組織管理
12.4.1 項目管理方法
12.4.2 項目質量管理
12.4.3 系統測試計劃
12.4.4 測試方案
12.4.5 測試管理
12.5 項目風險管理
12.5.1 主要風險列表
12.5.2 風險影響分析
12.5.3 關鍵風險分析
12.5.4 風險控制計劃
12.5.5 風險應對措施
12.5.6 項目溝通管理
12.5.7 項目決策制度
12.5.8 問題與爭議管理辦法
12.6 上線后支持期
12.7 施工總體布署
12.7.1 施工部署原則
12.7.2 2施工準備階段
12.7.3 施工階段
12.7.4 調試交接階段
12.8 施工順序及工藝安排
12.8.1 施工方法
12.8.2 質量標準
12.8.3 操作工藝
12.8.4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2.8.5 設備安裝要求
12.8.6 施工布線規格要求
12.9 項目工作流程
12.9.1 配電工程
12.9.2 抗靜電防塵處理
12.9.3 隱蔽工程
12.9.4 吊頂工程
12.9.5 彩鋼板墻面工程
12.9.6 防靜電地板施工準備
12.9.7 防靜電接地及防雷
12.9.8 消防系統搬遷
12.9.9 機房環境動力監測系統工程
12.9.10 機房精密空調搬遷安裝調試
12.9.11 設備搬遷
12.9.12 DLP系統
12.9.13 呼叫中心系統
12.9.14 音響系統
12.9.15 智慧安防系統IMOS
十三、 保證安全文明、文明施工措施
13.1 安全文明施工目標
13.2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3.2.1 安全教育
13.2.2 安全檢查
13.2.3 技術措施
13.2.4 安全事故調查處理
13.3 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職責
13.4 安全防火措施
13.5 應急保證措施
13.6 保證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3.6.1 文明施工原則
13.6.2 文明施工管理職責
13.6.3 現場文明施工管理內容
13.6.4 檢查與考核
13.7 保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3.7.1 安全管理
13.7.2 施工現場
13.7.3 施工器材
13.7.4 安全用火及防火規定
13.7.5 安全用電
一.總體框架
以滿足大數據平臺、應用、服務建設要求為基礎,整合現有軟硬件資源,構建數據機房計算、存儲、網絡、容災、安全等軟硬件基礎設施環境;建設涵蓋核心基礎數據庫、數據采集、數據共享、數據挖掘、數據控制、數據服務的數據處理中心大數據管控平臺以及數據標準、數據安全等管理體系;聚合已建設應用管理系統,打造新型大數據應用服務系統,構建教學服務體系。全地區、全學校、全學段、全過程采集教育各環節數據單元,整合教育元數據內容形成教育數據集,打通教育各應用系統及管理口之間數據壁壘,形成教育數據鏈條。分析、挖掘、預警教育決策信息,聚類、提取、發現教、學、管各類行為習慣數據,全面數據化指導教育業務管理;精準、智能化提升教育質量水平;智慧、個性化培養教與學行為習慣。
編輯
頂層設計架構圖
一.1基礎環境
基礎環境為教育大數據的核心平臺及各應用系統提供所需的基礎網絡環境、硬件平臺環境、虛擬化環境、基礎安全環境等。主要包括云平臺、網絡設施、安全設施、專業運維團隊等軟、硬件基礎設施以及為保障基礎環境穩定、高效、可靠運轉所建立的數據中心安全體系。
一.1大數據管控中心
大數據管控中心位于基礎環境層之上,負責存儲、管理教育相關核心大數據內容,以“一人一號”、“一校一碼”建立標準數據源,管控數據源,同時為數據應用服務提供各類信息資源及數據服務。
基礎數據庫構建以組織機構、教籍、學籍、學校等教育基本元數據組成的核心庫以及教情、學情、考試、資源等教育過程數據組成的主題庫構成。
數據控制包含數據標準管理、數據代碼集管理、數據過程和數據質量管理等,嚴格追溯數據從采集、清洗、采用、更新全過程的每一個數據變遷痕跡,保證系統數據質量高效、穩定、可用。
數據采集、共享、挖掘分別代表了數據三個核心流轉過程,采集數據遵從“一數一源”,共享數據提取“一源多用”,挖掘數據分析“一數多鏈”。在每個環節嚴格控制數據流入及數據間的關聯關系。讓數據內容透明化、數據關系明確化、數據表現決策化。
數據安全及數據標準體系的建立是保障大數據管控中心所有工作正常開展、監管、考核的具體措施。
一.1.3教育大數據應用服務
應用服務既是教育數據的采集輸入層,也是教育數據的服務輸出層。承載了教育大數據中心的各級各類信息化應用系統,作為具體業務的執行單元,教育大數據應用服務層是實現教育管理、教學服務、教育惠民等業務流程數字化的重要載體。
大數據應用服務采用集中部署,多級應用的云端架構。集中建設減輕系統維護工作量,數據互通避免系統建設數據孤島、多端多源數據采集、集中統一應用權限管控、方便快捷統一認證管理、多樣豐富應用統一提供。
教育局、學校等管理單元依托各級云平臺統一構建各類業務應用系統,平臺與平臺之間進行數據互通管理,系統與系統之間依托平臺開展業務工作,構建區域教育畫像、學校發展評估、教學質量監測等教育管理及決策類應用及數據服務。老師、學生、家長作為應用單元根據教學、學習、跟蹤需要選取相應服務系統,系統自動采集各角色日常使用數據,分析挖掘有用數據形成教師畫像、學生畫像、教學預警、家校聯合情況等教育教學類信息服務。
喜歡文章,您可以關注+評論+轉發本文,了解更多內容請私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