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設計
報告
2013/2014第二學期
指導教師:許建龍 張芳
班級:12計科2班
姓名:
學號: 計算機組成原理大型實驗任務書(計算機12級1、2、3班和實驗班)
實驗目的:
深入了解計算機各種指令的執行過程,以及控制器的組成,指令系統微程序設計的具體知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動態微程序設計的概念;完成微程序控制的特定功能計算機的指令系統設計和調試。
實驗說明:
要進行這項大型實驗,必須清楚地懂得:
TEC-2機的功能部件及其連接關系;
TEC-2機每個功能部件的功能與具體組成;
TEC-2機支持的指令格式;
TEC-2機的微指令格式,AM2910芯片的用法;
已實現的典型指令的執行實例,即相應的微指令與其執行次序的安排與銜接;
要實現的新指令的格式與功能。
實驗內容:
選定指令格式、操作碼,設計如下指令:
把用絕對地址表示的內存單元A中的內容與內存單元B中的內容相加,結果存于內存單元C中。
指令格式:D4××,ADDR1,ADDR2,ADDR3 四字指令(控存入口100H)
功能: [ADDR3] [ADDR1]+[ADDR2]
將一通用寄存器內容減去某內存單元內容,結果放在另一寄存器中。
指令格式:E0 DR SR,ADDR (SR,DR源、目的寄存器各4位)雙字指令(控存入口130H)
功能: DR SR - [ADDR]
轉移指令。判斷兩個通用寄存器內容是否相等,若相等則轉移到指定絕對地址,否則順序執行。
指令格式:E5 DR SR,ADDR 雙字指令(控存入口140H)
功能: if DR SR goto ADDR else 順序執行。
設計:利用指令的CND字段,即IR10~8,令IR10~8 101,即CC Z 則當DR SR時Z 1,微程序不跳轉,接著執行MEM PC(即ADDR PC) 而當DR! SR時Z 0,微程序跳轉至A4。
實驗要求:
根據內容自行設計相關指令微程序;(務必利用非上機時間設計好微程序)
設計測試程序、實驗數據并上機調試。
設計報告內容:包括1、設計目的2、設計內容3、微程序設計(含指令格式、功能、設計及微程序) 4、實驗數據(測試所設計指令的程序及結果)。(具體要求安最新規范為準)
大型實驗報告必須打印成冊,各班班長收齊大型實驗報告于19周星期五前,交張芳老師辦公室。
上機時間安排:
2014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設計安排如下:(第十九周)
地點:10-413和414機房
時 間
星 期9:00---12:001:00---4:0017:30—20:30備 注星期三
6月25日12計算機(1)12計算機(2)12計算機(3)
電信實驗班 星期四
6月26日12計算機(1)12計算機(2)12計算機(3)
電信實驗班12計算機(1)
12計算機(2)
12計算機(3)
電信實驗班星期五
6月27日12計算機(1)12計算機(2)12計算機(3)
電信實驗班12計算機(1)12計算機(2)12計算機(3)
電信實驗班 備注:1.各班每2人一組,可自由組合但要固定,各班班長將各組組號及學生名單于第一次上機時上報指導教師; 2.各班學生須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上機,不得無故缺席、遲到早退,指導教師會嚴格考勤。 指導教師: 許建龍、張芳 2014年6月18日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設計實驗報告
一、目的和要求
深入了解計算機各種指令的執行過程,以及控制器的組成,指令系統微程序設計的具體知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動態微程序設計的概念;完成微程序控制的特定功能計算機的指令系統設計和調試。
二、實驗環境
PC機與TEC-2機模擬程序
三、具體內容
一 把用絕對地址表示的內存單元A中的內容與內存單元B中的內容相加,結果存于內存單元C中。
指令格式:D4××,ADDR1,ADDR2,ADDR3 四字指令(控存入口100H)
功能: [ADDR3] [ADDR1]+[ADDR2]
微程序:
1 PC→AR,PC+1→PC0000 0E00 A0B5 5402
當前程序計數器內容送地址寄存器,為讀取第一個操作數地址做準備;程序計數器
B55
00000000000011100000000010100000101101010101010000000010CI3-CI0 B43-B40 為1110,功能為順序執行;
SCC B39-B37 為000,CC# 1,不發生轉移;
SST B34-B32 為000,標志位不發生改變;
MIO# B31 REQ B27 WE# B23 為101,表示不操作;
B口地址 B15-B12 為0101,BI8-BI6 B30-B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