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可伸縮視頻編碼 SVC(Scalable Video Coding) 作為 H.264 標準的一個擴展,可用于生成不同幀率、分辨率和質量等可分層的視頻流。
基本層編碼最低層的時域、空域和質量流;
增強層以基本層作為起始點,對附加信息進行補充,從而在解碼過程中重構更高層的質量、分辨率和時域層。
視頻會議設備采用SVC技術來收發由一個小的基極層和多個可提高分辨率、幀速率和質量的其它可選層組成的多層視頻流。這種分層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誤碼彈性和視頻質量,而且對帶寬沒有很高的要求。
H.264 SVC 支持三種分級方法:
(1)時域分級將幀分為不同的等級,上層的幀只能參考同層或低層的幀。
(2)空間分級:低層的幀分辨率比較低,高層的幀分辨率高,可以參考低層幀和同層幀。
(3)質量分級:低層的幀量化步長比較長,高層的幀采用更小量化步長,對低層幀的錯誤進行糾正。
技術優劣
- 根據網絡情況,設備能力,解碼器可以選擇解碼不同層級的碼流。
- 一次編碼、多次解碼.
編碼端同時將所有的碼流層發送至服務器:
如果用戶網絡質量非常好,服務器將所有層的碼流數據轉發至該用戶例如 Receiver2
如果用戶網絡非常差,則只需要將低層級碼流數據轉發給該用戶例如 Receiver1 - 差錯恢復
可以使低層利用高層的信息進行錯誤檢測和糾正,如果在SVC流中檢測到了錯誤,分辨率和幀率可以逐步降層直至基本層 - 抗差錯。只需要底層碼流就可以解碼,高層碼流錯誤/丟失不影響視頻流暢性。可以對低層碼流和高層碼流采用不同強度的抗丟包/抗差錯手段。算上前向糾錯的開銷,SVC整體碼流可能更低。
- 底層碼流兼容h264非SVC解碼器
- 對于質量分級和空域分級,同等質量需要大概多10%碼率。時域分級的碼率有所提高(實際上相當于I,P,B幀的拓展),但是對運動強度比較大的場景,碼率有所增加。
- 對于質量分級和空域分級,運算量變大。
- 軟硬件編碼器比較少。
使用SVC技術進行視頻會議有哪些主要優勢
- SVC 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低成本會議方式,它在用戶之間簡單地路由 SVC 層,而不是典型的 MCU 方法,對視頻流進行解碼然后編碼.這種方法的一個大問題是它在許多方面將負擔從集中式 MCU 轉移到了客戶端。如果會議中有 8 人,則強制解碼 7 個視頻流,而不僅僅是一個。與其他 7 個用戶接收和發送視頻所需的帶寬遠遠大于單個流到 MCU 的帶寬。
- 提高誤碼彈性,進而提高在容易發生丟包的網絡間傳輸的視頻質量。
參考
https://blog.csdn.net/soulmate_scut/article/details/80938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