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又稱文獻綜述,英文名為review。它是利用已發表的文獻資料為原始素材撰寫的,通過對已發表材料的組織、綜合和評價,以及對當前研究進展的考察來澄清問題。在某種意義上,綜述論文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包括以下內容:
- 對問題進行定義;
- 總結以前的研究,使讀者了解研究的現狀;
- 辨明文獻中各種關系、矛盾、差距及不一致之處;
- 建議解決問題的后續步驟。
綜述論文的組織形式是按“邏輯關系”而不是按研究進程來組織的。
綜述包括“綜”與“述”兩個方面。
所謂綜就是指作者必須對現有的大量素材進行歸納整理、綜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煉、更加明確、更加層次分明、更有邏輯性。
所謂述就是評述,是對所寫專題的比較全面、深入、系統的論述。
因而,綜述是對某一專題、某一領域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與發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觀點寫成的嚴謹而系統的評論性、資料性科技論文。
綜述反映出某一專題、某一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工作進展情況。可以把該專題、該領域及其分支學科的最新進展、新發現、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比較全面地介紹給讀者,使讀者尤其從事該專題、該領域研究工作的讀者獲益匪淺。因此,綜述是教學、科研以及生產的重要參考資料。
?
結構:
(一)序論:
綜述論文的序論,在寫作上應包括下列內容:
說明研究這一課題的理由、意義。這一部分要寫得簡潔。一定要避免像作文那樣,用很長的篇幅寫自己的心情與感受,不厭其煩地講選定這個課題的思考過程。
提出問題 。這是序論的核心部分。問題的提出要明確、具體。有時,要寫一點歷史的回顧,關于這個課題,誰作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將有哪些補充、糾正或發展。
說明作者論證這一問題將要使用的方法。 如果是一篇較長的論文,在序論中還有必要對本論部分加以扼要、概括地介紹,或提示論述問題的結論。這是便于讀者閱讀、理解本論的。 序論只能簡要地交代上述各項內容,盡管序論可長可短,因題而異,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論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幾百字即可。
(二)本論
作者個人研究成果
(三)結論
對本論分析、論證的問題加以綜合概括,引出基本論點,這是課題解決的答案。這部分要寫得簡要具體,使讀者能明確了解作者獨到見解之所在。
閱讀和整理文獻:
閱讀文獻是寫好綜述的重要步驟。因此,在閱讀文獻時,必須領會文獻的主要論點和論據,做好“讀書筆記”,并制作文獻摘錄卡片,用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所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摘錄文獻精髓,為撰寫綜述積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閱讀文獻、制作卡片的過程,實際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獻精髓的過程。制作的卡片和筆記便于加工處理.可以按綜述的主題要求進行整理、分類編排,使之系列化和條理化。
最終對分類整理好的資料進行科學分析,結合作者的實踐經驗,寫出體會,提出自己的觀點。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