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nsist--
個人主頁:insist--個人主頁
作者會持續更新網絡知識和python基礎知識,期待你的關注
目錄
一、網絡的由來
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史
1、第一階段
2、第二階段
3、第三階段
前言
每天都是使用網絡,那么你知道網絡是怎么來的嗎?又是怎么演變到今天這樣的?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談網絡的由來以及發展史。
一、網絡的由來
網絡最初是起源于美國,最初的使用者是美國國防部,當時網絡只是用于軍事目的的通信網絡。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于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國防部為了保證美國在受到前蘇聯第一次核打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擊能力,認為有必要設計出一種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多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后,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在這些間能夠繞過那些已被摧毀的指揮點而繼續保持聯系。為了實現這一需求,便建設了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
阿帕網于1969正式啟動后,經過不斷發展最終形成“互聯網”。研究人員將之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史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標志性的技術。
1、第一階段
20世紀60年代,正值美蘇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止其軍事指揮中心被蘇聯摧毀后,軍事指揮出現癱瘓,開始設計一個由許多指揮點組成的分散指揮系統,并把幾個分散的指揮點通過某種通信網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以保證當其中一個指揮點被摧毀后,不會出現全面癱瘓的現象。
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把四臺軍事及研究用的計算機主機連接起來,于是ARPAnet網絡誕生了。ARPAnet是計算機網絡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是Internet實現的基礎。ARPAnet使用分組交換技術。
分組交換解釋:這種技術是將傳輸的數據加以分割,并在每段數據前面加上一個標有接收信息的地址標識,從而實現信息傳遞的一種通信技術。
分組交換技術是這個階段網絡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2、第二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計算機網絡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計算機網絡應運而生,網絡的規模和數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系列網絡的建設,產生了不同網絡之間互連的需求,1974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鮑勃·卡恩和斯坦福大學的溫頓·瑟夫合作,提出TCP/IP協議思想。這一思想的提出,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不同廠商生產的計算機,在不同結構的網絡間實現互通。而這正是Internet誕生時面臨的首要挑戰。
20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網絡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十年,直到1980年,TCP/IP協議研制成功,1982年ARPAnet開始采用IP協議。1985年,NSF (全稱: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翻譯過來就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組建NSFnet,美國的許多大學,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甚至一些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局域網并入NSFnet中,使其迅速擴大,1986年,NSPNet網絡為其成為今后Internet的主干網奠定了基礎,在這個階段出現的標志性技術是TCP/IP。
TCP/IP解釋: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是能夠在多個不同網絡間實現信息傳輸的協議簇;TCP/IP協議不僅僅指的是TCP和IP兩個協議,而是指一個由TCP、UDP、IP等等協議構成的協議簇,因為再協議簇中TCP協議和IP協議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稱為TCP/IP協議。
3、第三階段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互聯網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1995年以來,互聯網用戶數量呈指數增長趨勢,平均每半年翻一番。這個階段的標志性技術是Web技術。
Web技術將傳統的語音,數據和電視網絡進行融合,使得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出現了新的飛躍。各種Web應用帶動了我國網民規模的迅速擴大。
Web解釋:Web(World Wide Web)是指萬維網,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臺。它由許多連接在一起的網絡(電腦、手機等等智能設備)組成,通過標準化的語言和協議(如HTTP)來實現信息的傳遞和共享。通過萬維網,用戶可以訪問并瀏覽網頁、查找信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