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節? 攝影測量學的定義、任務
第二節 攝影測量與遙感的分類
第三節? 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發展歷程
第四節? 遙感主要應用領域及3S技術
第一節? 攝影測量學的定義、任務
先來看一下例子:
思考:
1、攝影測量去常規測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攝影測量有哪些優點?
3、攝影測量有什么缺點?
1.1.1 傳統攝影測量學定義
攝影測量學是利用光學攝影機獲取的像片,經過處理以獲取被攝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
1.1.2 遙感
遙感技術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的技術。它是60年代在航空攝影和判讀的基礎上隨航天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綜合性感測技術。任何物體都有不同的電磁波反射或輻射特征。航空航天遙感就是利用安裝在飛行器上的遙感器感測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特征,并將特征記錄下來,供識別和判斷。把遙感器放在高空氣球、飛機等航空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空遙感。
把遙感器裝在航天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天遙感。完成遙感任務的整套儀器設備稱為遙感系統。 航空和航天遙感能從不同高度、大范圍、快速和多譜段地進行感測,獲取大量信息。航天遙感還能周期性地得到實時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遙感技術在國民經濟和軍事的很多方面獲得廣泛的應用。例如應用于氣象觀測、資源考察、地圖測繪和軍事偵察等。
遙感原理如下圖所示:
遙感原理圖
電磁波譜
1.1.3 攝影測量VS遙感
1.1.4 攝影測量與遙感
1988年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協會(ISPRS)在日本京都第16屆大會上定義:攝影測量與遙感是對非接觸傳感器系統獲得的影像及其數字表達進行記錄、量測和解譯,從而獲得自然物體和環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門工藝、科學和技術。
1.1.5 攝影測量的任務
第二節 攝影測量與遙感的分類
1.2.1 攝影測量的分類
1.2.2 遙感的分類
遙感技術的類型往往從以下方面對其進行劃分:
- 根據工作平臺區分:地面遙感、航空遙感、航天遙感、航宇遙感
- 根據記錄方式區分:成像遙感、非成像遙感;
- 根據應用領域區分:環境遙感、大氣遙感、資源遙感、海洋遙感、地質遙感、農業遙感、林業遙感等;
- 按傳感器的探測范圍波段分:紫外遙感、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微波遙感、多波段遙感;
- 按工作方式分為:主動遙感、被動遙感。
第三節? 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發展歷程
(1)模擬攝影測量
利用光學/機械投影方法實現攝影過程的反轉,用兩個/多個投影器模擬攝影機攝影時的位置和姿態構成與實際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幾何模型,通過對該模型的量測得到地形圖和各種專題圖
(2)解析攝影測量
- 1954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
- 1957年,海拉瓦博士提出解析測圖儀的思想,標志著解析攝影測量的開始
-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解析攝影測量發展的鼎盛時期
以電子計算機為主要手段,通過對攝影像片的量測和解析計算方法的交會方式來研究和確定被攝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性質及其相互關系,并提供各種攝影測量產品的一門科學
(3)數字攝影測量
- 計算機硬、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功能增強,成本降低,并為編制大型軟件提供平臺
- 20世紀70年代:數字攝影測量萌芽階段
- 20世紀80年代:數字攝影測量原型研究階段
- 20世紀90年代:真正推出可用于生產的數字攝影測量系統
基于攝影測量的基本原理,通過對所獲取的數字/數字化影像進行處理,自動(半自動)提取被攝對象用數字方式表達的幾何與物理信息,從而獲得各種形式的數字產品和目視化產品
VirtuoZo 數字攝影測量系統
VirtuoZo NT 系統是適普軟件有限公司與武漢大學遙感學院共同研制的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屬世界同類產品的五大名牌之一。此系統是基于WindowsNT的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利用數字影像或數字化影像完成攝影測量作業。由計算機視覺(其核心是影像匹配與影像識別)代替人眼的立體量測與識別,不再需要傳統的光機儀器。
JX-4A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
像素工廠
1.3.2 遙感技術的發展歷程
- 最初,照相機、氣球、飛機構成初期遙感技術系統。
- 遙感的發展是伴隨傳感器的發展而發展的。
- 目前廣泛使用的數據源有:SPOT、Landsat、IKONOS、QuickBird、ALOS等等。
第四節? 遙感主要應用領域及3S技術
1.4.1 遙感主要應用領域
- 外層空間
- 大氣遙感
- 海洋遙感
- 陸地遙感
- 軍事遙感
1.4.2 3S技術及其應用
3S:
- GIS
- RS
- GNSS
綜合應用:
- 精準農業
- 城市規劃
ADS40數字航空影像
航空光學影像
三維景觀圖
正射影像
本章結束!
劉一哥GIS:專注測繪地理信息教育,探索地理奧秘,分享GIS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