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本文帶有極大的主觀色彩,及不代表微軟組織的可視化大賽觀點,也不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全部解讀均為這里的獨到觀點,任何解釋錯誤與作者或大賽無關。沒有作品文件下載,全文僅從外觀推斷和賞析整個結構。
如果你已經被 Power BI 可視化吸引,沒錯,那的確是 Power BI 的魅力。但很多人其實并不知道 Power BI 的深度有多深,那么,本作品將業務、技術、設計的深度融合,將讓你感受什么是藏兵于無形,深不可測。
概述
該作品以一種不慌不忙的簡單形式,完全以業務為驅動,好不炫技,逐步展開一幅大型人力資源圖景。
根據《聘誰》一書的觀點,從一定意義上,企業的失敗只有一個:人力資源的失敗。本作品的推廣價值在于三:
從人力資源角度,給出了終極的分析典范,為人力資源智能數字化如何實現給出了可完全落地的示范。
從可學習復用上,給出了所有 Power BI 學習者都可以按一定套路完全學會的方式。
從可擴展性方面,給出了框架系統設計的典范,可以容納更多內容。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作品。
不慌不忙的進入
該作品帶人不慌不忙的進入,采用線性布局,用戶只有一個點擊選項。
鼠標懸停入口按鈕,俏皮的動畫以及提示告訴你:這個作品將可能設計所有的細節。如下:
打開看到:
作品提醒觀眾,該作品來自真實的世界 500 強案例,如果沒有一定閱歷,也許看不出什么;也許提出的很多質疑是看不懂什么。讓我們來看看都有什么。
這里告訴觀眾,作品涉及了 100+ 數據源,50+ 頁面,68 局部切換,300+ 度量值,8 大業務場景,無限的可能性。
作品的提示是有道理的,根據調查,絕大多數人的確無法 get 到作品中的價值。但即便是做出了提示,絕大部分人依然無法欣賞出作品的價值。
作品只好繼續提示觀眾:
作品在:戰略意義,可復用性,可拓展性,一站式服務,資源節約方面的價值。
也由此,作者給自己挖了一個深坑,該深坑必須填平以下兩大問題:
技術問題,如何合理使用 Power BI 相關技術來支撐這么一個龐然大物;
業務問題,如何證明該作品具有這里所述的戰略意義以及業務價值。
如果無法填平這兩個大坑,該作品都將失敗。但這兩個大坑也預示著如果真能填平,那該作品給出的價值是可怕的。
在正式開始之前,作品還提醒觀眾:
該作品有 PC 端和移動端的雙重設計,但為了展示,移動端就算了,閃邊去,用 PC 端足以征服。
低調的開局
如果 “員工生命周期管理” 這幾個字的字號是故意設計成這個大小,那么,這個作品極為恐怖,這種字體大小仿佛在告訴你,我不爭什么,因為本自具足。這個格局的深度,又給自己挖了一個深坑,除非作品可以自己填平,這個難度太大了。
PPT 章節結構
作品采用 PPT 章節式結構,如下:
該作品采用了顯著的 PPT 章節式布局。對于 HR 用戶來說,這種結構非常自然。甚至是沒有感覺的。
那么,作為商業智能的價值,在無形中就以 PPT 的形式呈現了。
線性導覽
作品采用線性導覽,讓用戶在瀏覽時不會迷路,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并可以按照需求,跳轉到所需要的位置。
框架式結構
作品采用框架式結構,橫縱導航清晰明了,如下:
很明顯,左邊是主導航結構,上面是頁面導航。另外,可以看出如果內容增多,可以繼續擴展導航系統。
篩選面板
作品采用篩選面板隱藏所有篩選器內容,以便留出簡潔的空間給到主題區域。如下:
由于結構的統一,用戶可以自然理解報告結構。不需要額外學習就可以操作報告。
死磕角落
表面在死磕角落,實則是對用戶需求做出深度實現。
作品不僅有布局的大局觀,還有在局部與需求周旋深度實現的能力。
這就像看大師下圍棋,不僅僅布局,而且在一個局部打劫,與用戶需求做對抗,贏得勝利。
報告級權限控制
控制報告的權限。如下:
這里做出了暗示,報告系統有更多可能,但需要申請權限。
純原生圖表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作品采用了全部純原生圖表,沒有第三方可視化,這應該也是作者有意而為之。這充分說明作品在這方面是有深度考量的。在深度解析的視頻中講解了。
回歸簡單
如果說把事情做簡單,這句話是對的,但這句話并不適用于大多數人,因為,當你不了解以及沒有到達過復雜,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簡單。而本作品在這方面做出了注解。
作品僅僅使用點線條面塊,甚至正確的使用了餅圖,一切規則在作品中都在合理的地方做了合理的超越和簡化。
業務價值
本作品的業務價值在人力資源。如果有人問怎么沒有工資的統計,怎么沒有考勤的統計。所以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辨別價值。作品中直接提出多樣性中女性比例,Z 世代比例,這已經在關注人權,人的構成以及企業的未來,而不是僅僅看重當下的經濟價值。工資統計,考勤統計僅僅是中小企業最入門的日常工作,這就是 500 強和普通小公司的底層邏輯差異。當然,還是有人會認為做考勤統計更有價值,那就繼續統計考勤吧。
作品探究
作品在很多細節做的非常深,非常細,這不是一個正常比賽虛擬作品可以做到的程序,它必然來自于現實需求。只是不知道該作品到底出自幾個人的手,如果是由一個人完成,那畢竟是要兼顧這么多事情的,以及這個工作量太大了。到底用了多少時間呢?
總結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只能看到哪個讓人覺得好看,還是停留在看表面的階段。好看,講不出好看在哪里;內涵,更講不清內涵在哪里。最具推廣價值作品。它給出了人人都可以復制的套路和方式,用純 Power BI 原生圖表來打造完全貼合業務需要的報告,并用 PPT 級的平易近人輔助業務本身,潤物細無聲。
可謂:善用兵者,藏于無形。任其可視化的復雜,需求的多樣,都能始終在一個頁面窗口內自由排布切換而讓始終保持焦點以及讓業務價值躍然紙上,這是 Power BI 發揮價值的深度詮釋。
如果說本屆可視化作品的一等獎是完美的平衡,讓大家在一瞬間看出 Power BI 的不簡單,并用幾個精華設計頁面支撐了宏大的輪廓,四兩撥千斤;那么,本作品便是實實在在地承載了中部價值,讓所有的設計都落地并來自業務,技術在這里是透明的。
兩個作品非常耐人尋味。技術,在這里早已經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根本不重要。感謝這些精彩的作品,讓我們對 Power BI 的理解和認知有了新的進化。
90分鐘深度講解-A部分
90分鐘深度講解-B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