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大概需要5分鐘。
這個問題很多讀者都問過,基本上每隔幾篇原創就會有人留言問,還有公眾號后臺和知乎私聊。
之前在一次留言中我承諾專門開一篇文章來聊聊這個話題,今天想著要兌現這個諾言了。
為啥最近會存在這個問題呢,原因其實也挺簡單,之前我們聊最好的行業基本就兩個:金融和計算機。醫師公之類的當然也很好,但往往要付出的代價巨大,且需要家庭背景之類的。
而最近金融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遭遇了比較大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就又被搬出來了。
首先說下我的答案:我認為最好的行業依然是金融和計算機。
大家可能覺得我敷衍了,下面說說我的理由:
先說說計算機行業,廣義的計算機行業是什么?是一切與信息與數據相關的行業。
人類社會發展走到現在,其實就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奴隸社會/農耕社會/游牧社會,這個階段說白了就是靠天吃天、靠海吃海。
第二個階段是工業化社會,這個階段的起點是蒸汽機,是圍繞機器和能源展開的,從化石能到風能、太陽能再到核能。工業社會的核心是人的雙手的延展。
第三個階段是信息化社會,1946年莫克利和艾克特發明了計算機,開啟了信息化時代,到今天這個階段都沒有結束。你所有能看到的信息、數據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信息化社會的核心是人的大腦的延展。
第三個階段目前看不到盡頭,除非未來人類真成為星際物種,開啟宇宙航海時代。并且即便是宇宙航海時代,依然需要信息化作為基礎。
信息化時代一定會繼續高速發展,無論是現在的新能源電動車、AI大數據,還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等。
而計算機行業是信息行業的基礎,沒有計算機行業就沒有信息行業,這個邏輯很簡單,不需要解釋。
事實上干計算機的人,從第一波的單片機,再到匯編、再到C、C++、Java、C#、golong、Python,這個行業很多老人都是不斷的在迭代。
跟著應用場景迭代,比如最初搞單片機的那幫人,締造了通訊行業,又參與了互聯網行業。第一波搞通訊的人,很可能是后來互聯網行業的中流砥柱。第一波搞互聯網的人,不少已經跑去新能源電動車行業、工業機器人行業了。
這個邏輯很簡單了:要想繼續信息化,就必須有計算機行業從業者,他們是做通訊、互聯網還是做新能源電動車并不重要,底層還是用那些技術和方法。
你猜猜未來我們的信息化是更發達了呢?還是衰退呢?顯然是前者吧。所以,我的判斷是計算機行業大概率能經久不衰,最起碼30年是這樣。
當然短期的震蕩絕對存在的,比如前幾年互聯網巨頭們為了讓競對招不到人才,囤積了大量員工,最近的裁員就跟這個直接相關。
震蕩和低谷過去了,這個行業依舊會興盛。
說完計算機行業再說說金融行業,這個行業就更牛逼了,它是所有行業的資本源頭,就是資本本身。
不知道大家是否觀察到一個現象,在其他行業沖出來的巨型企業,最終一定會開展金融業,原因無他:錢真的好賺。
如果說實體經濟是一個個聚居的村落,那么金融就是河流中的水,沒有了水源,所有人都得渴死。
事實上人類進入工業社會,金融就是必需品,因為社會需要一定的組織形態控制資金來攻堅各種新技術,這個組織形態就是金融。
無論是天使投資還是FA,又或者各種金融衍生品,都是在加大水源,讓生態更具備活力。
當然現在是全球性質的經濟危機,金融行業的日子暫時也不好過,但要想提振經濟,所有國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保金融行業的穩定。
這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華爾街那些大佬們分毫未損的根本原因。
馬上12點了,還有很多內容想寫,再寫下去就發不出來了。
今天就分享這么多了,也算是給大家交了一份作業,歡迎留言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