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讀了王詠剛的〈凌波微步〉和〈凌波微步II〉,感覺不錯。今天把他老人家的《道法自然》也買了下來。
在dearbook看到關于這本書的長篇大評,也一塊copy了下來:
http://www.dearbook.com.cn/book/viewbook.aspx?pno=TS0023954
認真的作者,真實的經歷,實踐的結晶(讀者 Soundboy于2005-5-31)![]() | 0人同意、0人反對???? |
?? 讀此書,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比較輕松地理解了設計模式。說實在的,GoF的《設計模式》買了幾年了,但是對于20幾個模式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明確的概念。而了《道法自然》一書中,經典的模式被作者用淺顯甚至詼諧的語句描述了出來,使得腦子里馬上有了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這個時候再回頭來看嚴密經典的論述就輕松了許多。
?? 這本書在網上是比較有爭議的一本,其中爭議的一個焦點就是書名,有人認為起了這么個名字太虛了,技術人員應該務實。有人則認為這個名字形象、容易記。我的感覺是按照這個詞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這本書的確是有點欠份量,但是此書的確是一本獨到的書,應該有一個獨到的名字。這個名字給了這本書一個清晰明確的ID,方便大家交流。
?? 這本書可能不適合對于軟件工程已經很有造詣的高手學習,因為里面講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在近年的一些流行經典書籍中找到更詳細、嚴格的描述。當然抱著挑毛病的目的的除外。 也不適合剛剛學習了C語言而沒有寫過幾個完整程序的學生閱讀。因為講的東西大多數都是只有在實際項目中才能體會的。而有一類人,他們掌握了C++等語言的基本語法,也做了一些項目,但是對于究竟怎么去從整體上把握一個項目確沒有很好的想法,買了幾本類似《UML用戶指南》、《設計模式》等大師著作卻因為自己理解能力有限而讀得費勁,總感覺書上的理論過于抽象難以和實際的應用有個順利的鏈接而放棄。很不幸我就是這類人,而這本書最適合的讀者應該就是這類人。很慶幸我就是這類人之一。因此我感覺這本書很適合我閱讀。
?? 此書的作者一定是閱讀了大量的面向對象方面的書籍文獻。我這么想到不是因為書后羅列了4頁紙的參考文獻,而是書中大量明確的和廣泛交叉的引用。要做到這點如果不對原著中的觀點充分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
?? 這本書不能作為學習面向對象知識的教材,而只能作為輔導書。作者在簡介中說“如果吧面向對象大師們偏重理論建構的經典讀物稱為面向對象盛宴中的主菜,那么本指南若能充當佐餐的涼菜或者是飯后的甜點,作者就心滿意足了。”看來作者對于自己的作品有著清楚的認識和定位。我看經典讀物可以比作高能量的壓縮食品,營養豐富但是并不可口。有了《道法自然》書的調配,美味和營養就可以兼得了。
?? 書中的“笨笨點評”我比較喜歡,可以使得在讀書的時候喘口氣,還獲得了一些常識。如果還嫌書的正文不夠通俗,那么點評中的話就更是聊天式的。
?? 關于書的價錢,很多人說是貴了,這本書一共將近450頁,定價是45.00元,平均每頁一毛錢。我是在網上買的34塊多,平均每頁幾分錢。不是很便宜,但也絕對不是貴。其實書的價錢要是按照紙張的量來算那是收舊書的小販,讀者買的是書的內容。我的感覺是花這30幾塊錢是值得的。
?? 很多人批評這本書沒有自己的新觀點,而是把面向對象理論做了一匯編。這看來是事實,但這里的匯編絕對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放在了實際的工程中的有血有肉的展示。而且,任何知識到了一個真正理解了他的人的腦子里面,或多或少都要產生一些自己的東西的。仔細的看此書,里面還是有一些出彩的地方的:
?? 第14章、UML的消息和進程間調用函數的關系。“為什么UML把所有函數調用都稱為消息。”這個結果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能回答為什么的有幾個人呢。這個分析好像在其他書中沒有提及的(抑或是我孤陋寡聞?),而且這個問題也是一個長期疑惑的問題。
?? 書上還著重提了一下C++語言里面多態的概念,其實這是絕大多數模式存在的基礎,要是沒有多態,大部分模式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可是現在學過C++、甚至寫過C++程序說不清多態的人大有人在(我好像就是其中一個,大概知道,但是嚴格說清楚好像不行)。從這點上看此書像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學習設計模式做的筆記,把相關內容串起來了講了一下。給一些沒有老師的學生一個學習的指到路線。
?? 這本書雖然在設計模式上用了大量的筆墨,但是卻不是一本專門講設計模式的書,不能用來作為設計模式的教材。Bridge ,Interpreter 等模式書中就沒有提及。我在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最大的收獲是通俗的的講解了設計模式。等到繼續閱讀以后,發現讓讀者學習設計模式不是作者的最終目的。書中講了一個實際的、完整的項目。前三分之二部分講的系統分析等。
?? 以上文字寫于2004年底,最近又把這本書拿出來翻了一下,感覺還是有新的收獲,雖然早先看的很多都忘記了。的確,如果沒有實踐的機會,很多東西是很難深刻掌握的,這本書講的就是實踐中的東西,給我們了一個真實實踐的過程記錄,其中也包括了作者多年的總結。
?? 如果你感覺到自己寫了不少的代碼,但是總是感覺停留在代碼工人的階段。對于整個軟件的結構無法把我,而實踐中又沒有多少理論學習的機會,一些大部頭的著作看起來又有點費勁,那么這本書是再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