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周筠老師的文章:過早的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內心感觸頗大。因為年輕,我們總覺得有許許多多的另一個與下一次,我們總是在某個環境里失敗或覺得不行時,就會想退出,我們對有風險的事情不愿去嘗試,習慣于躲在學校的避風港中,以至于在離校初入社會時,太過輕易放棄。文章里指出過早退出的原因往往在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確如此,面對不確定的事一般人內心里會有逃避的沖動,所以能夠抑制這種沖動的人會取得不一般的成績,但是選擇安逸也并非有錯,這取決于個人對未來的期望。
我十分認同周筠老師文章所提到的:興趣遍地都是,專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興趣固然重要,但要做到專注和持之以恒卻是十分不易的。我這方面就做不到,就比如最初對打代碼產生了興趣,開始給自己制定每天敲幾十行代碼,由于前幾天還正在興頭上,能夠做到自己要求的,漸漸的容易因為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一天天的代碼越敲越少,以至于到最后荒廢掉,正因為缺乏專注和持之以恒才使得我不能夠進步。
文章中提到:思考,使人免于焦慮。作為一名大學生擁有一定的閱讀量是必須的,閱讀能使我們開闊眼界,更好的思考人生。適當的思考也能高效拓展思維,使我們有能力解決更復雜的問題。閱讀的范圍也應該更加的寬廣,不僅僅是專業技能方面的書更應該多閱讀一些其他種類書籍,這些知識也能成為我們以后工作中的墊腳石,閱讀也是一種適當放松自己的方式。
日記是解決問題的強大工具,很多時候寫日記不僅是對自己一天生活的總結,發泄自己的情緒,更多時候是把生活和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一并記錄進去,當不久以后再看看這些問題就會想著當時應該那樣做,隨著我們思維的改變對問題的看法也逐漸不同,日記就是我們重新回顧問題并且提出解決方案的一種途徑。
看完這篇文章將會使我的生活產生一些改變,我會更好的對我的人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