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雙叒叕拖更了,上一篇還是1月22號更新的,這都3月9號了……
前面幾期把職業規劃、能力分析、幾個分析用的設計理論都寫完了,當然實際工作中用到的方法論不止上面這些,后續會接著學習;
如果你的目標是一線團隊,設計方法論是必須掌握的,這不是我瞎扯淡;在和各個一線企業的設計負責人聊得時候,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及這個事情了;
雖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會刻意使用:不管拿到什么需求上來用各類方法論都分析一通,但你要了解要會用。
白話來講,你手里得有貨,人家要的時候你能拿得出來。
本期開始我們進入綜合設計能力篇的內容。
我把本篇分為兩個部分,你們也知道現在是所謂的“金三銀四”社招跳槽旺季;
上半部分,一方面是我給出的關于求職的建議和我對行業的看法;另一方面想寫寫最近和朋友們溝通,得到的他們對UI行業現狀的反饋:從總監大佬級別到應屆畢業生級別的都有,這應該不會被人說是我喝了假酒瞎胡謅了吧~
下半部分,是關于這個系列的內容調整說明。說實話因為我自己對UI行業發展的結果已經有了一些察覺(暫時不管對與錯吧~),我也重新調整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職業定位,所以我寫的內容也會相應調整。
其實也挺有意思的,我個人的職業規劃和目標都會反映到我寫的內容之上~
而且我發現好像沒有多少大佬去幫助我們分析下所處的這個行業現狀,這就導致對一些信息獲取較慢的人來說,一旦行業有什么變動,第一批掛掉的就是他們。
既然沒有的話,那我就來分享吧~
第05期 行業發展預測 & 設計能力篇的方向調整
· Part00 金三銀四還是水深火熱 ·
接下來的內容,很多朋友看了之后可能會難以接受,又或者嗤之以鼻,亦或者看完把我噴成篩子;但是你當我滿口放屁也好,當我危言聳聽也罷,這都無所謂,總不會因為我個人的幾句胡謅八咧就影響一個行業是吧。
下面寫的是自我進入UI行業以來,尤其是今年產生的從未有過的強烈感受:
從2019開始在未來三年或更短的時間內,UI設計崗位會消失亦或者“被轉型”,職能會被拆分被其他專業崗位承擔。
本篇出現引子是:
從年初開始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終于在某一天憋不住了,不吐不快,于是我往加入的設計交流群里拋出一句話:“我覺得UI設計這個崗位會逐漸消失……”
沒想到該社區的負責人回應:“18年初就有預感了~” 接下來相關話題的討論。
這位大佬其實和我賭兩年半就會消失,但我樂觀再保守一點拉伸到三年的時間吧……
這也是我之前幾篇提到過的行業嗅覺,你要察覺到行業有什么異動,這個行業的發展情況是不是還健康。
——————————我是分割線——————————
一、今年的UI設計師招聘行情
回到我們的內容上來,都說年后的“金三銀四”是跳槽找工作的好機會,但2019年的行情怎么樣呢?
從18年下半年開始到目前為止,不斷有各個大廠小廠爆出“裁員”、“996”、“降薪”之類撥動心弦的新聞,我們都在談論著“互聯網寒冬”、“抱團取暖”等等信息;
當然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國際因素、政策因素、經濟因素、行業生命周期、企業認知等等……但我們能實打實的感受到: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機會變少了。
大濕也加入了不少設計交流群,雖然我平時都是潛水狀態,偶爾進去灌灌水~
最近是求職旺季的時間段,群里的聲音多數是:“投了沒回應”、“UI面試少”、“工作難找”、“工資好低”……
類似聲音我相信但凡是你加入了類似的設計群,差不多都能看到。
當然你可能說那是他們沒能力,有能力的到哪都搶著要,這其實是一句廢話;
哪個行業都知道有能力的要搶著要,我們公司還等著接收大廠的裁員呢~
但我說的是普適行情:
在2013~2017年上半年這段時間里,UI是非常搶手的職位,你非常容易找到工作,無論你是初級0~2年左右經驗的,還是經驗更足一些的,行業都會給你提供相對應的蘿卜坑,怎么著都有個坑讓你蹲進去;
但是從2017下半年開始到現在,這個行業正在逐漸降溫最后趨于常溫:
也就是現在的“能者挑飯吃,弱者找飯吃”而不是“弱者有飯吃”的局面,面向初級設計師和設計新人的崗位在減少。
我總結了下今年的招聘整體趨勢:
①工作經驗要求的提升:
我在現在公司里呆了三年多,雖然已經三年多沒找工作了,但是還是保持著“憂患意識”,每半年甚至更短時間會去更新下各個招聘網站的簡歷內容,給自己準備好后路。我個人建議各位朋友最好也保持這種習慣,一定要居安思危,不要到了最后階段變得手忙腳亂~
三年前也就是2016年的時候,我還能在網站上看到不少接受“應屆畢業生”、“零經驗”、“1~3年”之類的標簽,但這兩年開始很少甚至沒有;
大部分待遇和福利好一些的企業包括我所在公司,要么縮招(取消校招、縮減社招名額),要么關于工作年限這一塊從之前的“1~3年”提到現在的“5年經驗以上”甚至更高的工作經驗要求;
你們其實知道UI設計的門檻有多低,低到不可想象的地步,簡直可以說“亂象叢生”;
工作年限的提升直接卡住很大一部分人想入行或者入行沒多久的人,當然不是說這些人就完了,只是機會較以前來說變少了;
②有ToB項目經驗的比較吃香
我們所在的公司最常見的也就這幾種商業模式:
B2C(Business to Consumer):商對客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商業零售模式,這個應該是最常見的商業服務類型。
C2C(Consumer to Consumer):客對客的一種模式,淘寶就是這種模式;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的服務模式,服務的雙方都是企業類型。
今年常聽的一種論調就是ToB類業務才是今后發展的趨勢,今年更是ToB元年。
當然這種論調正確與否大濕不做評論,我只闡述現象;
而通過和不少有ToB項目經驗的設計師以及B2B企業負責人的聊天可知,今年有ToB類經驗的UI設計師在保證工作能力和經驗的基礎上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但是ToB類業務有個特點:
雖然對視覺要求不如ToC類那么高,但對邏輯能力和交互能力的要求卻非常高,因為通常要處理復雜的數據內容和復雜流程。
③有對口項目經驗的吃香
什么叫對口項目經驗呢?就是假如你之前是做電商的,恰好和做視頻類設計的設計師應聘同一家電商類企業,那企業肯定更愿意招聘你。
雖然這種情況在往年也存在,但是今年卻比較突出,很多企業在招聘需求上甚至寫上了同類項目或者同行業經驗者優先,幾年前即使是跨行業的UI設計師也無所謂,但是現在有的崗位卻加上了這么一條。這個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企業就是盡一切方式減少人員的各類成本。
雖然我真的挺不想打擊別人,但我不得不說從今年開始,不僅僅對UI設計包括互聯網其他職位PM、運營、交互之類的,應該不會再有純金純銀的“金三銀四”了,但是也到不了水深火熱的程度。
機會有沒有?有!不過這個就看誰能在夾縫里抓住了,畢竟工作工作機會減少了,工作要求提高了,這也是無形中加大了競爭的難度。
——————————我是分割線——————————
2.最近見到的關于作品集的錯誤
其實我之前寫過兩篇關于求職的文章:
關于簡歷:設計師如何寫簡歷
關于作品集:設計師如何做作品集
通過這段時間潛水在各大設計群了解的情況來看,有些人找不到工作真怪不得行情,
簡歷的問題按照我之前的文章內容修改,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主要問題還是出在作品集上,很多人犯了舍本逐末的形式錯誤:
把精力都花在了包裝作品集外在形式上,而忽略了作品集的本質作用:
是為了讓企業了解你這個人的項目經驗、設計思想、設計能力。
我之前在簡歷篇里也寫過:牛逼的不是簡歷模板,是簡歷上的內容;
同樣的道理,牛逼的不是作品集模板而是作品集上的項目和反應出來的你的能力。
企業不是招“PPT設計師”,你就是把作品集做出花來,里面的項目都是拼素材的東西和頁面羅列也是沒有競爭力的,換做你是企業你覺得能從幾張圖片羅列里看到什么?
通常這種作品集做的就是常見設計網站上的APP展示模板形式,全部都是圖片的羅列和各種手機樣機的展示模板;稍微好一點的人,會添加一句沒太大用處的項目說明:
而關于項目本身的內容:
包括項目的運營狀況、用戶量之類的信息、設計思考過程、使用設計方法、用到的設計理論等等都沒有體現在作品集至上;
雖然我知道大部分設計師(我姑且稱之為設計師吧……)的狀態,在工作的時候是沒有任何設計理論支撐的,說難聽點基本上就是“抄界面”和“拼界面”……
我之前寫的如何做作品集只寫了作品集格式、形式上的一些注意事項,關于內容方面沒細說,原因是怕限制了看過這文章的設計師的發揮。
但事實上我們做的應該是“有效的作品集”,而不是“好看的作品集”。
我之前寫的簡歷文章,很多朋友按照我寫的內容更改面試后給我反饋,說反響不錯;去面試但是沒來得及更改的朋友也說企業的HR給的建議和我文章內容上差不多,因為我所提到的關于簡歷的內容,就是讓HR朋友修改過的,所以它的作用不言而喻。
下面是我之前作品集中的一頁,和我給你們的簡歷一樣,一方面是我自己面試求職者時希望看到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讓設計大佬提出修改意見之后的樣子:
(因為涉及到項目隱私,能透露項目的信息和頁面都被我處理成馬賽克了)
當然不需要看它的排版,因為比起那些為排版而排的作品集,這個形式上就很LOW;
我放它出來的原因是想說明一個有效的作品集根據項目的類型要包含的信息內容:
1.主要功能界面的展示:
不需要放十幾二十幾張的界面羅列,一個產品的主要有效功能界面只有20%左右,你把主要功能界面放出來就可以讓企業了解這個項目的內容了;
如果非常想用樣機模板之類的,最后放一張展示展示就行,雖然通常是不看的。
2.設計的思考過程:
包括你在設計過程中使用的分析方法,比如情緒板、用戶畫像(這個我之前也有寫~),
設計過程中使用的理論依據,比如一些交互設計研究報告、視覺設計理論依據、用戶行為研究分析等等。
實際上經得起推敲的設計,不管是UI、Web、PC亦或者是平面設計,都是有真正的理論依據的。
3.項目含金量的描述
什么叫項目的含金量?
同樣水平同樣行業同樣項目性質的兩個人的作品集,一個人負責的項目可能用戶量、盈利能力、影響力、知名度都要優于另一個人的項目,那我們肯定是優先考慮好項目的那個人。
這個可以放到項目背景、項目概況里去寫,當然某些信息限于項目隱私,你也可以不寫,但關于項目的介紹信息是一定要有的。
其實關于作品集還可以單列一篇出來,但我不想寫了,這個東西需要自己去琢磨;就和你做設計項目一樣,客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就好了。
——————————我是分割線——————————
3.我為什么覺得UI設計這個崗位會消失?
寫到這其實才是想說的主要內容,咱們只討論國內工作環境,跟國外工作環境和氛圍沒法比,咱也不比了。
這個章節的內容不喜歡看的朋友就略過吧,別給自己添堵也不用來跟我杠了,我寫的只是一種預測和個人感覺,所以我們不用為了一件不確定的事情爭論。
我還是那句話,我寫的是整體趨勢,你不要拿大廠環境來跟我說:“那個騰訊的、那個網易的、那個阿里的、那個XX的就不這樣……”。是啊,我也知道在他們那不這樣,可大部分UI設計不是那的人,大部分的企業也達不到它們的情況……
請放空心態仔細想下,在大部分企業里,UI設計其實是個很“尬”的職位,你們平常它是做什么的?
一個兼任一點視覺、一點交互、一點平面、一點動效、一點其他零碎職能的職位……
如果不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造就了一大批職業崗位的需求,我甚至覺得它都不應該單獨拎出來當一個職位。
行業發展到2019年,幾乎可以說發展的很成熟了,大部分的企業經過將近10年的時間,也應該明白過來味兒了,也知道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以及是否需要這種崗位了。
隨著行業的成熟,UI這種崗位的職能會逐漸被拆分,進而被其他發展成熟或者已經很成熟的崗位代替。
雖然有的朋友說現在都講究“T”型發展嘛,UI設計師就是典型的“T”型人才;
這個跟我說的不矛盾,你說的是人,我說的是崗位和市場行情,在任何一個職位上的人都可以“T”型發展,但是崗位職能我可以讓更專業的人去負責更專業的事情。
而“UI”這種崗位所包含的幾種職能隨著行業的成熟完全可以拆分出來:
①交互設計職能
說實話在現在以及未來,我交給專業交互設計師去做這個工作,遠遠要比交給個半吊子的UI做強太多了。
而隨著行業發展到現在,當初由UI承擔的一部分交互職能已經發展出專業的交互設計領域了,其實交互設計一直都有,只是沒有像如今這么成熟。
事實上我對交互設計是比較看好的,它目前還是處在一個良好的發展狀況之上;
②視覺設計職能
這個其實是UI的主要工作,但是說實話,UI設計本身就應該囊括在視覺設計范疇里。
而一個專業的視覺設計師,是可以應對不同平臺、不同媒介、不同領域的設計工作;
有的朋友可能說這樣的人能力不夠“精”,太“雜”。先別急著反駁,我說的專業的視覺設計師放在這里并不矛盾,什么是專業的視覺設計師?
精且博 (怎么感覺好羞恥……)
在每個視覺的領域里都有大師級別的人存在,無論是平面設計、界面設計、廣告設計等等領域;這些人不僅在本專業內技能專精,你讓他們做類似設計也做的不差。
我有個做游戲原畫的朋友,他有陣子做網站設計去了,說實話他做的僅從視覺層面上講比工作三年的Web設計師要強很多,而我們這里談的就是視覺設計職能。
所以對UI而言,所掌握的這個那個系統規范,切圖標準等等很多都是死規范,是完全沒有難度的東西,對視覺設計師而言不過就是在限定條件內做視覺設計;
專業的視覺設計師同樣是“T”型人才,這和我上文說的并不矛盾,事實上在大廠里面也是這么劃分的。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致命的問題,中小型企業可能還沒開始,但現在的情況下大型企業已經開始為成熟的項目品牌進行產品組件庫和設計語言的建立了。
包括設計組件、開發組件等等,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組件庫,去AntDesign的官網。
當組件庫完成之后,面臨的可能就是減員,留那么多UI設計師意義不大,僅僅需要1到2個視覺設計師去維護這個組件庫和產品的運營設計就可以了。
事實上大濕在的公司已經開始進行組件庫的建立了;而目前我在的設計部有7個人,6個UI設計師,當組件庫建立完成,所有項目完成組件化之后,我想不到留這么多UI設計師有什么用,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裁員!(所以我早就給自己留了退路~)
UI設計師的視覺設計職能,在未來可能還會歸還回專業的視覺設計師手上,當然我們這里還是預測而已。(但我悄悄告訴你,這已經開始發生了……)
③動效設計職能
現在有個崗位是動效設計師,當然它依舊是非常稀少的,因為單獨為了動效開個崗位對很多企業不太現實,大部分可能是UI兼職做個,除了BAT TMD之外,還真沒見過有單獨開設動效設計師崗位的。
但是實際上,如果不是細分的非常細的話,它應該算在交互設計師的工作里;也就是說,交互設計師要出動效演示DEMO。
那到現在為止,我們可以看到UI的這幾種職能是可以拆分后交付到專業人員手里的;
而隨著行業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可以承擔拆分UI職能的對應崗位,單純的UI設計崗位其實在未來兩三年的發展中,我個人認為意義不大。
4.UI設計師最后怎么辦?
那么難道說這么多的UI設計師到時候就完蛋了嗎、就得失業了嗎?
也不是,上面我說的職能被拆分既是壞事也是好事,因為你明確的知道了眼巴前兒自己的能力都有哪些;
那如果你邏輯性不錯,又有足夠的心思琢磨用戶體驗之類的工作,那你完全可向交互設計師的方向轉型,這是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如果你對交互沒興趣,只是單純喜歡畫圖也行,你可以考慮向視覺設計師方向發展;但是,如果想走視覺設計這條路,絕對不僅僅是畫界面那么簡單;你要掌握各類視覺表現手法,活用各類視覺表現工具,專業視覺設計師絕對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說實話,視覺設計這條路比UI設計發展還要久遠,競爭還要激烈,完全是能者多得的典型。
當然UI的轉型方向還有我們常開玩笑的誰都能轉的產品了。玩笑歸玩笑,一個專業的產品人員絕對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一類靠耍嘴皮子的形象。
產品是一種綜合性非常強的崗位,這也可以成為部分UI設計師的轉型考慮之一~
不過因為大濕壓根兒就沒想過往這方面發展,所以就不打腫臉充胖子在這瞎咧咧了~
設置好自己的技能樹,點好自己的技能點,至少在那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是吧。
當然我們這里只是預測,你覺得有道理可以提前做下準備應對沖擊;
你覺得我放狗屁,那你可以繼續堅持在資深UI設計師的道路上,兩不耽誤對吧~
· Part02 設計能力篇的方向調整 ·
好了,上面羅里吧嗦說了一大堆,我們回歸的這個系列的主題吧,你們看到本篇的封面寫的是“這個系列的方向調整”。
因為我是認為UI設計師這個崗位在未來兩三年內是會消失的,所以我調整了個人的職業規劃和方向——成為專業的視覺設計師。
看到這里請不要反感,一說視覺設計師腦海里就想到了平面、美工之類的,那我只能說你的職業眼光太狹隘了。
作為一個專業的視覺設計師,不可能說“我只會界面設計”、“我只會平面設計”、“我只會Web設計之類”,我想表達的也是想達到的程度是:
專業視覺設計師可以應對各類設計工作,包括不同媒介、不同平臺、不同領域的設計內容,不要把自己的職業定位限制的太小,那樣你未來的道路也同時會變窄。
我本來是游戲專業的,現在從事UI設計工作5年多,說實話入行就是因為它賺錢多,我相信這也是大部分人進入這個行業的第一理由,在大濕這里咱們就別端著了~
但是當它不在賺錢,難賺錢的時候,你就得提前考慮怎么辦了……是不是有人沒想過一旦UI崗位消失,那些頂著UI設計師頭銜的人怎么辦?
雖然我寫的東西都集中在移動UI設計上了,但其實在實際工作里Web設計、平面設計、游戲UI我都在做,包括ToB類、ToC類的項目經驗也都有。
之前想轉過交互設計,但是我們總監跟我談話后覺得我并不適合這個方向,因為我邏輯能力比較差,而且我個人也更傾向于視覺設計范疇。
所以這個系列接下來的內容,不光是要學習咱們之前的移動UI設計進階內容,后續還要把內容拓展變寬,因為并不想把自己限定在狹窄的職業領域內。
當然讀過大濕文章的朋友了解,我一貫的做法都是以實際工作出發,堅持效率為主。
我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是我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過并且效果不錯的東西,關于設計能力篇的東西我是這么想的:
單純寫技法沒有意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
我會搭配著設計理論來說明,當然這個設計理論不是學校里的“三大構成”之類的基礎學術性理論,而是實際工作驗證后的應用類設計理論。
按照程序里的說法,把工作中的視覺設計理論和方法拆成基礎類,也就是下面這幾類:色彩、空間、布局、排版、字體、圖形
通過這些基礎類的搭配組合,再衍生出相關的知識內容,這也是我們之后的UI設計師能力進階的方向。
另外談一下非常熱門的C4D,這個也是我們之后要學習的內容,因為這是作為專業視覺設計師繞不開的坎兒。
其實要學的不是C4D這個軟件,而是要掌握一種視覺表現手法:三維表現形式。
我們大部分視覺設計師都停留在二維平面的視覺表現領域,很少有具備三維表現能力的;但是當你一旦具備三維視覺表現能力之后,你的競爭力就會超出同類型設計師一大截,這也是一個趨勢。
本期就寫到這里,只是對當前的行業現狀和招聘行情做個總結,我再強調一遍:
我只是預測UI設計師這個崗位的未來現狀,你覺得有道理,那么OK,抽個時間考慮下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能力方向,及早應對;
你覺得沒道理也OK,堅持成為資深UI設計師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另外這段話是這幾天收到的反饋后加的:
這文章發布幾天之后,我接到很多留言私信表示十分焦慮,害怕失業徹底完蛋。
各位朋友們,引起焦慮不是我寫這個的本意,而且我們好像還沒到這個地步呀~
我主要是想讓各位對這個行情有個正確的認識,同時要保持憂患意識,及時調整自身的方向和職業定位;
這行業只能說不如從前,但還遠遠沒到徹底沒飯吃的地步;我建議你們有時間,抽出個一小時,靜下心來想想個人的職業發展,以及最壞情況下你能怎么辦?
當你有了保底策略之后,就能從無意義的焦慮里抽身出來思考自己未來的規劃了……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鹵大濕 懂交互、愛設計、可編程的全棧設計師;目前就職于某軟件技術企業,任職UI設計師,交互設計師。在通信、安防、智能TV、企業管理、直播等產品領域都有涉獵。喜歡總結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感悟,喜歡的話可關注大濕,UI中國ID:精分青年鹵大濕。
原文鏈接:www.ui.cn/detail/4359…
相關閱讀:
淺談產品經理入門和學習路徑
交互神器-最好用的Mac原型設計工具
揭秘—高級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
了解這些設計原則,助你打造最佳用戶體驗
【吐血整理】國外產品經理課程推薦,總有一款適合你!
十個改進用戶測試的小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