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這個作業屬于那個課程 | C語言程序設計II |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里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zswxy/software-engineering-class2-2018/homework/3162 |
我在這個課程的目標是 | 閱讀并學習 |
這個作業在那個具體方面幫助我實現目標 | 知道了我們以后工作所需的是雇主所需的 |
參考文獻 | http://mindhacks.cn/2011/11/04/how-to-interview-a-person-for-two-years/ http://mindhacks.cn/2009/03/28/effective-learning-and-memorization/ http://mindhacks.cn/2009/03/28/effective-learning-and-memorization/ |
一、劉未鵬的博客:怎樣花兩年時間面試一個人
http://mindhacks.cn/2011/11/04/how-to-interview-a-person-for-two-years/
請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這篇博客下面的評論中,請列出你最感到有共鳴的三條(不限于三條)。10分
答:最感到有共鳴的幾條是:第一條:看您的文章真的是享受。觀察問題和思考原因,最后給出解決辦法!每每一針見血。(基本上解決了我的困惑)第二條:原文指出:“現在絕大多數應屆簡歷而言,也許最具信息量的部分不是“精通XXX,熟悉YYY,掌握ZZZ”,不是“在UUU實習過”,也不是這個項目那個作業,反倒是越來越被認為不重要的一項:畢業學校。”身在北郵,心向技校。(如果在以后面試時所問的精通XX到底指哪個程度)第三條:人生就是這樣,因其不無復雜而更加豐滿,也因其充滿偶然性而更加有趣。高考,只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個站點,而非通往成功的終點。穿過它,也許你將走上一條光明大道。繞過它,說不定你又將發現另一片綠洲。高考勝出,就像贏了一場球,而輸了的人,依然有機會換個場地繼續參加比賽。(路不只一條)第四條:實習與否對于就業究竟有多大的影響?那些好的企業會不會因為沒有實習經歷而不給一個另一個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過不了簡歷關,即使按照他在簡歷上說他的數學算法編程都很好?或者說實習與否能在多大程度上決定簡歷通過與否?(別人招聘時是不是第一個看的是學校)第五條:我想問一個問題,招聘一個人確實是困難,因為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考量那么多的素質,同時,相對來講,應聘也困難,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展示那么多的素質,尤其的debug的能力真的很難展示。請問您有這方面的建議嗎?
2.讀了這篇博客,你有哪三點具體的收獲(不限于三點)。10分
答:具體的收獲:(1)布置大作業表面上看上去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們姑且不說抄襲,假設每個人都做了,那么大作業本身能夠衡量多少東西呢?能否衡量代碼質量,能否衡量團隊協作能力?能否衡量交流能力?考慮到大作業用到的東西往往都是書里面現成的,大作業甚至不能衡量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簡直算是這個行業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了。(作業并不代表一切)(2)和需求嚴重脫節:作為人才需求方的雇主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絕大多數應聘者都沒搞清。更嚴重的是,這卻一點都不是應聘者的錯。因為雇主是stakeholder,是雇主自己的責任得去說清楚需求是什么。結果應聘者實現的不是雇主想要的,雇主想要的應聘者沒有實現。(明白了當代所需要求)(3)應聘者雇來培訓自己的人根本不管事:學生交了學費,就相當于雇老師來培訓自己,可培訓者根本也不了解(或不關心)他的客戶們的需求。這里,學生是需求方,老師則是實現方。弄清需求的職責在后者,可后者也弄不清。(明白以后如果要去培訓應當如何選擇)(4)學生自己也弄不清:學生自己既是需求方(需要特定技能),也是實現方。可他們自己也弄不清需求到底是什么。(這一句明確的指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情景)
二、如何有效地記憶與學習?
http://mindhacks.cn/2009/03/28/effective-learning-and-memorization/
請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這篇博客中提到的哪些方法你已經在使用,舉例說明使用之后的實際效果。10分
答:已經在使用的方法:(1)方法:經常與別人討論,或者講給別人聽。效果:這個對于我來說很有效果,只要和別人討論的基本上印象都很深刻。(2)方法:整理筆記。效果:對于我來說效果不太大,感覺就是就像快速地瀏覽了一邊書,只是一時的記憶。(3)方法:書寫。效果:對于我來說不行,這樣我只關注在我的字與格式好不好去了。(4)方法:抽象和推廣。效果:曾經試過,不過沒有感覺,推廣不出來,然后就不用了。
2.這篇博客中提到的哪些方法在你看來不錯,但自己還沒實踐過,很想試一試。10分
答:方法一:聯系/比較自身的經歷;這個很想試一試,因為對于自身經歷來說都是深刻,所以我覺得很容易想起;方法二: 設身處地地“虛擬經歷”別人經歷過的事情,我覺的這個比較容易記。
三、如何提問?
https://github.com/ryanhanwu/How-To-Ask-Questions-The-Smart-Way/blob/master/README-zh_CN.md
請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開學已經要求大家閱讀過此文,對照一段時間的學習,請舉例說明你之前所采用的提問方式和得到的反饋。10分
答:問題一:在Dev上正確,PTA上錯誤,兩者僅僅只是輸出方式,為什么?反饋:可能是一些特殊值在PTA上的這個代碼運行錯誤,但Dev剛好可以。問題二:剛開始用Markdown形式寫我不如何運用(不知道那些標點符號到底代表什么);反饋:第一遍回按Markdown的形式寫,再問就不回了。
2.請按照文章的要求,精確而言之有物的描述到目前為止最困擾你的一個問題。10分
答:自上大學以來每天都在學習c語言(除假期外),但是感覺好像都沒啥用一樣,就感覺對于學這個我對未來感到很迷茫,沒有方向,而且對于自己有點不自信。
四、學習感悟
本次上課是對于上次學的結構的概念及定義做總結,還有說了結構指針和結構數組,講了上次作業的習題。
五、學習進度表
周/日期 | 這周所花時間 | 代碼行 | 學到的知識簡介 | 目前比較迷惑的問題 |
3/4-3/9 | 4個半小時 | 37 | 1、建立文件,讀取文件數據并儲存;2、用戶信息的加密和校驗;3、FILE文件類型的運用 | 1、不會用加密算法以及FILE文件類型的運用 |
3/10-3/17 | 10個小時 | 90 | 1、二維數組的運用 | 1、有關數組的一些運用還不怎么明白 |
3/18-3/22 | 10個小時 | 91 | 1、冒泡排序法和選擇排序法;2、二分法查找;3、二維數據:定義、引用、初始化,二維數組與矩陣。 | 1、冒泡排序法和選擇排序法有點混淆。 |
3/25-3/29 | 12小時 | 84 | 1、字符串與字符的區別。 | 指針的運算不知道怎么算,弄不清 |
4/1-4/5 | 15小時 | 79 | 1、什么是指針;2、指針的基本運算;3指針變量的初始化。 | 不太懂得如何運用指針數組 |
4/8-4/12 | 10小時 | 82 | 1、指針、數組和地址之間的關系;2、數組名可以作為函數的參數;3、指針和數組可以實現相同的操作 | 1、組名作為函數參數的用法。 |
4/15-4/19 | 8小時 | 123 | 1、常用字符串函數以及使用指針操作字符串的方法;2、動態內存分配。 | 1、定義結構變量的運用不太清楚。 |
4/22-4/26 | 6小時 | 76 | 1、結構的概念與定義以及嵌套定義;2、結構變量的定義和初始化。 | 1、無類型名該如何使用尚存疑問 |
4/29-5/3 | 1個半小時 | 0 | 1、結構指針;2、結構數組。 | 1、結構指針還不太懂。 |
六、表格和折線圖
時間 | 代碼行數 | 博客字數 |
第一周 | 0 | 0 |
第二周 | 37 | 400 |
第三周 | 90 | 694 |
第四周 | 91 | 1613 |
第五周 | 84 | 1410 |
第六周 | 79 | 2608 |
第七周 | 109 | 2550 |
第八周 | 123 | 2843 |
第九周 | 76 | 2935 |
第十周 | 0 | 2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