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官方發布《微信公眾平臺關于清理集贊行為的公告》,全面禁止公眾賬號“集贊”玩法。
微信對違反微信用戶協議和公眾平臺協議的公眾號處理機制是,公眾號累計發現一次有集贊行為,封號7天;公眾號累計發現二次有集贊行為,封號15天;公眾號累計發現三次有集贊行為,封號15天,公眾號累計發現四次有集贊行為,永久封號,且不可解封。
2、獎勵誘導分享行為可能會被封號
如分享后才能繼續下一步操作,分享后對用戶有獎勵,引誘用戶分享。
3、問題誘導分享可能會被封號
內容里提出一個問題,用戶必須關注訂閱后,才能獲知最終答案的行為。
4、虛假內容可能會被封號
例如:制造傳播自來水有毒、香蕉致癌等謠言的行為。
5、惡意文字可能會被封號
內容中含有“不轉不是中國人”“請好心人轉發一下”“轉發后一生平安”“轉瘋了”“必轉”等字樣的文章。
6、抄襲行為可能會被封號
發現第一次,刪除并警告;發現第二次,封號7天;累計達五次,永久封號。
7、政治敏感詞可能會被封號
微信對發布的內容都有監控,經常發存有與政策相關的敏感詞匯可能會被封號。
8、涉及錢的可能會被封號
頻繁出現如銀行卡、支付寶、匯款、打錢等字眼的可能會被封號。
9、反動、色情的內容可能會被封號
如發布、傳播一些反動我國我黨的詞匯、色情內容、不雅照片等內容。
10、發布時政消息可能會被封號
根據“微信十條”指出,只有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的方可轉載時政類新聞,否則未經批準不得發布、轉載時政類新聞。
11、太低俗的內容可能會被封號
低俗的內容是把“雙刃劍”有部分人喜歡看,但也有一大部分人反感,如果投訴多了也會有被封的可能性。比如殺害小貓做成視頻的內容。
同時,如果在微信文章里包含以下詞語,可能會導致微信公眾號無法發送:
(1)領導人姓名類
(2)其他政治敏感類
(3)反社會和諧類
(4)敏感時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