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5G-Advanced)網絡技術已經在中國福建省廈門市軟件園成功實現萬兆(10Gbps)速率驗證,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5G增強版商用階段。這一突破性成果不僅驗證了5G-A技術的可行性,也為6G網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5G向6G過渡的關鍵技術,5G-A通過多載波聚合、毫米波擴展、時隙結構優化、1024QAM調制等創新技術,實現了網絡能力的十倍質變,為未來智能生活和產業數字化升級提供了強大的網絡支撐。
什么是5G-A?它在通信技術演進中的位置
5G-A,全稱為5G-Advanced,也被稱為5.5G,是5G網絡的進階增強版,同時也是5G向6G演進的關鍵過渡階段 。在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中,每一代技術(如2G、3G、4G、5G)的生命周期約為10年。由于代際技術差距較大,通常會在中間階段出現技術過渡的分水嶺,例如2.5G(GPRS)、3.5G(HSPA)、4.5G(LTE-Advanced)等 。這種過渡技術既能彌補當前代際技術的不足,又能為下一代技術的商用奠定基礎。
5G-A的核心定位是"下行萬兆、上行千兆、千億聯接、內生智能" ,相較于5G網絡,它在網絡速度、容量、時延、定位精度等方面實現了十倍質變。根據中國移動官方數據,5G-A網絡下行峰值速率可達10Gbps以上,上行峰值速率可達1Gbps以上,時延壓縮至4毫秒以內,定位精度從米級躍升至厘米級 。這些性能提升使得5G-A能夠更好地支持擴展現實(XR)、裸眼3D、全息通信、工業實時控制等創新應用,為未來6G網絡的發展提供技術驗證和實踐積累。
從標準化角度看,3GPP(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組織)已將5G-A確定為5G的下一階段演進技術,并通過Rel-18、Rel-19、Rel-20三個版本逐步完善技術規范 。其中,Rel-18版本已于2024年上半年凍結,主要定義了5G-A的基礎技術特性;Rel-19版本于2023年底啟動,將進一步增強通感一體、無源物聯等新能力;Rel-20則將聚焦6G關鍵技術的預研,為下一代通信技術鋪路 。這種漸進式的標準化策略,使得5G-A能夠在保持與現有5G網絡兼容的同時,逐步引入創新技術,最終實現向6G的平滑過渡。
福建移動廈門軟件園萬兆速度測試的具體成果與技術實現
福建移動于2025年8月在廈門軟件園成功完成省內首次5G-A萬兆網絡能力驗證,實測速率突破10Gbps,標志著5G-A網絡從理論走向現實 。這一突破性成果不僅是技術上的質的飛躍,也為福建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此次測試由福建移動聯合華為共同完成,通過多項前沿技術的融合創新,實現了網絡性能的大幅提升 。
在測試場景方面,廈門軟件園作為福建省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具有高密度用戶、多樣化業務需求的特點,是驗證5G-A技術的理想場所。測試過程中,福建移動通過多維度技術手段,實現了網絡性能的突破性提升:多載波聚合技術、毫米波頻段應用、時隙結構優化、1024QAM調制技術、多站協同與波束成形等技術得到了實際驗證。此次測試還驗證了5G-A的通感一體能力,即通信與感知一體化 。通過類似相控陣雷達的技術原理,基站不僅能夠提供通信服務,還能實時感知周邊環境,如無人機飛行軌跡、人員位置等 。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這一技術已應用于低空安防保障,實現了對低空120米以下區域的多目標無人機探測與預警 。
5G-A實現超高速度的核心技術原理
5G-A之所以能夠實現比5G快10倍的網絡速率,主要得益于五大核心技術的創新與融合。這些技術不僅解決了5G網絡的速率瓶頸問題,還為6G網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以下將從技術原理角度,深入解析5G-A如何實現超高速度。
1. 多載波聚合(CA)技術
多載波聚合是5G-A實現高速率的首要技術,其核心原理是將多個不同頻段的載波合并使用,形成超大帶寬 。在5G網絡中,載波聚合技術主要支持Sub-6GHz頻段內的聚合,如2.6GHz+4.9GHz雙載波聚合。而在5G-A網絡中,載波聚合技術得到了進一步增強,支持跨頻段(如Sub-6GHz+毫米波)的聚合,以及更多載波的組合 。
以廈門軟件園測試為例,福建移動采用了三載波聚合(3CC)技術,聚合了700MHz、2.6GHz和4.9GHz三個頻段的載波 。這種跨頻段聚合方式,使得網絡帶寬從5G時代的200MHz擴展至300MHz以上,為實現萬兆速率提供了基礎保障。多載波聚合技術通過提高帶寬利用率和頻譜效率,使得網絡容量和峰值速率得到顯著提升,是5G-A實現十倍速的關鍵技術之一。
2. 毫米波頻段應用
毫米波技術是5G-A實現超高速率的核心頻譜資源。毫米波頻段通常指24GHz至100GHz之間的高頻段,在這一頻段內,可用帶寬遠大于Sub-6GHz頻段。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福建移動使用了28GHz毫米波頻段,單個載波帶寬可達400MHz,遠高于Sub-6GHz頻段的100MHz ,為實現萬兆速率提供了充足的頻譜資源。
然而,毫米波頻段也面臨傳播損耗大、覆蓋范圍小等挑戰。為解決這一問題,5G-A網絡采用了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術 。這一技術通過多天線相位調整,形成定向信號束,將能量集中于特定方向,顯著提升了信號強度和傳輸效率。以華為Massive MIMO天線陣列為例,其通過64個天線單元的精確控制,實現了波束的動態調整和精準指向,使得毫米波信號能夠有效覆蓋終端設備。
此外,5G-A網絡還采用了波束追蹤技術,當終端移動時,基站能夠實時調整波束方向,保持信號的持續穩定。這種技術使得毫米波網絡能夠適應移動場景,為用戶提供無縫的高速率體驗。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通過4.9GHz頻段和28GHz毫米波的協同組網,既保證了網絡覆蓋的連續性,又滿足了高密度場景的速率需求。
3. 時隙結構優化與子帶全雙工(SBFD)
傳統的5G網絡采用固定時隙配比(如8DL+2UL或4DL+1UL),這種方式在高密度場景中容易出現上行資源不足的問題。5G-A網絡通過時隙結構優化,實現了更靈活的資源分配 。在廈門軟件園等高密度場景中,5G-A網絡可配置為3:7 DL/UL的時隙配比,增加上行資源占比,降低空口時延 。
更進一步的是,Rel-19版本引入了子帶全雙工(SBFD)技術,允許在同一個OFDM符號上同時傳輸上下行數據 。這一技術突破了傳統TDD網絡的時隙限制,使得網絡無需等待上下行切換周期,即可實現雙向數據傳輸。通過SBFD技術,5G-A網絡的時延可壓縮至亞毫秒級,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 。
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這種動態時隙配比和SBFD技術的結合,使得網絡能夠根據業務需求靈活調整資源分配,為高清視頻會議、實時游戲對戰等高帶寬、低時延業務提供穩定的網絡保障。通過優化網絡信號傳輸的節奏,5G-A網絡大幅減少了傳輸延遲,讓操作感覺更加"跟手"。
4. 1024QAM調制技術
調制技術是影響網絡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無線通信中,QAM(正交幅度調制)是一種常用的調制方式,通過改變載波的幅度和相位來傳輸數據。5G網絡主要采用256QAM調制技術,每個符號可攜帶8比特數據;而5G-A網絡在毫米波頻段引入了1024QAM調制技術,每個符號可攜帶10比特數據 ,頻譜效率提高了25%。
這種高階調制技術的引入,使得在相同帶寬條件下,數據傳輸速率大幅提升。然而,高階調制技術對信噪比要求也更高。為確保1024QAM的穩定應用,5G-A網絡采用了更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如自適應調制編碼(AMC),根據信道條件動態調整調制階數和編碼率,確保在不同場景下都能實現最優性能。
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通過毫米波頻段的低干擾環境和高集成度天線陣列的配合,5G-A網絡成功實現了1024QAM的穩定應用,為萬兆速率提供了關鍵支撐。
5. 多站協同與高低頻協同
5G-A網絡的另一項關鍵技術是多站協同與高低頻協同 。傳統的5G網絡以單站覆蓋為主,難以滿足高密度場景的速率需求。5G-A網絡通過多站協同技術,實現了基站間的無縫協作,共同提升用戶速率體驗。
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福建移動部署了近500個5G-A站點,形成規模連片覆蓋 。這些基站通過相干聯合傳輸(MC-CJT)技術,實現了多TRP(傳輸接收點)間的協同,共同提升網絡容量和覆蓋能力 。這種協同方式使得多個基站能夠像接力賽跑一樣協作,共同提升用戶感受到的網速 。
同時,5G-A網絡還采用了高低頻協同技術,將低頻段(如700MHz)的廣覆蓋優勢與高頻段(如28GHz毫米波)的大帶寬優勢相結合。低頻段主要負責提供基礎覆蓋,高頻段則在熱點區域提供高速體驗 。這種協同方式使得網絡能夠根據用戶位置和業務需求,自動切換至最優頻段,實現速率和覆蓋的最佳平衡。
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高低頻協同技術通過基站間的數據融合計算,進一步提升了網絡性能。例如,當用戶從低頻段區域移動至高頻段區域時,基站能夠基于信道相關性快速激活高頻輔小區,提升用戶體驗速率。這種無縫切換技術,使得用戶在移動過程中能夠持續享受高速網絡體驗。
5G-A對普通用戶和行業應用的影響
5G-A網絡的超高速率和低時延特性,將對普通用戶和行業應用產生深遠影響。作為5G的增強版,5G-A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還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支撐 。在普通用戶場景中,5G-A將帶來更加沉浸的娛樂體驗、更加流暢的直播互動以及更加便捷的日常服務。
1. 普通用戶場景
在娛樂方面,5G-A的萬兆速率將支持裸眼3D、XR云游戲等沉浸式體驗 。以廈門中山路為例,游客只需一部支持5G-A的手機,就可以更流暢地加載虛實交融的互動內容,南洋騎樓在虛擬世界中"復活",歷史場景與現代商業在此交織,打造出沉浸式的"元宇宙"生活畫卷 。相比5G網絡的80ms延遲,5G-A網絡將XR游戲延遲降至20ms以下,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 。
在直播方面,5G-A網絡的上行千兆特性,使得用戶能夠輕松進行4K/8K高清直播 。在廈門中山路等游客密集區域,用戶無需壓縮畫質即可實現流暢直播,畫面清晰度和流暢度大幅提升 。這種能力對于內容創作者和媒體從業者尤為重要,使得他們能夠在任何場景下都能提供高質量的內容。
在日常服務方面,5G-A網絡的超高速率和低時延特性,將使得高清視頻會議、實時AR導航等應用更加普及 。例如,在廈門軟件園,用戶可以通過5G-A網絡實現幾乎零延遲的視頻會議,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時,基于厘米級定位精度的導航系統,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的路徑指引,如精確到"第三棵梧桐樹下",而非模糊的"某條路附近" 。
在廈門,已有超過15萬用戶升級至5G-A網絡,其中iPhone 15/16系列、華為Mate/P系列等旗艦機型可顯示"5G-A"標識 。這些用戶無需更換套餐或支付額外費用,只需使用支持5G-A的終端即可自動接入新網絡 。隨著5G-A網絡的普及,普通用戶將逐步感受到網絡體驗的質變。
2. 行業應用
在智能制造方面,5G-A網絡的超高速率和低時延特性,將推動工業互聯網的深度發展 。以廈門時代5G智慧工廠為例,通過5G-A網絡,設備協同時延降至5ms,生產線效率提升18%,缺陷檢測準確率提高至99.9% 。這些數據表明,5G-A網絡能夠為智能制造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連接支持,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在低空經濟方面,5G-A網絡的通感一體能力為無人機物流、城市安防等提供了強大支撐 。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福建移動部署了20座通感一體基站,實現了對低空120米以下區域的多目標無人機探測與預警 。這種能力使得無人機物流配送更加安全、高效。例如,廈門鼓浪嶼已啟用5G-A支持的無人機醫療物資航線,實現偏遠區域藥品、試劑的快速運輸,單程配送時間縮短至10分鐘內,相比傳統陸運效率提升顯著。
在醫療領域,5G-A網絡的超低時延特性將推動遠程醫療的深度發展 。2019年,福建已實現5G遠程手術(48公里外操控機械臂),而5G-A的引入將通過厘米級定位精度和亞毫秒級時延進一步優化遠程手術的精準度 。例如,5G-A網絡可將遠程手術器械響應誤差縮短至5毫秒,使醫生能夠更加精準地操控手術器械,大幅提升手術成功率。
在物流行業,5G-A網絡的高帶寬和低時延特性,將支持AR操作、無人機配送等創新應用 。通過5G-A網絡,物流企業可以實現無人機配送的實時監控和路徑優化,大幅提升配送效率。同時,基于5G-A網絡的AR導航系統,可以為揀貨人員提供更加精準的路徑指引和貨物信息,減少揀貨錯誤率,提高揀貨效率。
在廈門,5G-A網絡已應用于多個重點場景,包括軟件園三期、高崎機場、集美大橋、五緣灣近海等 。這些場景覆蓋了教育文旅、交通樞紐、商圈消費、園區辦公等多個領域,為不同行業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網絡基礎。
在泉州、漳州等地,福建移動也積極推動5G-A網絡的部署,覆蓋工業園區、港口、景區等多個場景。這些部署不僅提升了網絡性能,還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支撐。
福建省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先行省份,近年來在5G網絡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福建省積極推動5G-A網絡的部署,為6G時代奠定基礎。
5G-A技術的挑戰
盡管5G-A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但能耗問題、覆蓋范圍限制、終端普及率低以及應用場景不成熟等挑戰依然存在。
1. 能耗問題
相比4G網絡,5G-A基站的能耗顯著增長,這是由于對更高速數據傳輸的要求以及天線數量的擴充所致 。加之通感一體技術的融入,通信、感知及智能計算的能耗疊加,大大增強了節能減排任務的緊迫性與復雜度 。為解決這一問題,5G-A網絡引入了AI節能技術,如"瓦特大師"智能節能系統,基于話務預測動態調節能耗,單站年省電量可供數百家庭日常使用,助力綠色低碳目標落地 。
此外,5G-A網絡還通過基站密度優化、波束成形等技術,提高能效比。例如,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通過多站協同和波束成形技術,實現了網絡性能提升與能耗降低的雙重目標。
2. 覆蓋范圍限制
毫米波頻段的覆蓋范圍有限,是5G-A網絡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為解決這一問題,5G-A網絡采用了高低頻協同技術,將低頻段(如700MHz)的廣覆蓋優勢與高頻段(如28GHz毫米波)的大帶寬優勢相結合 。這種協同方式使得網絡能夠根據用戶位置和業務需求,自動切換至最優頻段,實現速率和覆蓋的最佳平衡。
在廈門軟件園測試中,通過4.9GHz頻段和28GHz毫米波的協同組網,既保證了網絡覆蓋的連續性,又滿足了高密度場景的速率需求 。同時,基站間的數據融合計算,進一步提升了網絡性能,使得用戶在移動過程中能夠持續享受高速網絡體驗。
3. 終端普及率低
目前,支持5G-A的終端設備相對有限,主要集中在近兩年的高端旗艦機型 。為解決這一問題,運營商采取了"隱形升級"策略,即通過基站設備的平滑改造,讓90%的現網5G基站快速過渡到5G-A 。同時,主流手機廠商如華為、小米、OPPO、vivo等近兩年旗艦機型均已支持5G-A網絡,iPhone 15及以上機型也可顯示標識 。
在廈門,已有超過15萬用戶升級至5G-A網絡,終端普及率逐步提高 。隨著5G-A網絡的成熟和終端成本的降低,預計未來幾年內,支持5G-A的終端設備將更加普及,為更多用戶帶來高速網絡體驗。
4. 應用場景不成熟
目前,5G-A網絡的應用場景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應用生態 。為解決這一問題,福建移動聯合華為等合作伙伴成立了5G-A創新產業聯盟和裸眼3D產業聯盟,目前已發布了手機、平板、車載屏幕、筆記本等各類裸眼3D終端產品,以及內容應用、技術平臺和生態能力等方面的多項成果 。
同時,運營商還通過技術場景融合,以試點促應用。例如,在廈門軟件園三期,福建移動與寧德時代合作探索5G-A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在廈門五緣灣海域,福建移動聯合廈門理工學院探索5G-A在海洋生態保護領域的應用 。這些試點項目不僅驗證了技術可行性,還為應用場景的成熟積累了經驗。
5G-A與6G技術的銜接
5G-A作為5G向6G過渡的關鍵技術,不僅提升了網絡性能,還為6G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技術演進角度看,5G-A是6G的"預演",通過驗證高帶寬、低時延、高精度定位等技術,為6G網絡的商用提供了技術積累和實踐參考 。
1. 5G-A與6G的技術銜接
5G-A和6G在技術上有諸多銜接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通信感知融合:5G-A的通感一體技術(如廈門低空監測)為6G的環境感知能力奠定了基礎 。通過基站的感知功能,6G網絡將能夠更全面地感知環境信息,實現從"連接"到"感知"的跨越,為智能社會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
毫米波與太赫茲:5G-A使用28GHz/40GHz毫米波頻段,而6G將探索更高頻段(如70GHz/太赫茲) ,華為已展示70GHz短距通信原型 。這些高頻段將提供更大的帶寬和更高的傳輸速率,支持更加沉浸式的體驗和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無源物聯與輕量化:5G-A的RedCap和無源物聯技術降低了終端成本,為6G的千億級連接提供了過渡方案 。例如,在廈門軟件園,無源物聯技術已應用于智能垃圾桶管理,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物聯網應用 。
AI內生智能:5G-A網絡引入了AI技術,實現網絡自主學習、自我優化,為6G的智能網絡奠定了基礎 。例如,廈門移動的"智能基站"能夠動態分析網絡需求,根據話務量的分布變化進行實時調整,破解"人潮與網絡"矛盾 。
2. 6G技術的發展趨勢
6G技術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將實現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躍遷,持續提升人們生活品質,促進社會生產方式轉型升級 。根據工信部IMT-2030(6G)推進組發布的《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6G將在5G的基礎上,從服務于人、人與物,進一步拓展到支撐智能體的高效互聯,實現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
6G的潛在應用場景包括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全域覆蓋等 。其中,通信感知可以在通信之外賦予用戶更多服務能力,如成像、環境重構、精準定位等;普惠智能讓每一個設備成為智能體,彼此之間不僅可以支持高速數據傳輸,還可以實現不同類型設備的協作與學習 。
6G的關鍵技術方向包括增強型無線空口技術、新物理維度無線傳輸技術、確定性網絡等 。這些技術將進一步提升網絡性能,滿足未來社會對通信網絡的更高要求。例如,增強型無線空口技術可進一步實現頻譜效率、峰值速率、定位精度等性能的提升;新物理維度無線傳輸技術可提升網絡傳輸速率、頻譜效率及系統容量等;確定性網絡可為工業制造、車聯網、智能電網等對時延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提供保障 。
3. 5G-A與6G的協同發展
5G-A和6G將形成協同發展的格局,共同推動通信技術的演進和應用。一方面,5G-A作為5G的增強版,將逐步引入6G的預研技術,為6G的商用奠定基礎;另一方面,6G技術的研發也將借鑒5G-A的實踐經驗,加速技術成熟和標準制定 。
在標準化方面,3GPP已將5G-A確定為5G的下一階段演進技術,并通過Rel-18、Rel-19、Rel-20三個版本逐步完善技術規范 。其中,Rel-18版本已于2024年上半年凍結,主要定義了5G-A的基礎技術特性;Rel-19版本于2023年底啟動,將進一步增強通感一體、無源物聯等新能力;Rel-20則將聚焦6G關鍵技術的預研,為下一代通信技術鋪路 。
在技術研究方面,華為、中國移動等企業已開始布局6G技術研發。例如,中國移動與中國移動大模型產業創新基地(福建)合作,探索5G-A與AI深度融合的創新應用 ;華為無線首席技術官童文表示,6G技術將實現由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躍遷,為用戶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體驗 。
在政策支持方面,中國已將5G-A和6G納入國家戰略,積極推動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深圳、上海等地計劃2026年建成"雙萬兆"城市,為6G試驗網鋪路 ;韓國將5G-A和6G列為國家戰略技術,計劃2031年發射衛星支持6G ;中東地區多國也提出了建設萬兆網絡城市的計劃 。
4. 5G-A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5G-A網絡不僅具有技術價值,還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根據預測,5G-A的確定性體驗將助力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制造產業升級,智能網聯汽車提升交通效率;URLLC增強將助力工信部完成萬家5G全連接工廠的建設目標 。同時,5G-A新增能力通感一體、無源物聯將拓展低空經濟、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推動"低空經濟+"場景多元化發展,形成萬億級市場空間 。
在廈門,5G-A網絡已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例如,廈門銀華機械通過5G專網實現生產效率提升16%,運營成本降低15%,能耗降低35% ;廈門時代5G智慧工廠通過5G-A網絡提升生產線效率18%,缺陷檢測準確率提高至99.9% ;廈門鼓浪嶼通過5G-A支持的無人機醫療物資航線,實現偏遠區域藥品、試劑的快速運輸,單程配送時間縮短至10分鐘內 。
隨著5G-A網絡的逐步普及和6G技術的不斷發展,通信技術將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5G-A網絡將加速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智能制造、低空經濟、遠程醫療等領域的創新應用 ;6G網絡則將實現從"連接"到"感知"、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跨越,為用戶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體驗和更加豐富的服務 。
5G-A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福建移動在廈門軟件園成功完成5G-A萬兆網絡能力驗證,是我國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5G增強版商用階段。這一成果不僅驗證了5G-A技術的可行性,也為6G網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為5G向6G過渡的關鍵技術,5G-A通過多載波聚合、毫米波擴展、時隙結構優化、1024QAM調制、多站協同和高低頻協同等創新技術,實現了網絡能力的十倍質變,為未來智能生活和產業數字化升級提供了強大的網絡支撐。
5G-A時代的到來,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機遇在于,5G-A將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大支撐,推動智能制造、低空經濟、遠程醫療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挑戰在于,5G-A網絡的能耗問題、覆蓋范圍限制、終端普及率低以及應用場景不成熟等,仍需進一步解決 。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和應用場景的拓展,這些挑戰有望逐步得到解決,推動5G-A技術的廣泛應用。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5G-A將帶來更加沉浸的娛樂體驗、更加流暢的直播互動以及更加便捷的日常服務 ;對于行業用戶而言,5G-A將為智能制造、遠程醫療、低空經濟等領域提供強大的網絡支持,推動產業升級和數字化轉型 。
5G-A的商用成功,將為我國通信技術發展注入新動能,助力數字中國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5G-A網絡的普及和6G技術的不斷發展,通信技術將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