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參考
如果本地域名服務器無緩存,當采用遞歸方法解析另一網絡某主機域名時,用戶主機和本地域名服務器發送的域名請求條數分別為()
A.1條 1條
B.1條 多條
C.多條 1條
D.多條 多條
A
??
CSMA/CD的中文含義是()
載波監聽、多址接入、碰撞檢測
在CSMA/CD中,使用退避算法來進行爭用,在三次沖突之后,節點選擇R=3的概率是()
1/8
三次沖突之后” 即(n = 3),此時可選的R值范圍為(0, 1, 2, 3, 4, 5, 6, 7)(共\(2^3 = 8\)個數值)。每個數值被選中的概率為(1/8 = 0.125),因此選擇\(R = 3\)的概率是(0.125)
OSPF是基于()的路由選擇協議,它屬于()網關協議。BGP屬于()網關協議
鏈路狀態,內部,外部
OSPF是基于鏈路狀態的路由選擇協議,它屬于內部網關協議。BGP屬于外部網關協議
RIP是基于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它屬于內部網關協議
下列關于萬維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HTTP是Web的應用層協議,它是Web核心
B.Web頁面是使用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格式制作的文件
C.URL是對可以從互聯網上得到的資源的位置和訪問方法的一種簡潔的表示,是互聯網上標準資源的地址
D.流行的Web服務瀏覽器包括chrome、firefox、safari和foxmail
D
- 選項 A: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是 Web 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通信的核心應用層協議,是 Web 的基礎,該敘述正確。
- 選項 B:Web 頁面的標準制作格式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通過 HTML 定義頁面結構和內容,該敘述正確。
- 選項 C:URL(統一資源定位符)用于明確標識互聯網上資源的位置和訪問方式,是標準的資源地址表示方法,該敘述正確。
- 選項 D:Chrome、Firefox、Safari 均為網頁瀏覽器,而 Foxmail 是郵件客戶端(用于收發電子郵件),并非 Web 瀏覽器,該敘述錯誤。
下列交換方式中實時性最好的是()
A.數據報方式
B.虛電路方式
C.電路交換方式
D.各種方式都一樣
C
包含在TCP首部中,而不包含在UDP首部中的字段是()
A.目的端口號
B.序列號
C.校驗和
D.目的IP地址
B
在停止等待協議中,發送方發送窗口到小為(),在GBN協議中,接收窗口大小為
1 1
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是為了在以太網中減少(),它是在源節點發送報文之前,監聽信道是否(),如果監聽到信道上有信號,則推遲發送報文
碰撞 忙/有沖突
在IP首部中,最常用的首部長度是()字節,標志位DF=0時,表示(),而首部中的片偏移以()字節為單位
20? ? ? ? 允許分片? ? ? ? 8
在運輸層中端口號是很重要的概念,其中采用()比特的數來描述端口,其大小是從0到()之間
16? ? ? ? ?65535
域名服務器,4種:
根域名服務器、頂級域名服務器、權限域名服務器、本地域名服務器
DHCP的作用是()
A.通過IP地址來獲取MAC地址
B.通過域名來獲取IP地址
C.使網絡中各主機自動從DHCP服務器獲取IP地址、默認網關等協議配置信息
D.使網絡中各種主機自動從DHCP服務器獲取MAC地址
C
以下哪種數據數據編碼方式屬于自含時鐘編碼?
A.二進制編碼
B.非歸零碼
C.曼徹斯特編碼
D.脈沖編碼
C
A. 二進制編碼:僅表示數據的二進制形式(如0和1),不包含任何時鐘信息,因此不屬于自含時鐘編碼。
B. 非歸零碼(NRZ):在比特周期內信號電平保持不變(如高電平為1,低電平為0)。長串0或1時信號無變化,無法提供時鐘同步信息,因此不屬于自含時鐘編碼。
C. 曼徹斯特編碼:在每個比特中間強制插入電平跳變(如從高到低表示0,從低到高表示1)。這種跳變提供了內嵌的時鐘信息,接收方可直接從中提取時鐘信號,因此屬于自含時鐘編碼。
D. 脈沖編碼:通常指脈沖編碼調制(PCM),用于模擬信號的數字化。它生成的是二進制數據流,本身不包含時鐘信息,需外部時鐘同步,因此不屬于自含時鐘編碼。
在物理層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種功能的時間發生順序的是
A.機械特性
B.電氣特性
C.功能特性
D.過程特性
C
一個傳輸數字信號的模擬信道的信號功率是0.62W,噪聲功率是0.02W,頻率范圍為3.5-3.9MHz,該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是
A.1Mbit/s
B.2Mbit/s
C.4Mbit/s
D.8Mbit/s
B
S=0.62W N=0.02W
W=3.9?MHz?3.5?MHz=0.4?MHz=400,000?Hz
信噪比S/N=31
C=Wlog2(1+S/N)=400000Hz*log2(1+31)=2Mbit/s
TDM幀的長度是125微妙,若有5個用戶進行時分復用,則每個用戶分配到的時隙寬度為()微妙
A.50
B.75
C.100
D.25
D
在CSMA方案中,介質的最大利用率取決于()
A.幀的長度
B.幀的內容
C.幀的結構
D.幀的類型
A
在 CSMA(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方案中,介質的最大利用率是指信道被有效傳輸數據的時間占總時間的比例。其核心影響因素在于傳輸幀的時間與信道傳播延遲的相對關系:
??
- 當幀的長度較長時,傳輸該幀所需的時間(幀長 / 傳輸速率)相對較長,而沖突發生后浪費的時間(主要由信號傳播延遲決定)占比會降低,從而提高介質的有效利用率。
- 當幀的長度較短時,傳輸時間短,沖突導致的重傳等額外時間占比增大,介質利用率會下降。
幀的內容、結構、類型主要涉及數據的具體格式或承載信息,與介質利用率無直接關聯。因此,介質的最大利用率取決于幀的長度。
在CSMA/CD中,使用退避算法來進行爭用,在兩次沖突之后,節點選擇R=2的概率是()
A.0.125
B.0.25
C.0.5
D.1
B
兩次沖突之后” 即\(n = 2\),此時可選的R值范圍為(0, 1, 2, 3)(共(2^2 = 4)個數值)。每個數值被選中的概率為\(1/4 = 0.25)
在共享式以太網與交換式以太網的對比,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以太網交換機本質上是一種多端口網橋
B.通過交換機互連的一組工作站形成一個沖突域
C.交換機每個端口所連網絡構成一個獨立的廣播域
D.以太網交換機可實現采用不同網絡層協議的網絡互聯
A
- 選項 A:以太網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通過 MAC 地址轉發幀,本質上是多端口網橋(傳統網橋通常只有 2 個端口,交換機擴展為多個端口),該說法正確。
- 選項 B:共享式以太網(如集線器互連)中所有設備共享同一沖突域,而交換機的每個端口是獨立的沖突域,通過交換機互連的工作站分屬不同沖突域,該說法錯誤。
- 選項 C:交換機(未劃分 VLAN 時)的所有端口屬于同一個廣播域,廣播幀會在所有端口轉發;獨立廣播域由路由器分隔,該說法錯誤。
- 選項 D: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僅處理 MAC 幀,無法實現不同網絡層協議(如 IP 與 IPX)的互聯,此功能由網絡層的路由器實現,該說法錯誤。
MTU是指()的最大長度
A.幀
B.幀數據部分
C.幀首和幀的數據部分
D.幀的數據部分和幀尾
B
在面向比特流的數據鏈路層協議中,只要通過()方式處理實現透明傳輸
A.加密處理
B.替換處理
C.字節填充
D.比特填充
D
在CRC校驗過程中,哪部分被視為“被除數”()
A.原始數據
B.校驗碼
C.生成多項式
D.附加的數據
A
已知主機IP地址是141.14.72.24,子網掩碼是255.255.224.0,請問主機所在網絡的直接廣播地址為(),網絡地址是(),網絡管理員共劃分了()個子網,該主機在第()號子網中(序號從1開始),該主機的主機號為(),IP地址請用點分十進制,數字請填十進制
A.141.14.63.255????????141.14.0.0? ? ? ? 8? ? ? ? 2? ? ? ? 24
B.141.14.95.255? ? ? ? 141.14.64.0? ? ? ? 8? ? ? ? 3? ? ? ? 2072
C.141.14.72.255? ? ? ? 141.14.72.0? ? ? ? 4? ? ? ? 4? ? ? ? 2072
D.141.14.79.255? ? ? ? 141.14.72.0? ? ? ? 8? ? ? ? 3? ? ? ? 24
B
確定網絡位與主機位:
IP 地址 141.14.72.24 為 B 類地址(默認網絡位 16 位),子網掩碼 255.255.224.0(二進制 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網絡位為 16+3=19 位,主機位為 32-19=13 位。計算網絡地址:
網絡地址是 IP 地址與子網掩碼的 AND 運算結果:
- IP 地址第三段 72(二進制 01001000)與子網掩碼第三段 224(二進制 11100000)AND 后為 01000000(即 64),第四段為 0。
- 網絡地址:141.14.64.0。
計算直接廣播地址:
直接廣播地址是網絡位不變、主機位全為 1 的地址:
- 第三段網絡位為 010,主機位(后 5 位)全 1 為 01011111(即 95),第四段全 1 為 255。
- 直接廣播地址:141.14.95.255。
計算子網數量:
子網位為 3 位(19-16=3),子網數量 = 23=8 個。確定所在子網號:
IP 地址第三段 72 的二進制為 01001000,前 3 位(子網位)為 010(十進制 2),序號從 1 開始,故子網號 = 2+1=3。計算主機號:
主機位為 13 位(第三段后 5 位 + 第四段 8 位)。
- 網絡地址第三段為 64,IP 地址第三段 72,差值為 8(第三段主機位部分);第四段主機位為 24。
- 主機號 = 8×256 + 24=2072。
設有兩個子網202.118.133.0/24和202.118.130.0/24,如果進行路由匯聚,得到匯聚后的網絡地址是()
A.202.118.128.0/21
B.202.118.128.0/22
C.202.118.130.0/22
D.202.118.130.0/20
A
- 202.118.133.0/24 的第三個字節:133 → 二進制為?10000101
- 202.118.130.0/24 的第三個字節:130 → 二進制為?10000010
尋找最長公共前綴:
對比兩個二進制序列,前 5 位均為?10000(第 6 位開始不同)。因此,公共前綴長度為:前兩個字節的 16 位 + 第三個字節的前 5 位 = 21 位。確定匯聚后的網絡地址:
公共前綴對應的網絡地址中,第三個字節取前 5 位為 10000,后 3 位補 0,即二進制 10000000 → 十進制 128。因此,匯聚后的網絡地址為?202.118.128.0/21。
基于ICMP詢問報文的常用命令是(),基于ICMP時間超過差錯報文的常用命令是()
A.ipconfig,ping
B.tracert,ping
C.ping,tracert
D.ping,ipconfig
CMP 詢問報文主要用于測試網絡連通性,典型應用是
ping
命令。ping
通過發送 ICMP 回聲請求報文(詢問類型),接收方返回回聲應答報文,從而判斷目標主機是否可達。ICMP 時間超過差錯報文用于通知源主機數據包的 TTL(生存時間)已過期,典型應用是
tracert
命令。tracert
通過發送 TTL 值遞增的數據包,每經過一個路由器,TTL 減 1,當 TTL 為 0 時,路由器返回 ICMP 時間超過報文,以此追蹤數據包經過的路徑。選項 A、D 中的
ipconfig
用于查看本地 IP 配置,與 ICMP 無關;
RIP是基于()的路由選擇協議,它屬于()網關協議
A.鏈路轉態,外部
B.距離向量,外部
C.鏈路狀態,內部
D.距離向量,內部
D
-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協議)是典型的距離向量路由選擇協議,其核心是通過鄰居路由器定期發送的路由更新信息(包含目標網絡的距離,以 “跳數” 為度量)來更新自身路由表。
- 從網關協議分類來看,RIP 用于自治系統(AS)內部的路由信息交換,屬于內部網關協議(IGP)。外部網關協議(如 BGP)則用于不同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交互。
在因特網中(不考慮NAT),IP分組從源節點到目的節點可能要經過多個網絡和路由器。在傳輸過程中,IP分組頭部中的()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會發生變化
B.源地址有可能發生變化而目的地址不會發生變化
C.源地址不會發生變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發生變化
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發生變化
A
在因特網中,IP 分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用于標識通信的起點和終點,是整個傳輸過程中的核心標識。路由器在轉發 IP 分組時,僅根據目的地址選擇路徑,并修改分組頭部的 TTL(生存時間)和頭部校驗和等字段,不會改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題目明確排除 NAT(網絡地址轉換)的情況,而 NAT 是唯一可能修改 IP 地址的場景(通常修改源地址)。因此,在不考慮 NAT 時,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在傳輸過程中始終保持不變。
下列()設備可以隔離ARP廣播域
A.路由器
B.網橋
C.以太網交換機
D.集線器
A
傳輸層是為()之間提供端到端的邏輯通信
A.主機
B.進程
C.路由器
B
一個TCP連接的數據傳輸階段,如果發送端的發送窗口值由2000變為3000,接收端可以()
A.在接收一個確認之前就可以發送3000個TCP報文
B.在收到一個確認之前可以發送1000B
C.在收到一個確定之前可以發送3000B
D.在收到一個確認之前就可以發送2000個TCP報文
TCP的通信雙方,有一方發送了帶有FIN標志位的數據段后表示()
A.將斷開通信雙方的TCP連接
B.單方面釋放連接,表示本方已經無數據發送,但是可以接受對方的數據
C.終止數據發送,雙方都不能發送數據
D.連接被重新建立
B
主機甲與主機乙之間已建立一個TCP連接,雙方持續有數據傳輸,數據無差錯,拖若甲收到一個來自乙的TCP段,該段的序號為1913,確認號為2046,有效載荷為100字節,則甲立即發送給乙的TCP段的序號和確認號分別是()
A.2046、2012
B.2046、2013
C.2047、2012
D2047、2013
B
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的協議數據單元PDU分別是
幀(frame)
IP數據報或分組(packet)
TCP報文段(segment)? ? ? ? UDP用戶數據報(datagram)
應用報文(message)
用戶提出服務請求,網絡將用戶請求傳送到服務器,服務器執行用戶請求,完成所要求的操作并將結果送回用戶。這種工作模式稱為
C/S模式
SMTP、FTP、HTTP和DHCP這四個協議中,不使用面向連接傳輸服務的應用層協議是
DHCP
?
一臺主機希望解析域名www.abc.com,這臺主機配置的DNS地址為()的地址(本地域名服務器/權限域名服務器/頂級域名服務器/根域名服務器)
本地域名服務器
?
在電子郵件應用程序向郵件服務器發送郵件時,最常使用的協議是()(IMAP/SMTP/POP3)
SMTP
- 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專門用于發送電子郵件。
當用戶通過郵件客戶端(應用程序)發送郵件時,客戶端使用 SMTP 協議將郵件提交到發件服務器(例如?
smtp.example.com
)。SMTP 負責郵件從客戶端到服務器,以及服務器之間的傳輸。
其他協議的作用:
- 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用于從郵件服務器接收和管理郵件(支持雙向同步,如已讀狀態、文件夾管理)。
不用于發送郵件。
-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用于從郵件服務器下載郵件到本地設備(單向操作,通常刪除服務器上的郵件)。
不用于發送郵件。
WWW在每一個網頁上都有一個唯一的地址,這些地址統稱為
URL 同一資源定位符
FTP客戶機發起對FTP服務器的連接,此時建立的第一階段的連接為()(控制連接/數據連接)
控制連接
控制連接(Control Connection):
用于傳輸FTP命令和響應(如登錄、切換目錄、文件操作指令)。
由客戶端主動發起,默認使用TCP端口21。
貫穿整個FTP會話,直到會話結束才斷開。
數據連接(Data Connection):
用于實際傳輸文件內容(如下載/上傳文件)。
在需要傳輸數據時動態建立,默認使用TCP端口20(主動模式)或隨機端口(被動模式)。
按需創建,傳輸完成后立即斷開
連接建立順序:
第一階段:客戶端首先與服務器的21端口建立控制連接(發送用戶名、密碼等命令)。
第二階段:當執行文件傳輸操作時(如
get
或put
),才通過控制連接協商并建立數據連接。
三大體系結構
OSI參考模型(7層)
TCP/IP參考模型(4層)
原理層參考模型(5層)
碼元傳輸速率
數據傳輸速率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2W Baud
W?:信道的頻率帶寬(單位為?Hz?)
Baud?:波特,即碼元?/?秒
碼元傳輸速率?又稱為?波特率?、?調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號速率。
波特率與比特率有一定的關系:
- 當1個碼元只攜帶1比特的信息量時,波特率(碼元/秒)與比特率(比特/秒)在數值上是相等的。
- 當1個碼元攜帶n比特的信息量時,波特率(碼元/秒)轉換成比特率(比特/秒)時,數值要乘n。
帶寬受限?且有?高斯白噪聲?干擾的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
𝑪 = Wlog2(1+S/N)
C?: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單位為?b/s?)
W?:信道的頻率帶寬(單位為?Hz?)
S?:信道內所傳信號的平均功率
N?:信道內的高斯噪聲功率
S/N?:信噪比,使用分貝(?dB?)作為度量單位
信噪比(dB)=10*log10(S/N)
30(dB)? ? ? S/N=1000
?
CSMA/CD
CS(載波監聽Carrier Sense)MA(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CD(碰撞檢測Collision Detection)
動態路由特點
EGP、IGP
域間路由選擇/外部網關協議EGP:BGP
域內路由選擇/內部網關協議IGP:RIP、OSPF
1. 外部網關協議EGP和內部網關協議IGP只是路由選擇協議的分類名稱,而不是具體的路由選擇協議。
2. 外部網關協議和內部網關協議名稱中使用的是“網關”這個名詞,是因為在因特網早期的RFC文檔?中,沒有使用“路由器”而使用的是“網關”這一名詞。
網際控制協議ICMP*
作用
- 主機或路由器使用ICMP來發送差錯報告報文和詢問報文。
- ICMP報文被封裝在IP數據報中發送。
分類*
差錯報告報文
終點不可達、源點抑制、時間超過(超時)、參數問題、改變路由(重定向)
Type字段:0x03,目的不可達(Type=3(Destination Unreachable)
以下情況?不應發送?ICMP?差錯報告報文?:
對?ICMP?差錯報告報文不再發送?ICMP?差錯報告報文。
對第一個分片的?IP?數據報片的所有后續數據報片都不發送?ICMP?差錯報告報文。
對具有多播地址的?IP?數據報都不發送?ICMP?差錯報告報文。
對具有特殊地址(例如?127.0.0.0?或?0.0.0.0?)的?IP?數據報不發送?ICMP?差錯報告報文。
遞歸/迭代查詢
文件傳送協議FTP(21端口、20端口)
FTP客戶和服務器之間要建立以下并行的TCP連接:
一個是控制連接,在整個會話期間一直保持打開,用于傳送FTP相關控制命令
另一個是數據連接,用于文件傳輸,在每次文件傳輸時才建立,傳輸結束就關閉
默認情況下,FTP使用TCP 21端口進行控制連接,TCP 20端口進行數據連接
但是,是否使用TCP 20端口數據連接與傳輸模式有關,主動方式使用TCP 20端口,被動方式由服務器和客戶端自行協商決定
主動模式
被動模式
HTTP無狀態協議
假設HTTP1.1協議以持續的非流水方式工作,一次請求響應的時間為RTT,rfc.html頁面引用了2個JPEG小圖像,則瀏覽器從開始建立TCP到接收到全部內容為止,需要多少個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