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ASP(Open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Project,開放Web應用安全項目)是一個致力于提高軟件安全性的國際非營利組織。其發布的 ?OWASP Top 10? 是最具影響力的Web應用安全風險清單,每3-4年更新一次,幫助開發人員、安全團隊和企業識別和防范關鍵威脅。
?1. 注入(Injection)??
?定義?:攻擊者通過向應用程序輸入惡意數據,欺騙解釋器(如SQL、OS、LDAP等)執行非預期命令。
?常見類型?:
- ?SQL注入(SQLi)??:操縱數據庫查詢,竊取或篡改數據。
-- 惡意輸入:' OR '1'='1 -- 原SQL: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input]' AND password = '[input]' -- 攻擊后: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 OR '1'='1' AND password = '[input]'
- ?OS命令注入?:通過系統調用執行任意命令(如
; rm -rf /
)。 - ?NoSQL注入?:針對MongoDB等NoSQL數據庫的攻擊。
?防護措施?:
- 使用參數化查詢?(Prepared Statements)。
- 實施輸入驗證和輸出編碼。
- 最小化數據庫權限(遵循最小權限原則)。
?2. 失效的訪問控制(Broken Access Control)??
?定義?:系統未能正確限制用戶權限,導致未授權訪問敏感數據或功能。
?典型場景?:
- ?水平越權?:用戶A訪問用戶B的數據(如
/user/profile?id=B
)。 - ?垂直越權?:普通用戶訪問管理員功能(如
/admin/deleteAll
)。 - ?不安全的直接對象引用(IDOR)??:通過修改URL參數訪問未授權資源。
?防護措施?:
- 實施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或屬性基訪問控制(ABAC)?。
- 服務端校驗所有請求,避免依賴前端控制。
- 使用隨機ID(UUID)替代自增ID。
?3. 加密機制失效(Cryptographic Failures)??
?定義?:敏感數據因弱加密算法、錯誤配置或明文傳輸而泄露。
?常見問題?:
- 使用弱哈希算法?(如MD5、SHA-1)存儲密碼。
- ?SSL/TLS配置錯誤?(如支持舊版協議TLS 1.0)。
- 數據庫/日志中存儲明文信用卡號或密碼。
?防護措施?:
- 使用強哈希算法?(如Argon2、bcrypt、PBKDF2)。
- 強制HTTPS,禁用不安全的加密協議。
- 遵循PCI DSS等合規標準。
?4. 不安全設計(Insecure Design)??
?定義?:安全缺陷源于設計階段,而非實現錯誤。
?案例?:
- 密碼重置功能未驗證用戶身份?(僅依賴安全問題)。
- 支付流程缺乏防重放機制,導致重復扣款。
?防護措施?:
- 采用威脅建模?(如STRIDE)識別設計風險。
- 實施安全設計模式?(如零信任架構)。
- 在需求階段明確安全要求。
?5. 安全配置錯誤(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定義?:因默認配置、未打補丁或暴露敏感信息導致漏洞。
?常見錯誤?:
- 使用默認管理員密碼?(如admin/admin)。
- 開啟調試模式?(暴露堆棧跟蹤)。
- 服務器目錄列表未禁用,泄露文件結構。
?防護措施?:
- 自動化配置檢查(如Ansible、Chef)。
- 定期掃描漏洞(如Nessus、OpenVAS)。
- 遵循CIS基準等安全配置指南。
?6. 易受攻擊的組件(Vulnerable and Outdated Components)??
?定義?:使用含已知漏洞的第三方庫/框架(如Log4j、Spring4Shell)。
?風險?:
- 攻擊者利用公開漏洞(CVE)入侵系統。
- 供應鏈攻擊(如惡意NPM包)。
?防護措施?:
- 使用軟件成分分析(SCA)工具?(如Dependabot、Snyk)。
- 定期更新依賴項,移除無用組件。
- 監控漏洞數據庫(如CVE、NVD)。
?7. 身份認證失效(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Failures)??
?定義?:身份驗證機制存在缺陷,導致賬戶被盜或會話劫持。
?問題示例?:
- ?弱密碼策略?(允許
password123
)。 - ?會話固定攻擊?(Session Fixation)。
- ?無多因素認證(MFA)?。
?防護措施?:
- 強制強密碼?(至少12字符+特殊符號)。
- 實施MFA?(如短信/OTP/生物識別)。
- 使用安全的會話管理(如JWT+短期有效期)。
?8. 軟件和數據完整性失效(Software and Data Integrity Failures)??
?定義?:代碼或數據在傳輸/存儲過程中被篡改。
?案例?:
- ?供應鏈攻擊?(如SolarWinds事件)。
- ?自動更新未簽名,導致惡意代碼注入。
?防護措施?:
- 使用數字簽名驗證軟件完整性(如GPG)。
- 限制CI/CD管道的訪問權限。
- 監控依賴項的來源。
?9. 安全日志與監控不足(Security Logging and Monitoring Failures)??
?定義?:未能及時發現或響應攻擊。
?后果?:
- 數據泄露數月后才察覺(如Equifax事件)。
- 無法追蹤攻擊路徑。
?防護措施?:
- 集中化日志管理(如ELK、Splunk)。
- 設置實時告警(如SIEM系統)。
- 定期進行滲透測試和紅隊演練。
?10. 服務端請求偽造(SSRF)??
?定義?:誘騙服務器向內部系統發起惡意請求。
?攻擊場景?:
- 訪問云元數據(如AWS IAM憑據)。
- 掃描內網端口(如
http://internal-db:3306
)。
?防護措施?:
- 禁用不必要的URL協議(如
file://
,?gopher://
)。 - 使用白名單限制請求目標。
- 隔離敏感后端服務。
?總結:如何落地防護???
- ?開發階段?:安全編碼培訓 + 威脅建模。
- ?測試階段?:DAST/SAST掃描 + 滲透測試。
- ?運維階段?:WAF + 日志監控 + 定期更新。
?官方資源?:OWASP Top 10 2021
?工具推薦?:Burp Suite(測試)、OWASP ZAP(掃描)、HashiCorp Vault(密鑰管理)。
如需更具體的某類風險分析,可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