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不講情懷只講干貨的科普指南
一、華為物聯網 & 人工智能到底在搞什么?
華為物聯網(IoT) 的核心是 “萬物互聯”。
通過傳感器、通信技術(如NB-IoT/5G)、云計算平臺(如OceanConnect),將物理設備(車、路燈、工廠機器)連入網絡,實現數據采集、遠程控制和智能決策。大白話就是:它讓啞巴設備學會“說話”。
華為人工智能(AI) 的核心是 “讓機器學會思考”。
聚焦大模型訓練、部署與應用(如昇騰AI解決方案),通過數據訓練模型,實現語音識別、圖像分析、智能決策。簡單說:它給機器裝上“大腦”。
二、就業方向:兩條賽道,兩種江湖
想和硬件打交道?選 IoT——你的戰場在工廠、電網、城市基建。
想和代碼數據共舞?選 AI——你的舞臺在模型、算法、智能應用。
三、入門難度:誰更“友好”?
IoT 難在 “動手”:調設備、接傳感器、寫嵌入式代碼,實驗室里摸得著。
AI 難在 “動腦”:調參、優化模型、設計提示詞,電腦前燒腦細胞。
四、終極建議:選哪個?看你是誰!
如果你符合以下任意一條 → 選 IoT:
(1)喜歡拆解硬件,對“讓燈泡聯網”感興趣;
(2)擅長解決實際問題(如優化工廠設備效率);
(3)目標是工業自動化、智慧城市等實體行業。
如果你符合以下任意一條 → 選 AI:
(1)沉迷ChatGPT,想親手調教大模型;
(2)擅長數學邏輯,喜歡用代碼解決抽象問題;
(3)目標是互聯網大廠、AI實驗室或創新應用領域。
物聯網是“神經”,人工智能是“大腦”。
沒有誰更高級——智慧工廠需要IoT連設備,也需要AI分析數據;
醫療AI需要算法診斷,也需要IoT監測體征。你的選擇不關乎“風口”,而關乎“你是誰”。
技術之路沒有標準答案,但認清自己,答案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