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家電巨頭美的集團近日公布了其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的具體落地計劃。根據公司披露的信息,這款機器人將于5月在湖北荊州的洗衣機工廠率先投入使用,承擔設備運維、質量檢測和物料搬運等工作任務。預計今年下半年,該機器人還將進入美的線下門店,執行商品展示、客戶接待等服務工作。
這款人形機器人采用模塊化設計,身高約1.7米,重量75公斤,配備多自由度機械臂和靈活的手指結構,能夠完成抓取、搬運等精細操作。其核心控制系統搭載美的自主研發的智能算法,具備環境感知、路徑規劃和任務執行能力。在工業場景中,機器人可以自主巡檢設備運行狀態,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在商業場景下,則能識別顧客需求,提供產品介紹等基礎服務。
美的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選擇洗衣機工廠作為首個應用場景,主要考慮到該工廠自動化程度較高,便于機器人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在初期階段,機器人將主要輔助人工完成相對簡單但重復性高的工作,如設備點檢、零部件運輸等。通過實際生產環境的測試驗證,公司將不斷完善機器人的性能表現。
相比傳統的工業機械臂,人形機器人具有更強的環境適應性和任務靈活性。美的的這款產品采用雙足行走設計,無需改造現有工廠設施即可投入應用。其視覺系統能夠識別多種工業零部件,機械手的抓取精度達到±0.1毫米,滿足大部分生產環節的需求。在安全方面,機器人配備多重傳感器,可以實時感知周圍環境,確保與人員協同作業時的安全性。
在門店服務場景中,該機器人將主要承擔導購咨詢、產品演示等工作。通過內置的語音交互系統,機器人可以回答顧客關于產品功能的常見問題,并演示家電的使用方法。美的計劃先在部分旗艦店試點,根據實際效果逐步擴大應用范圍。這種應用模式有望降低門店人力成本,同時提升服務標準化程度。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美的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應用具有標志性意義。作為傳統制造企業,美的將機器人技術直接應用于自身生產和銷售環節,體現了智能制造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趨勢。這種"自研自用"的模式,既能為技術創新提供真實的測試場景,又能通過實際應用反哺技術迭代,形成良性循環。
人形機器人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美的的實踐表明,在特定場景下,人形機器人已經具備替代部分人工勞動的可行性。隨著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和算法能力提升,這類機器人的應用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不過專家也提醒,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仍需在可靠性、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續突破。
美的集團表示,將以此次應用為契機,不斷完善人形機器人技術,未來計劃拓展至更多業務場景。公司將持續投入研發資源,提升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任務執行能力,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的技術支撐。這一布局也體現了美的從傳統家電制造商向科技集團轉型的戰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