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H.264,H.265,H.266相關資料鏈接:
標準及中文資料鏈接
視頻編碼中的主要技術
視頻編碼的目標是在保證視頻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數據量。以下是視頻編碼中的核心技術:
- 塊劃分(Block Partitioning)
- 將視頻幀劃分為小塊,以便后續進行預測、變換和量化。
- 塊的大小和形狀直接影響編碼效率。
- 幀內預測(Intra Prediction)
- 利用同一幀內相鄰像素的相關性,預測當前塊的像素值。
- 目的是減少空間冗余。
- 幀間預測(Inter Prediction)
- 利用時間上相鄰幀的內容,通過運動估計和運動補償預測當前塊的像素值。
- 目的是減少時間冗余。
- 變換(Transform)
- 將預測殘差(預測值與實際值的差值)從空間域轉換到頻率域,集中能量,便于壓縮。
- 量化(Quantization)
- 對變換后的系數進行舍入處理,減少數據量。
- 量化步長決定了壓縮率和視頻質量的平衡。
- 熵編碼(Entropy Coding)
- 對量化后的數據進行無損壓縮,利用數據的統計特性進一步減少比特率。
- 環路濾波(In-loop Filtering)
- 在編碼和解碼過程中對重建圖像進行濾波,減少壓縮帶來的偽影,提升質量。
H.264 (AVC)
H.264 是一個重要的視頻編碼標準,奠定了現代視頻壓縮的基礎。
主要技術特點
- 塊劃分:使用 16x16 像素的宏塊(macroblock),可細分為 8x8 或 4x4 的子塊。
- 幀內預測:支持 9 種 4x4 塊預測模式和 4 種 16x16 塊預測模式。
- 幀間預測:支持 1/4 像素精度的運動向量。
- 變換:采用 4x4 和 8x8 的整數 DCT 變換。
- 熵編碼:提供 CAVLC(基于變長編碼)和 CABAC(基于上下文自適應的二進制算術編碼)兩種選擇。
- 環路濾波:引入去塊濾波器(deblocking filter),減少塊效應偽影。
H.265 (HEVC) 相較于 H.264 的改進
H.265 在 H.264 的基礎上大幅提升了壓縮效率,尤其適用于高分辨率視頻。
具體改進
- 塊劃分
- 改進:從固定的 16x16 宏塊升級為編碼樹單元(CTU),最大支持 64x64,并采用四叉樹結構,動態劃分至 8x8。
- 優勢:更靈活的塊劃分,能根據內容復雜度優化壓縮效率。
- 幀內預測
- 改進:預測模式從 9/4 種增加到 35 種,支持更多預測方向。
- 優勢:更精確的預測,減少空間殘差。
- 幀間預測
- 改進:引入高級運動向量預測(AMVP)和合并模式(merge mode),優化運動信息編碼。
- 優勢:減少描述運動所需的比特,提升時間預測效率。
- 變換
- 改進:支持更大的變換尺寸,最高達 32x32。
- 優勢:更好地捕捉大塊區域的低頻信息,減少殘差數據量。
- 環路濾波
- 改進:在去塊濾波器的基礎上新增樣本自適應偏移(SAO)濾波器。
- 優勢:進一步減少偽影,提升視覺質量和預測精度。
- 熵編碼
- 改進:CABAC 性能得到優化。
- 優勢:提高無損壓縮效率。
總體效果:在相同質量下,H.265 的比特率約為 H.264 的一半。
H.266 (VVC) 相較于 H.265 的改進
H.266 是最新的視頻編碼標準,進一步提升壓縮效率并支持更多應用場景。
具體改進
- 塊劃分
- 改進:采用四叉樹加二叉樹(QTBT)結構,支持矩形塊劃分,最大尺寸仍為 64x64。
- 優勢:更靈活的劃分方式,能更好地適應復雜內容。
- 幀內預測
- 改進:預測模式從 35 種增加到 67 種,方向更精細。
- 優勢:提升預測精度,進一步減少空間冗余。
- 幀間預測
- 改進:引入仿射運動補償(affine motion compensation),支持旋轉、縮放等復雜運動。
- 優勢:更準確地模擬真實物體運動,提升時間預測效果。
- 變換
- 改進:支持多種變換選擇(MTS,如 DCT 和 DST),變換尺寸擴展至 64x64。
- 優勢:根據內容選擇最優變換,減少殘差數據量。
- 環路濾波
- 改進:新增自適應環路濾波器(ALF),與去塊濾波器和 SAO 協同工作。
- 優勢:自適應調整濾波策略,顯著減少偽影。
- 熵編碼
- 改進:進一步優化 CABAC 的上下文建模。
- 優勢:提升無損壓縮效率。
總體效果:在相同質量下,H.266 的比特率比 H.265 再降低 30-50%。
?壓縮效率與帶寬需求
- H.264(1080p@30fps):
- 典型碼率:4-8 Mbps
- 適用場景:普通網絡直播、標清視頻存儲。
- H.265(4K@30fps):
- 典型碼率:10-20 Mbps(比H.264節省50%帶寬)
- 適用場景:4K流媒體(如Netflix)、超高清監控。
- H.266(8K@60fps):
- 典型碼率:20-40 Mbps(比H.265節省50%帶寬)
- 適用場景:8K廣播電視、VR游戲串流。
示例:一部90分鐘的4K電影:
- H.264:約50 GB
- H.265:約25 GB
- H.266:約12.5 GB
2. 計算復雜度與硬件需求
標準 | 編碼復雜度(相對值) | 典型硬件支持 |
---|---|---|
H.264 | 1x | 手機SoC(2010年后)、低端攝像頭 |
H.265 | 3-5x | 高端手機(如iPhone 12+)、4K電視芯片 |
H.266 | 8-10x | 最新GPU(NVIDIA RTX 40系列)、專用編碼芯片 |
?
?
市場應用與競爭格局
1. H.264/H.265/H.266的當前應用
- H.264:仍占主流(約60%視頻流量),尤其在監控攝像頭、視頻會議(Zoom默認編碼)。
- H.265:4K流媒體(YouTube、Disney+)、蘋果生態(iPhone錄制的4K視頻)。
- H.266:試驗階段,如日本8K電視臺、Meta的VR直播。
2. 與AV1的競爭
- H.266優勢:
- 壓縮效率略高于AV1(約5-10%)。
- 硬件加速生態更成熟(華為海思、聯發科芯片已支持)。
- AV1優勢:
- 免專利費(由AOM聯盟推動,谷歌/Netflix支持)。
- 已廣泛應用于YouTube、TikTok等平臺。
預測:未來5年,H.266將在超高清專業領域(廣電、醫療影像)領先,而AV1主導消費級流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