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將帶你走進 Linux 驅動開發的世界,從設備驅動模型、內核模塊開發基礎開始,逐步深入 I2C、SPI、USB 等常用外設的驅動編寫,結合實際案例,助你掌握 Linux 驅動開發技能。
關鍵詞: Linux 驅動,設備驅動模型,內核模塊,I2C,SPI,USB
一、Linux 設備驅動模型
Linux 設備驅動模型是理解和開發驅動的基石。它抽象了硬件設備的共性,為驅動程序提供統一的接口,簡化了驅動開發的復雜度。
1.1 設備、驅動與總線
Linux 設備驅動模型的核心是設備(Device)、驅動(Driver) 和 總線(Bus) 三者的關系。
- 設備: 代表真實的物理設備,如 I2C 設備、SPI 設備、USB 設備等。
- 驅動: 是軟件程序,負責管理和控制設備,實現設備的功能。
- 總線: 連接設備和驅動的橋梁,提供統一的接口規范,方便設備和驅動的匹配和通信。
1.2 kobject、kset 與子系統
- kobject: 內核對象,是驅動模型的基本單元,代表內核中的一個實體。
- kset: kobject 的集合,用于組織和管理 kobject。
- 子系統: kset 的更高層抽象,通常代表一個大的功能模塊,如 I2C 子系統、SPI 子系統等。
二、Linux 內核模塊開發基礎
2.1 模塊的結構
一個簡單的內核模塊代碼結構如下: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init.h>static int __init my_module_init(void)
{// 模塊初始化代碼return 0;
}static void __exit my_module_exit(void)
{// 模塊卸載代碼
}module_init(my_module_init);
module_exit(my_module_exit);MODULE_LICENSE("GPL");
MODULE_AUTHOR("Your Name");
MODULE_DESCRIPTION("Module Description");
2.2 編譯和加載模塊
- 編寫Makefile:
obj-m := my_module.oKDIR := /lib/modules/$(shell uname -r)/buildall:make -C $(KDIR) M=$(PWD) modulesclean:make -C $(KDIR) M=$(PWD) clean
- 編譯模塊:
make
- 加載模塊:
sudo insmod my_module.ko
- 查看模塊:
lsmod
- 卸載模塊:
sudo rmmod my_module
三、I2C 驅動開發實戰
3.1 I2C 協議簡介
I2C 是一種同步、半雙工的通信協議,只有兩根線:SDA(數據線) 和 SCL(時鐘線)。每個連接到總線的器件都有唯一的 I2C 地址。
3.2 I2C 驅動框架
3.3 案例:讀取 EEPROM 數據
以讀取 AT24C02 EEPROM 數據為例,演示 I2C 驅動開發的基本流程。
1. 定義 I2C 設備結構體: